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隨著商業環境的復雜性日益增加,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能夠被低估,公司治理及其實踐內容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書解釋了良好公司治理的原則,而且闡述了大量公司看待有效公司治理的不同觀點。

這本書涉及公司治理的三個方面︰股東的利益,公司治理如何與創造股東價值相聯系;監管者的利益,以及為什麼對外商直接投資中的公司治理感到困擾;董事和董事會有效經營、遵守良好公司治理準則的利益。
 

目錄

第一章 為什麼大家都關注公司治理
第二章 良好公司治理的決定因素
第三章 三個關鍵治理角色︰首席治理官,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
第四章 從良好的治理到良好的結果
第五章 董事會應如何運作
第六章 審計委員會
第七章 董事的責任——突然覺醒?
第八章 評價董事會和董事的績效
第九章 治理準則的比較
第十章 公司治理到底意味著什麼?
 

學術界對公司治理的研究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伯利和米恩斯的研究。在1932年出版的《現代公司和私人產權》一書中,伯利和米恩斯在對大量的實證材料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即:現代公司的所有權與控制權實現了分離,控制權由所有者轉移到管理者手中,而管理者的利益經常偏離股東利益。

20世紀60年代前後,鮑莫爾、馬瑞斯和威廉姆森等人分別提出各自的模型,從不同角度揭示掌握控制權的管理者與擁有所有權的股東之間的利益差異,從而指出現代公司制企業應該構建激勵約束機制,以使管理者更好地為股東利益服務。

在1977年出版的《看得見的手》一書中,錢德勒通過對分部門、行業的具體的案例分析,進一步描述了現代公司兩權分離的歷史演進過程。可以說,古典經濟學家一直在關注著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及其產生的“委托人”(投資者、外部人)與“代理人”(管理者、企業家、內部人)之間的代理關系。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以及由此產生的委托代理關系,是公司治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進入21世紀,人們對公司治理問題給予的熱情非但沒有減弱,反而比以前更加強烈。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非常重視公司治理。公司治理問題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一場席卷全球經濟領域的公司治理革命正在各地興起。許多國家紛紛提出一系列改進公司治理的措施,以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些措施包括,要求更嚴格的公司上市和信息披露規則、明確獨立董事佔董事會的比例、推行董事的強制性培訓、頒布公司治理的強制性法令、出台公司治理原則,等等。

麥肯錫(2001)對200個代表3.25萬億美元資產的國際投資人進行的調查結果表明,80%的被調查者認為,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他們願意為治理良好的公司付出溢價;75%的被調查者認為公司治理質量至少與公司財務指數同等重要。在財務狀況類似情況下,投資人願意為治理良好的亞洲企業多付20%~27%的溢價(例如新加坡達到21%,中國內地則超過25%),願為治理良好的美國企業多付14%的溢價。

2007年,由澳洲會計師公會香港分會及香港浸會大學公司治理與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聯合進行的調查研究同樣發現,境外機構投資者在投資中國境內企業的時候,願意為那些擁有良好公司治理的企業支付高達28.5%的溢價。

這說明公司治理從微觀上影響具體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第一,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狀況好的公司會形成一定的預期;第二,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狀況改善空間大的上市公司的這種預期更大。而形成這種預期的根本原因就是好的公司治理能夠提升上市公司的價值,帶給投資者以豐厚的回報。投資者這個企業“上帝”的預期便是最好的證明。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夠促進股權的安定性而使得股票稀缺,使其資本成本要低于治理狀況差的公司,保證公司戰略的連續性與經營的穩定性,降低公司的經營、財務以及違規風險。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世界各國紛紛采取一系列措施來規範公司治理。

那麼中國的投資者到底支付了公司溢價沒有?我們通過研究得出,中國上市公司投資者不但願意為公司治理好的上市公司支付更高的交易價格,而且已經支付了治理溢價。在譯者的博士學位論文中,通過利用2002~2005年上市公司的公開數據,基于調整後的Fama—French模型,初步檢測出中國上市公司存在著8.73%的公司治理溢價。公司治理已不是“水中望月”之態,良好的公司治理在公司價值和股票價格上得到表現。

伴隨公司治理實踐的發展,世界範圍內的公司治理理論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李維安,2006):20世紀90年代之前,以美國為主,探討治理結構與治理機制的治理理論研究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前期,關注主體是英、美、日、德等主要發達國家,探討治理模式與治理原則的治理實務研究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期至今,探索的主體擴展到轉軌和新興市場國家,內容主要是治理評價研究。

具體到我們國家,如果以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作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正式開始公司治理改革實踐的標志,我國公司治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已經走過了15年的歷程。在中國經濟改革的過程中,現代企業制度、法人治理結構、公司治理機制等已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改革標識。回顧15年的發展,可以用“四個跨越、一個接軌,’來概括公司治理從理論到實務的演進歷程。四個跨越是︰從治理結構到治理機制的跨越,從治理理論到治理原則的跨越,從單法人治理到集團治理的跨越,從國內公司治理到跨國公司治理的跨越;一個接軌即在公司治理評價研究領域實現與國際接軌(李維安,2006)。

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會受到不同政治、法律、經濟和文化的影響。Peter Wallace和John Zinkin所著《公司治理》一書考慮外部環境因素對公司治理的影響,對東亞國家和地區的公司治理基本問題進行探討,對于完善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與機制,開展我國上市公司治理評價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承擔了該書的翻譯工作。本書共10章,涉及公司治理的各個方面。具體分工為︰李維安負責前言、介紹、致謝和第一章,郝臣負責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和第十章,其中,胡艷提供了第四章初稿並參與了翻譯中一些問題的討論。李維安和郝臣負責統稿並審校。

在該書的翻譯過程中,多次得到了我的導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李維安博士的指導!博士畢業後,仍然能夠得到導師的教誨,乃本人的幸運!在翻譯中,感謝胡艷博士提供了第四章初稿並參與了翻譯中一些問題的討論。

在譯著的初稿完成到校稿、正式出版環節,都得到了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格致出版社谷雨等編輯的大力幫助,沒有他們的細致工作,譯著難以及時出版。

由于時間關系,譯文中難免有疏漏和不足,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
2008年春于南開大學商學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