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傷寒論》及《金匱要略》的傳世,為祖國醫學增添了瑰寶。《傷寒論》經金·成無己闡注,《金匱要略》經宋.王洙重新發現,明』趙以德首予闡注。兩書雖多系晉.王叔和整理編次,其間由合而分,由分而合,合而再分,若即若離,或隱或顯,綿延至今。但同中有異者:兩書發現年代不同,發現后顯晦之遭遇不同,因之被重視的程度、注疏之眾寡,差殊更甚。
《傷寒論》傳世后,有加例的、闡注的、補亡的、訂誤的、刪定的,還有為之證方合論的、分論的、以證類方的、以經分證的,注編之多,比「百家注杜」殆有過之。而《金匱要略》編次后,即默無所聞。由晉、唐至宋、元、明,僅趙氏一家。同是張仲景述作,同為王叔和編次,由於「傷寒」「雜病」之分,極似孿生兄弟之肥瘠太甚矣。從20世紀30年代江蘇吳氏所輯《傷寒論百家注》及《金匱要略五十家注》中可以看出,后人疏注《金匱》與疏注《傷寒論》的,在數量上固不能比擬,在版行傳世方面,《金匱》亦瞠乎其后。此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建國前夕。
新中國成立以后,張仲景這兩部著作,均被列為中醫經典著怍,亦作為中醫院校教學內容。這使《金匱要略》在韜光匿彩五百多年后,在黨的中醫政策光輝照耀下,重新為世所重,使其轉贏弱為茁壯。其研究、探索、闡注極為豐富,繼清代以后,可謂諸子蜂起,文字菩作從數量上、質量上亦是超過了古人。
本書主編、編撰諸同志,經過長時間的努力,收集了自《金匱要略》問世以來至2006年底刻印且有所藏的,以各種編撰形式對其展開闡述的著作300余種,分為合編、本文、注釋、語譯、發揮、臨床應用等等編排,並介紹書目提要等多項內容。前有介紹,后有索引,可以查檢。此項提要工作的完成,表明一個可觀的《金匱要略》學說文庫已初步形成。本書之問世,打開了《金匱要略》信息資源寶庫的鑰匙,使讀者可以檢索利用,方便省力。本書對中醫經典研究工作,具有極大的價值,厥功甚偉,故樂為之序。
何任 2008年5月8日於杭州尊儉堂
時年八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