瓖嵌式博弈︰對轉型社會市場秩序的剖析

瓖嵌式博弈︰對轉型社會市場秩序的剖析
定價:252
NT $ 76
  • 作者:王水雄
  • 出版日期:2009-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208071225
  • ISBN13:9787208071223
  • 裝訂:平裝 / 322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經濟與社會文叢”之一,全書共分9個章節,主要對轉型社會市場秩序作了剖析,具體內容包括博弈難題引出瓖嵌式、現實場景中的瓖嵌式、瓖嵌式與市場秩序機制、均衡難定與效用多元、注意力市場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王水雄,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獲管理學學士學位;碩士、博士就讀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組織理論、經濟社會學。
 

目錄

引言 用博弈論來研究轉型社會秩序
 第一節 博弈論與實證研究︰連接?
 第二節 社會秩序問題︰分解!
 第三節 市場關聯與秩序︰一個實例
 第四節 主題和框架
上篇 理論框架——博弈瓖嵌與市場關聯
 第一章 博弈難題引出瓖嵌式
 第一節 共同知識難題︰不同認知與博弈出錯
 第二節 怎麼解決“出錯”︰兩種方案
 第三節 概率估計難題
 第四節 可重復性難題︰在什麼層次上?
 第五節 特例表述︰博弈的瓖嵌
 第六節 結論︰瓖嵌式的動態呈現
 第二章 均衡難定與效用多元
 第一節 均衡難定的瓖嵌式解決
 第二節 效用、偏好及其變動
 第三節 意義賦予“創生”效用帶來約束
 第四節 結論︰瓖嵌式的靜態呈現
 第三章 現實場景中的瓖嵌式
 第一節 相對地位的瓖嵌
 第二節 群體作為 第三方的作用
 第三節 信號、記憶與共同知識
 第四節 程式化行為、儀式與博弈搶先
 第五節 集體選擇中的社會分化與秩序︰一個機制
 第六節 結論︰瓖嵌式的社會分化和秩序模型
 第四章 瓖嵌式與市場秩序機制
 第一節 市場的界定︰理論的視野
 第二節 市場、市場空間及其關聯︰瓖嵌式的視角
 第三節 瓖嵌式的“均衡”與市場秩序相對性
 第四節 結論︰瓖嵌式的均衡與市場秩序機制
下篇 經驗研究——市場化下的秩序
 第五章 物品市場
 第一節 早市空間中的博弈︰幾個例子
 第二節 超市的票據、程式與交易秩序
 第三節 早市︰層級制底層的博弈瓖嵌
 第四節 小結︰層級制底層的物品市場
 第六章 要素市場
 第一節 土地使用權的歸屬︰拆遷中的博弈
 第二節 金融的空間︰分野還是分化
 第三節 小結︰要素市場與轉型期的政府權力
 第七章 制度市場
 第一節 收容遣送辦法的變質與廢棄
 第二節 制度選擇的博弈︰北大教改邏輯之爭
 第三節 小結︰轉型社會的制度和制度選擇
 第八章 注意力市場
 第一節 注意力轉向與心理秩序
 第二節 從自我調適到群體支持
 第三節 注意力經濟與社會變革
 第四節 小結︰注意力分化與社會秩序
 第九章 結論與討論︰轉型、市場關聯與社會秩序
 第一節 核心問題︰用博弈論進行一項經驗研究
 第二節 基礎理論︰瓖嵌式作為一種博弈表述方式
 第三節 理論應用
 第四節 現實關懷
附論 實質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契合︰經濟社會學方法論的一個脈絡
參考文獻
致謝
後記
 

本叢書題為“經濟與社會文叢”,其中的“經濟與社會”這一用語,並非遵循把社會生活的一塊劃為“經濟”而另一塊劃為“社會”這樣一種時下在不少地方流行的分類,而是遙遙呼應著社會科學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和他的重要的著作。這位人物是馬克斯‧韋伯,他的一部重要著作名稱是《經濟與社會》。

根據韋伯研究專家的考證,所謂《經濟與社會》事實上是韋伯未完成的文稿,最初出版是韋伯夫人依據自己的理解整理成書的,而這個標題也是長期誤置的結果,真正的書名是《經濟、諸社會領域及權力》(甘陽,1998︰1-2)。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采用“經濟與社會”這個簡潔的標題來呼應韋伯所致力的事業。

我們所說的這項事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把經濟和諸社會領域結合起來研究。這樣做的意義自不待言。從孔德提出“社會學”這個名稱時適,就批評當時的政治經濟學不應該把經濟領域和社會其他方面分割開來研究。但問題是怎樣聯系起來研究。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經濟生活和其他社會生活的聯系之中,懂得事物間存在普遍聯系也並不困難,但是這羊不意味著當我們決定要把它們聯系起來研究時就能夠得到超出我們日常所知的新的知識。事實上,當孔德的批評終于在19世紀末引發經濟學家的回應時,他們也並不否認把社會的各個領域聯系起來分析的必要,只是認為在當時的社會科學水平上,建立統一的社會科學還為時尚早,關鍵是怎樣才能在社會科學上邁出步子(馬歇爾,1890/1981︰414-415)。當時的主流經濟學家們強調有必要把經濟領域獨立出來研究,而韋伯卻正是在把經濟和其他社會領域(如宗教)聯系起來研究方面邁出了實際步伐的人。

今天,中國的許多學者也在把經濟和社會其他諸領域聯系起來展開自己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青年學者。本叢書試圖為他們的成果提供展示的園地。

《經濟與社會》作為韋伯未完成的文稿這件事,對本文叢借取這個題頭來說還有一個隱喻。優秀的作品有兩類,一類是登臨絕頂爾後再無超越者;還有一類是開拓新路,引英才源源,大器在後。我們希望有前一類作品進入本文叢,但更現實地期盼于後者。就後一類作品而言,雖然其提問、闡述、結論俱全,但放之長線來看,後果待出,更類似一部未完成的文稿。這樣的文稿,是需要群體的力量去完成的。

二、時 勢 辨

在韋伯生活的時代,把經濟領域和社會其他領域分離開來進行研究的趨勢已經日漸明顯。經濟學的邊際革命以舌形成的均衡價格分析範式,使大多數經濟學家的注意力被吸引在市場價格機制研究上面,而很少關心其他社會領域中的現象。而研究其他社會領域的學者並未感到這樣的研究範式對他們的研究有何重要意義。大學的分科制度,又使得其他社會領域的研究者避免進入經濟學家的“領地”。這樣,在20世紀的數十年中,把經濟領域和社會其他領域聯系起來的研究即使有,也不成陣勢。

在當代,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致力于把原來被分離開的經濟領域和社會其他領域聯系起來考察。

是什麼原因使得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把原來分離開研究的領域聯系起來考察呢?

一個原因與研究工作本身的邏輯特點有關。當在某個領域中的研究深入到一定程度後,人們凝煉出一些概念、命題、分析工具後可能會發現,這些概念、命題和分析工具可以擴展地用于更加廣闊的領域,而不是僅僅局限于它們最初被提煉出來的領域。這方面的一個例子是加里‧貝克爾的工作。根據他的說法,經濟學的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是僅限于研究物質資料的生產和消費結構,到第二階段研究範圍擴大到全面研究貨幣交換關系,而第三階段其研究已經囊括了各個領域中的人類行為。第三階段的擴展是源于貝克爾等人意識到,在經濟學中提煉出來的一些概念、命題、分析工具可以看作是適合于解釋諸多人類行為的一套統一的方法(貝克爾,1976/1993)。另一個例子是︰馬克‧格蘭諾維特、哈里森‧C,懷特、維維安娜‧澤利澤等的工作。他們把在社會學中發展出來的一些概念和分析框架用到在傳統上社會學家並不進入的市場、貨幣交換、廠商等研究領域中去(Swedberg and Granovetter,1992︰2)。

另一個原因和學術研究的生產函數有關系。研究領域的選擇和研究者的興趣有密切的聯系,這是沒有疑問的。但是,在科學研究成為職業的當代社會中,研究者們選擇研究領域不能不考慮出成果的可能性、成果的大小等因素。一般而言,一個領域的先驅者進行了開拓性研究之後,跟進者在一定階段中會取得遞增的邊際學術收益。他們不必像開拓者那樣在基礎概念、方法等方面付出那樣多的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果。但是,在一個領域中的研究進行到一定程度以後,要再想取得超越前人研究的好成果就會越來越難。也就是說,終將出現邊際學術收益遞減的情況。當邊際學術收益低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有人在依托熟悉領域的同時聯系其他領域進行研究來尋求新的進展。這樣的嘗試一旦成功,新的跟進者又會出現。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