「我注視著風的動向,看不出有風,可在稀疏的植物中能看出有風,搖晃的蒿子和櫟樹是風向標┅┅櫟樹低F了頭,渾身顫動,草葉如浪,一波又一波地涌過地面,一直涌到街邊,塵土飛揚,落在斷裂的磚上,落在瓦礫堆上。某種神秘的東西似乎就籠罩在這片土地上┅┅」
就在這樣一片神秘的城邊荒地上,波什曼的小說《天堂的使者》(德文原名《狗的故事》)詩意地展開了。這里沒有急促的腳步,沒有繁忙的生活,甚至沒有多少對話,有的是女主人公淡然的放棄、無聲的告別、神奇的經歷、細膩的體驗。在一步步遠離塵囂的過程中,女主人公慢慢融入自然,肉體的邊界逐漸消失。
小說的最後,女主人公的體驗愈發神秘:「我離開居住區,漫步來到空無一人的曠野里。紫色的空間包圍著我,無數的光點俯視著我。┅一我站在那里,在這一坦盪中,把自己交付於坦盪,光點一閃一閃的,但是真正觀看的似乎是那溫柔的深深的紫色,它看著我,把我納入它的溫柔,它的深邃,我屬於這一空間,它占有了我,就像人擁有了一個自己想要照顧的寵物一樣。」
如此心甘情願的交付,沒有絲毫的畏懼,只因這一空間給了她溫柔的真愛,就像人對自己的寵物一樣。而人對寵物的感受,女主人公則是通過一只執意要成為她的寵物的黑狗獲得的。
從接受一只狗到被像寵物一樣接納,女主人公的這一角色轉換就發生在一個三伏天,德語中稱之為「狗日子」。這個盛夏中最熱的時間和出現在天際的「大犬星座」緊密相連。而大犬座中最亮的星——天狼星,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特別事件的宣告者,人稱死亡之星。
就在這個酷熱難耐的日子里,一只黑狗來到了正淡出生活的女主人公身邊。它讓她慢慢了解狗的忠誠和馴順,知道了一只寵物所需要的關注和愛護,讓一顆堅硬而充滿敵意的心慢慢變得柔軟,而最終讓她敞開自己,順從地接受來自天堂的寵愛的則是它用生命證明的愛與忠誠。
小說中,這位孤獨的女性沒有絲毫愛的回憶。父親早早拋棄了她和母親,母親則一直生活在對往昔的回憶中,始終無法真正在異鄉開始生活。為了不讓母親臨終時感到恐懼,她一直堅持和母親睡在一張床上,盡管那里的味道越來越讓人難以忍受。然而,母親是在睡夢中悄悄離開的,這讓她的陪伴顯得毫無意義。從此以後,她不想再成為任何人的陪伴。就連工作,她也辭去了。雖然在他人眼里,那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她卻並不熱愛它。對她來說,像世人所期待的那樣投入工作就是一種背叛:「即便現在,我心里還存留著一種獨特的負罪感。是因為那種虛偽的行動欲。因為被迫的行動,因為那種行動的狂熱,這頑固而殘忍的行動狂熱統治著世界,毀滅著這個世界。」
母親的離世使她沒有了家庭的牽掛,工作的辭去則進一步使她,一個自始至終連名字都不曾吐露的人,沒有了奔波的理由。就在她慢慢開始脫離生活軌道時,那只執著的黑狗闖人了她的生活。她的第一反應就是把它送到動物收養所,卻沒能成功。接著她又四處張貼廣告,希望能把它送給別人。然而,在她做出這種種努力的同時,她和狗的感情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她開始出去遛狗,給它買狗糧,帶它去清洗、剪毛,給它做保暖的毛衣┅┅與此同時,她也慢慢發現,這並不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