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根據ISO 19011:2002的內容進行編寫,為企業審核提供最新的參考依據,並為企業整合內部審核培訓提供指南。
本書作為整合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培訓教材,不僅旨在幫助企業按照三大標准有效開展整合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工作,更希望能成為企業開展管理審核的一本指導書,成為培養管理干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一本實戰書。
目錄
1 主要術語介紹
1.1 有關審核的概念
1.2 有關管理體系的基本概念
1.3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整合的有關概念
2 審核的分類
2.1 審核對象分類法
2.2 審核委托方分類法
2.3 審核范圍分類法
3 管理體系審核的一般步驟
3.1 第一方審核(內部審核)的步驟
3.2 第二方審核的步驟
3.3 第三方審核的步驟
4 內部審核的基本要求和特點
4.1 內部審核的基本要求
4.2 內部審核的基本特點
4.3 提高內部審核效果的途徑
4.4 我國獲證組織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現狀分析
5 內部審核方案
5.1 審核方案的定義與理解
5.2 審核方案的管理
5.3 審核方案的編制
5.4 審核方案的記錄
6 內部審核活動
6.1 審核啟動
6.2 組織學習文件
6.3 現場審核的准備
7 現場審核實施
7.1 現場審核實施的基本內容
7.2 首次會議
7.3 現場審核
7.4 不合格項報告
7.5 末次會議
8 內部審核報告
8.1 報告內容
8.2 報告中的審核結論
8.3 報告中的糾正、預防和改進措施及要求
8.4 報告處理
8.5 報告格式
8.6 注意事項
9 跟蹤審核
9.1 跟蹤審核的含義
9.2 跟蹤審核的目的
9.3 跟蹤審核的范圍
9.4 跟蹤審核的作用
9.5 跟蹤審核的實施
10 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
10.1 內部審核員的職責
10.2 審核組長的職責
10.3 審核員的工作
10.4 審核員的資格
10.5 審核員的管理
10.6 內、外部審核員的區別
11 管理體系內部審核要點及方法
11.1 質量管理體系審核要點及方法
11.2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審核要點及方法
12 管理評審
12.1 評審目的
12.2 評審對象
12.3 評審依據
12.4 評審輸入
12.5 評審時機
12.6 評審特點
12.7 評審方法
12.8 評審內容
12.9 管理評審工作流程
12.10 管理評審與管理體系審核的區別
13 產品質量審核
13.1 產品質量審核的含義和作用
13.2 產品質量審核的時機
13.3 產品質量缺陷分級標准
13.4 產品質量缺陷指導書
13.5 產品質量審核的抽樣
13.6 產品質量審核記錄
13.7 產品質量水平的確定
13.8 產品質量審核步驟及要求
14 初始環境評審
14.1 初始環境評審的內容
14.2 初始環境評審要點和意義
14.3 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的步驟
14.4 總結報告
15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確定
15.1 初始狀態評審的內容
15.2 初始狀態評審的策划
15.3 初始狀態評審報告
16 組織整合管理體系的建立
16.1 組織導入三大管理體系標准的意見
16.2 組織整合管理體系的建立步驟及要點
附錄1 整合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培訓練習
[練習1]ISO 9001標准問卷調查
[練習2]ISO 14001標准問卷調查
[練習3]OHSAS 18001標准問卷調查
[練習4]是事實還是推斷
[練習5]環境因素辨識
[練習6]危險源辨識
[練習7]QMs不合格項判斷並簡述理由
[練習8]EMs不合格項判斷並簡述理由
[練習9]OHSMS不合格項判斷並簡述理由
[練習10]編制QMS內部審核計划
[練習11]編制EMs內部審核計划
[練習12]編制OHSMS內部審核計划
[練習13]編制整合管理體系審核活動計划
[練習14]編制QMS檢查表
[練習15]編制EMS檢查表
[練習16]編制OHSMS檢查表
[練習17]編制整合管理體系檢查表
[練習18]QMS案例分析
[練習19]EMS或OHSMS案例分析
[練習20]根據案例分析編制不合格項報告
[練習21]根據審核證據編制不合格項報告
[練習22]末次會議模擬
附錄2 Q/RS 1030—2009 內部審核程序
附錄3 Q/RS 1029—2009 糾正與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附錄4 Q/RS 1008—2009 管理評審程序
附錄5 Q/RS 1063—2009 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和更新控制程序
附錄6 Q/RS 1016—2009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確定程序
附錄7 客車段修滾動軸承輪對質量審核實施程序
附錄8 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培訓班參考試卷
附錄9 環境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培訓班參考試卷
附錄10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培訓班參考試卷
1.1 有關審核的概念
1.2 有關管理體系的基本概念
1.3 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整合的有關概念
2 審核的分類
2.1 審核對象分類法
2.2 審核委托方分類法
2.3 審核范圍分類法
3 管理體系審核的一般步驟
3.1 第一方審核(內部審核)的步驟
3.2 第二方審核的步驟
3.3 第三方審核的步驟
4 內部審核的基本要求和特點
4.1 內部審核的基本要求
4.2 內部審核的基本特點
4.3 提高內部審核效果的途徑
4.4 我國獲證組織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現狀分析
5 內部審核方案
5.1 審核方案的定義與理解
5.2 審核方案的管理
5.3 審核方案的編制
5.4 審核方案的記錄
6 內部審核活動
6.1 審核啟動
6.2 組織學習文件
6.3 現場審核的准備
7 現場審核實施
7.1 現場審核實施的基本內容
7.2 首次會議
7.3 現場審核
7.4 不合格項報告
7.5 末次會議
8 內部審核報告
8.1 報告內容
8.2 報告中的審核結論
8.3 報告中的糾正、預防和改進措施及要求
8.4 報告處理
8.5 報告格式
8.6 注意事項
9 跟蹤審核
9.1 跟蹤審核的含義
9.2 跟蹤審核的目的
9.3 跟蹤審核的范圍
9.4 跟蹤審核的作用
9.5 跟蹤審核的實施
10 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
10.1 內部審核員的職責
10.2 審核組長的職責
10.3 審核員的工作
10.4 審核員的資格
10.5 審核員的管理
10.6 內、外部審核員的區別
11 管理體系內部審核要點及方法
11.1 質量管理體系審核要點及方法
11.2 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審核要點及方法
12 管理評審
12.1 評審目的
12.2 評審對象
12.3 評審依據
12.4 評審輸入
12.5 評審時機
12.6 評審特點
12.7 評審方法
12.8 評審內容
12.9 管理評審工作流程
12.10 管理評審與管理體系審核的區別
13 產品質量審核
13.1 產品質量審核的含義和作用
13.2 產品質量審核的時機
13.3 產品質量缺陷分級標准
13.4 產品質量缺陷指導書
13.5 產品質量審核的抽樣
13.6 產品質量審核記錄
13.7 產品質量水平的確定
13.8 產品質量審核步驟及要求
14 初始環境評審
14.1 初始環境評審的內容
14.2 初始環境評審要點和意義
14.3 環境因素識別、評價的步驟
14.4 總結報告
15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控制措施確定
15.1 初始狀態評審的內容
15.2 初始狀態評審的策划
15.3 初始狀態評審報告
16 組織整合管理體系的建立
16.1 組織導入三大管理體系標准的意見
16.2 組織整合管理體系的建立步驟及要點
附錄1 整合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員培訓練習
[練習1]ISO 9001標准問卷調查
[練習2]ISO 14001標准問卷調查
[練習3]OHSAS 18001標准問卷調查
[練習4]是事實還是推斷
[練習5]環境因素辨識
[練習6]危險源辨識
[練習7]QMs不合格項判斷並簡述理由
[練習8]EMs不合格項判斷並簡述理由
[練習9]OHSMS不合格項判斷並簡述理由
[練習10]編制QMS內部審核計划
[練習11]編制EMs內部審核計划
[練習12]編制OHSMS內部審核計划
[練習13]編制整合管理體系審核活動計划
[練習14]編制QMS檢查表
[練習15]編制EMS檢查表
[練習16]編制OHSMS檢查表
[練習17]編制整合管理體系檢查表
[練習18]QMS案例分析
[練習19]EMS或OHSMS案例分析
[練習20]根據案例分析編制不合格項報告
[練習21]根據審核證據編制不合格項報告
[練習22]末次會議模擬
附錄2 Q/RS 1030—2009 內部審核程序
附錄3 Q/RS 1029—2009 糾正與預防措施管理程序
附錄4 Q/RS 1008—2009 管理評審程序
附錄5 Q/RS 1063—2009 環境因素識別、評價和更新控制程序
附錄6 Q/RS 1016—2009 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確定程序
附錄7 客車段修滾動軸承輪對質量審核實施程序
附錄8 質量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培訓班參考試卷
附錄9 環境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培訓班參考試卷
附錄10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內部審核培訓班參考試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