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出現之前,必須要實現社會的和平穩定。不同的國家通過不同的途徑達到這一目標,而那些途徑恰恰植根于企業以及企業形成過程中的所有權模式以及公司治理結構。
分散的、大規模的公眾持有企業在美國商業中仍佔據著主導地位,盡管還比較虛弱,或者說股東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比較脆弱。在其他經濟發達國家的所有權不是分散的,而是集中的。這還不是在簡單意義上的集中。在公眾企業里,連接管理者與分散的股東之間的紐帶,很容易與共同的政治環境發生摩擦,比如歐洲大陸的社會民主里的政治環境等等。
社會民主會迫使管理者穩定雇佣的工人,放棄一些可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卻頗具風險性的企業機會,合理地利用資本,而不是當市場萎靡與原有企業生產能力不匹配的時候一味地縮小規模。在所有權分散的公眾企業里,管理者必須謹慎行事,他們如何恰當地使用決策自由對股東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管理者的努力行為創造了企業利潤。在美國為了誘使管理者與分散化股東相一致的那些現代性手段——激勵性薪酬、透明性財務、敵意收購、強大的股東財富最大化準則——已經被歐洲大陸的社會民主大大地削弱,而且有時候還被惡意詆毀。
因此,公眾企業像其他公司一樣,有比較高的代理成本,而且還有由于能作為控制成本的最好方式而一直被保留延續下來的大股東持有模式。
社會民主可能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總福利,但如果真是如此,它們應該比那些很少有社會反饋的國家更少地使用公眾企業。在這里,作者不僅要揭示歐洲所有權集中制的政治性解釋,而且要揭示美國公眾企業興起的一個關鍵政治前提,即社會民主對美國商業公司的壓力是相當微弱的。
目錄
導論
第一篇 政治沖突中的公司制度
第1章 和平預期
1.1 公司的政治基礎
1.2 股東與雇員疏離關系的多樣性與持久性
第2章 西方富裕國家公司治理結構的差異
2.1 分散與集中的所有權
2.2 管理薪酬與勞工影響
2.3 一個國家的大小、發展水平或者公司法律制度能否單獨解釋這些差異?
第3章 一般性理論
3.1 所有者、管理者和雇員
3.2 共同決策制和終身雇佣制
3.3 實證和規範的理論
3.4 效率隱喻?
3.5 社會民主主義
第二篇 社會沖突與公司治理制度
第4章 社會民主主義和代理成本︰股權的集中
4.1 共同決策制下的社會民主主義的作用
4.2 沒有共同決策制的社會民主主義的作用
4.3 一般性效應︰偏袒雇員,遠離股東
4.4 直接效應︰削弱變化,提高代理成本
4.5 間接效應︰由于代理成本的提高,僵化勞務市場
第5章 削弱股東對管理者的控制權
5.1 股東財富最大化
5.2 透明性財務制度
5.3 激勵薪酬
5.4 敵意收購和代理權競爭
第三篇 左一右翼政治與所有權分離︰基于數據的實證分析
第6章 數據及其證明
6.1 政治影響下的集中所有權回歸分析
6.2 表格和相關系數
6.3 數據討論
第四篇 國別比較研究
第7章 法國
第8章 德國
8.1 德國的共同決策制
8.2 德國的董事會
8.3 共同決策制和董事會的反應
8.4 證券市場和對管理者的監管
8.5 替代產物
8.6 什麼先出現?
8.7 歐洲大陸其他地區盛行的集中制
8.8 法律理論的局限︰共同決策制比公司法對股東價值影響更大
8.9 稅收
8.10 結論︰共同決策制和分散化所有權的緊張關系
第9章 意大利
第10章 日本
10.1 戰後日本勞動關系中的暴力和沖突
10.2 用于解決沖突的終身雇佣制
10.3 內部董事與債權人的互補
10.4 數據顯示
10.5 小結
第11章 瑞典
第12章 英國
第13章 美國
第14章 樣本需要再擴展嗎?
第五篇 因果關系的說明
第15章 論題的多種形式
15.1 被視為尋租的社會民主主義
15.2 對股東制度的對抗狀態以及良性忽視
15.3 單純的微觀經濟基礎
15.4 有利于社會民主的所有權集中
15.5 在小國經濟中的尋租
15.6 渴求穩定
15.7 管理層效用函數
15.8 不同的多種形式
第16章 政治的反沖效應
16.1 不穩定性
16.2 穩定的功效
16.3 政治轉變?
16.4 美國在動亂之外嗎?細微變化會怎樣?
16.5 小結
第17章 隱喻式的契約
第18章 租金
18.1 問題︰產業組織影響代理成本
18.2 壟斷者矩陣
18.3 但誰得到了該矩陣?
18.4 管理者的偷懶問題
18.5 僅資本市場無法解決偷懶問題
18.6 代理成本︰來自員工的影響
18.7 高昂的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
18.8 又是政治問題?
第19章 租金和政治
19.1 主要結果
19.2 相反的情況︰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時的結果
19.3 勞工法和集中制所有權的邏輯順序
19.4 因果關系的邏輯方向
19.5 全球化及國際化競爭加劇時的政治結局
第20章 租金和所有權集中制
20.1 所有權集中制的意義
20.2 私人福利控制理論的意義
20.3 國內壟斷的苗頭
20.4 壟斷權衡艱難時企業走向公有及不斷成長的意義︰一項限制性條款
20.5 租金及其對公司的影響︰小結
第21章 歐洲大陸的政治變革
21.1 政策變化和時間序列數據
21.2 政策變化和路徑依賴
21.3 同時進行
第22章 備選方案︰數據
22.1 理論
22.2 驗證
22.3 數據
第六篇 公司法的局限
第23章 作為證券市場基礎的公司法理論
23.1 簡介
23.2 爭論︰推動所有權分散化的公司法
23.3 保護小股東
23.4 專業公司法理論的吸引力
第24章 公司法的局限︰理論分析
24.1 公司法無法觸及之處︰代理成本如何阻止分離
24.2 在不增加分離度的情況下,完善公司法
24.3 公司法影響代理成本的有限能力
24.4 法律對代理成本的間接影響
24.5 即便法律能深刻影響兩種類型的代理成本
24.6 界定代理成本和個人利益的精確度
24.7 最新法律理論模稜兩可︰何時較好的法律會降低分離度?
24.8 純法律理論的局限性
第25章 公司法的局限︰數據
25.1 質量的測度
25.2 數據︰良好的公司制度,薄弱的分散
第26章 公司法質量及其局限
第七篇 統一兩種政治理論
第27章 公司治理中的平民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第一篇 政治沖突中的公司制度
第1章 和平預期
1.1 公司的政治基礎
1.2 股東與雇員疏離關系的多樣性與持久性
第2章 西方富裕國家公司治理結構的差異
2.1 分散與集中的所有權
2.2 管理薪酬與勞工影響
2.3 一個國家的大小、發展水平或者公司法律制度能否單獨解釋這些差異?
第3章 一般性理論
3.1 所有者、管理者和雇員
3.2 共同決策制和終身雇佣制
3.3 實證和規範的理論
3.4 效率隱喻?
3.5 社會民主主義
第二篇 社會沖突與公司治理制度
第4章 社會民主主義和代理成本︰股權的集中
4.1 共同決策制下的社會民主主義的作用
4.2 沒有共同決策制的社會民主主義的作用
4.3 一般性效應︰偏袒雇員,遠離股東
4.4 直接效應︰削弱變化,提高代理成本
4.5 間接效應︰由于代理成本的提高,僵化勞務市場
第5章 削弱股東對管理者的控制權
5.1 股東財富最大化
5.2 透明性財務制度
5.3 激勵薪酬
5.4 敵意收購和代理權競爭
第三篇 左一右翼政治與所有權分離︰基于數據的實證分析
第6章 數據及其證明
6.1 政治影響下的集中所有權回歸分析
6.2 表格和相關系數
6.3 數據討論
第四篇 國別比較研究
第7章 法國
第8章 德國
8.1 德國的共同決策制
8.2 德國的董事會
8.3 共同決策制和董事會的反應
8.4 證券市場和對管理者的監管
8.5 替代產物
8.6 什麼先出現?
8.7 歐洲大陸其他地區盛行的集中制
8.8 法律理論的局限︰共同決策制比公司法對股東價值影響更大
8.9 稅收
8.10 結論︰共同決策制和分散化所有權的緊張關系
第9章 意大利
第10章 日本
10.1 戰後日本勞動關系中的暴力和沖突
10.2 用于解決沖突的終身雇佣制
10.3 內部董事與債權人的互補
10.4 數據顯示
10.5 小結
第11章 瑞典
第12章 英國
第13章 美國
第14章 樣本需要再擴展嗎?
第五篇 因果關系的說明
第15章 論題的多種形式
15.1 被視為尋租的社會民主主義
15.2 對股東制度的對抗狀態以及良性忽視
15.3 單純的微觀經濟基礎
15.4 有利于社會民主的所有權集中
15.5 在小國經濟中的尋租
15.6 渴求穩定
15.7 管理層效用函數
15.8 不同的多種形式
第16章 政治的反沖效應
16.1 不穩定性
16.2 穩定的功效
16.3 政治轉變?
16.4 美國在動亂之外嗎?細微變化會怎樣?
16.5 小結
第17章 隱喻式的契約
第18章 租金
18.1 問題︰產業組織影響代理成本
18.2 壟斷者矩陣
18.3 但誰得到了該矩陣?
18.4 管理者的偷懶問題
18.5 僅資本市場無法解決偷懶問題
18.6 代理成本︰來自員工的影響
18.7 高昂的代理成本和公司治理
18.8 又是政治問題?
第19章 租金和政治
19.1 主要結果
19.2 相反的情況︰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時的結果
19.3 勞工法和集中制所有權的邏輯順序
19.4 因果關系的邏輯方向
19.5 全球化及國際化競爭加劇時的政治結局
第20章 租金和所有權集中制
20.1 所有權集中制的意義
20.2 私人福利控制理論的意義
20.3 國內壟斷的苗頭
20.4 壟斷權衡艱難時企業走向公有及不斷成長的意義︰一項限制性條款
20.5 租金及其對公司的影響︰小結
第21章 歐洲大陸的政治變革
21.1 政策變化和時間序列數據
21.2 政策變化和路徑依賴
21.3 同時進行
第22章 備選方案︰數據
22.1 理論
22.2 驗證
22.3 數據
第六篇 公司法的局限
第23章 作為證券市場基礎的公司法理論
23.1 簡介
23.2 爭論︰推動所有權分散化的公司法
23.3 保護小股東
23.4 專業公司法理論的吸引力
第24章 公司法的局限︰理論分析
24.1 公司法無法觸及之處︰代理成本如何阻止分離
24.2 在不增加分離度的情況下,完善公司法
24.3 公司法影響代理成本的有限能力
24.4 法律對代理成本的間接影響
24.5 即便法律能深刻影響兩種類型的代理成本
24.6 界定代理成本和個人利益的精確度
24.7 最新法律理論模稜兩可︰何時較好的法律會降低分離度?
24.8 純法律理論的局限性
第25章 公司法的局限︰數據
25.1 質量的測度
25.2 數據︰良好的公司制度,薄弱的分散
第26章 公司法質量及其局限
第七篇 統一兩種政治理論
第27章 公司治理中的平民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後記
序
本書的主題有關大型商業公司及其所有權結構,政治對其所有權結構的影響是特別的關注點。許多大規模企業的所有權結構被認為是一種純粹的運營機制,是一種單純由組織規則、技術基礎及資金需求形成的運營抽制。盡管政治社會條件的變化深刻影響著公司、所有權結構、公司治理安排的產生與發展,但是這些影響大公司成立和存在形式的政治與社會條件卻沒有得到仔細的審視,或者甚至可以說這種檢視根本不存在。
如果我們的目的只是解釋經營結構的主流模式,那麼我們忽視企業國家政治環境及社會環境就是錯誤的。皮埃爾‧特魯多(Pierre Trudeau)曾在白宮(White House)被問到,領導加拿大這樣一個人口只有其南部鄰國十分之一的國家的最大感受是什麼?他的回答是,這就像睡在大象旁邊。盡管大象很溫順,盡管它沒有意識到你的存在,但不管怎樣,大象在夜間的一個小小動作都會嚴重影響到你的睡眠質量。
公司所有權及公司治理也是如此。很常見的兩只“大象”分別是產品市場(product market)和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這兩個因素長期以來都被看做是對企業所有權及治理有影響作用的。但是,企業的政治環境、一般投票者期望政府對企業影響的程度、政治實際影響企業的方式、企業對政治推動的反應方式同樣算得上是一只“大象”。這只“大象”通常很少被注意到,而且它的影響作用幾乎從來沒有被分析過,但它的確能夠深深影響到大公司的形態、結構及治理機制。
圖P—1展示了一個抽象的企業,其周圍既有影響股權結構及管理機制的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也有影響企業的政治機制和產品市場。或許這幅圖夸大了環境對企業的實際影響和約束︰企業也會對其所處的環境進行塑造,企業對壓力的反作用方式——防御性地選擇這種或那種結構以避開外部威脅,或是主動地尋求某種方式以塑造國家政治——會以非常重要的方式影響公司治理。
在富裕的民主國家里——這些國家會支持大規模的公眾企業——有些政治體制非常鼓勵那些能夠將分散所有權的大型公眾企業穩定下來的機制的存在,而有些政治體制則不鼓勵。這種來自于勞工政治(labor politics)、股東價值導向(orientation to shareholderValue)、市場條件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型企業的所有權結構。
要考慮到在政府支持企業員工對企業施加影響的問題上,國與國之間存在很大差別。當員工的影響力很微弱——或是政府給員工很少關注時——相比那些影響力更強大的員工及更多的政府關注來說,企業有更多的選擇權。在美國,企業內部的員工壓力一直都是很微弱的。在大多數其他西方國家里並非如此。有的國家員工能夠掌控工廠,政府通過限制企業所有者的決策來穩定企業內部的雇佣、利益的分配。有的國家的國內政治會以美國政治中所鮮見的方式密切關注經濟。
在一個國家能夠進行生產之前,它必須擁有充分的經濟和平,在此基礎上工廠才能運作。每個國家達到或維持和平的方式並非完全一樣的,而正是這種差異影響了公司治理、所有權和公司內部的權力。
……
如果我們的目的只是解釋經營結構的主流模式,那麼我們忽視企業國家政治環境及社會環境就是錯誤的。皮埃爾‧特魯多(Pierre Trudeau)曾在白宮(White House)被問到,領導加拿大這樣一個人口只有其南部鄰國十分之一的國家的最大感受是什麼?他的回答是,這就像睡在大象旁邊。盡管大象很溫順,盡管它沒有意識到你的存在,但不管怎樣,大象在夜間的一個小小動作都會嚴重影響到你的睡眠質量。
公司所有權及公司治理也是如此。很常見的兩只“大象”分別是產品市場(product market)和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這兩個因素長期以來都被看做是對企業所有權及治理有影響作用的。但是,企業的政治環境、一般投票者期望政府對企業影響的程度、政治實際影響企業的方式、企業對政治推動的反應方式同樣算得上是一只“大象”。這只“大象”通常很少被注意到,而且它的影響作用幾乎從來沒有被分析過,但它的確能夠深深影響到大公司的形態、結構及治理機制。
圖P—1展示了一個抽象的企業,其周圍既有影響股權結構及管理機制的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也有影響企業的政治機制和產品市場。或許這幅圖夸大了環境對企業的實際影響和約束︰企業也會對其所處的環境進行塑造,企業對壓力的反作用方式——防御性地選擇這種或那種結構以避開外部威脅,或是主動地尋求某種方式以塑造國家政治——會以非常重要的方式影響公司治理。
在富裕的民主國家里——這些國家會支持大規模的公眾企業——有些政治體制非常鼓勵那些能夠將分散所有權的大型公眾企業穩定下來的機制的存在,而有些政治體制則不鼓勵。這種來自于勞工政治(labor politics)、股東價值導向(orientation to shareholderValue)、市場條件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大型企業的所有權結構。
要考慮到在政府支持企業員工對企業施加影響的問題上,國與國之間存在很大差別。當員工的影響力很微弱——或是政府給員工很少關注時——相比那些影響力更強大的員工及更多的政府關注來說,企業有更多的選擇權。在美國,企業內部的員工壓力一直都是很微弱的。在大多數其他西方國家里並非如此。有的國家員工能夠掌控工廠,政府通過限制企業所有者的決策來穩定企業內部的雇佣、利益的分配。有的國家的國內政治會以美國政治中所鮮見的方式密切關注經濟。
在一個國家能夠進行生產之前,它必須擁有充分的經濟和平,在此基礎上工廠才能運作。每個國家達到或維持和平的方式並非完全一樣的,而正是這種差異影響了公司治理、所有權和公司內部的權力。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