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養生學是道教徒在追求長生成仙和濟世度人信仰目標過程中,通過無數實踐積累起的保持身心健康的方法。道教養生學是道教關于長生成仙的系統學說,包含著多種多樣的形式和內容,是一種綜合性的養生學模式。
道教養生學來源于道教長生成仙的信仰,建立在道教宇宙觀、人天觀、身心觀的基礎之上,與道教的生道合一、重生貴生、天人相應、形神相依、我命在我、以德養生思想有著密切關系。道教養生學是道教思想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養生學隨著道教理論的豐富發展而漸漸成熟,道教養生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完善對于整個道教的傳播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當今,道教養生科學對于道教發揮社會功能有著重要作用,道教養生學中的許多內容對現代社會仍然有著積極的意義。
目錄
序一
序二
緒論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人體的本質結構
第二章 人體的髒腑
第三章 人體的經絡
第四章 人體的健康、疾病、衰老、死亡
第五章 養生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養生的基本方法
下篇 各論
第七章 服食
第八章 調神
第九章 行氣
第十章 導引
第十一章 調攝
第十二章 房中
第十三章 內丹
序二
緒論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人體的本質結構
第二章 人體的髒腑
第三章 人體的經絡
第四章 人體的健康、疾病、衰老、死亡
第五章 養生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養生的基本方法
下篇 各論
第七章 服食
第八章 調神
第九章 行氣
第十章 導引
第十一章 調攝
第十二章 房中
第十三章 內丹
序
道教是一個重視人的現實生命的宗教,重生、貴生是其基本特性。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之中,人的生命最為寶貴。道教《五符經》認為“天生萬物,人為最貴”。陶弘景《養性延命錄》說,“稟氣含靈,唯人為貴”,而“人所貴者,蓋貴于生”。《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也說︰“萬物以人為貴,人以生為寶。”故《太平經》說︰“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汲汲若渴,乃後可也。”《妙真經》更指出︰“德莫大于活。”道教這–重生貴生的思想,是道教與其他宗教相比最富有特色的地方,體現了對人生的關愛。它不僅影響著人們對人生、生命的態度,也促進了道教對所有生命體價值的認知。道教從齊同慈愛的精神出發,要求人們要“慈心于物”,以一顆仁慈的心對待宇宙間所有生命,愛及昆蟲草木鳥獸,不要無辜地傷害任何生命。並在戒律中規定︰不得殺害一切物命;不得燒野田山林;不得以足踏六畜;不得籠罩鳥獸等等。《太上洞淵神咒經》說︰“道性本來清,救護一切人,普濟于眾生,太土布大慈。”
道教對人生與生命的重視,體現了關愛人生的最大熱情。重人貴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視人的生命、生活。人的生命、生活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生存環境,即物質生活;二是人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與生存環境是要解決人們的生理生命的基本要求;精神生活是調解人的心理與精神追求。在物質生活中,道教勸人少私寡欲,淡泊名利,以保養生命之元真;並教人致力于和平、和諧的生存環境的營造。在精神生活中,道教勸人追求與道合一、逍遙無礙的境界。人生雖然會有種種困苦,但只要能以“常道”為大旨,不以鵬程萬里、斑鳩數仞為區別,只要心意逍遙,心靈寧靜,精神專一,所有的困苦都是身上的塵埃而已,抖落一下即能去掉,即能神清氣爽。道教認為,“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人人都具有道性,只要通過修持修煉,由生得道,由道得仙,由仙得真,必能達到生道合一、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境界。但重人貴生的一切修持修煉,都要以入世濟世的“真行”為基礎,都要從處世為人開始提高個人的修養。對道教來說,追求神仙的修道與促進健康的養生是一致的,修道即是養生,養生即是修道。道教認為,修道就是要通天地之化,運陰陽之用,源道德之妙,達性命之真。為此,要絕貪去欲,返樸還醇,游心于淡,合氣于漠。寂然不動,因自然而行;虛心而冥,涵宇宙而無跡;無心而照,普萬化而無物。不以是非好惡,內傷其生,外傷其形。最終達到身心合一,形神俱妙,自由逍遙的神仙境界。
道教主張“順應自然、性命雙修”的養生思想。道教一方面將宇宙大道的清虛自然,陰陽之化,立為修道之本;另一方面,又探究身心性命之奇妙,認為養性修命,形神俱妙,可以達成“與天地同流,與大虛同體”的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即人我又超人我,即世間又超世間,歷世而不滯于世,應物而不累于物。“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性命雙修,達到與道合一而無待,動靜俱泯而忘我的超然無為之境。道教重生、養生決不僅僅是要修道者的個人健康,更要普度眾生,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過上健康的生活。《道藏》第一部經典《度人經》即提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主張。在道教看來,生命是最可貴的,希望人人都能競其天年,以至長生久視。所以繼承和挖掘道教養生資源,整理和研究道教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推陳出新,將道教豐富的養生思想理論和實踐經驗推向社會大眾,使其為當今社會的衛生保健事業服務,這是我們道教界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當代的道教徒應該師法繼承先輩的弘道濟世的精神,除了自己努力養生修道外,亦要努力傳播和實踐道教豐富的養生思想和養生方法,為民眾服務,為社會營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增大,自然和社會環境越來越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各種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疾病時刻困擾著人們。因此我們更要以道教關于性命煉養的各種方法幫助人們調節身心,促進健康,為促進社會和諧和個人身心健康服務。
正因為道教具有重生、貴生的特點,所以在長期的修道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養生學思想,而且還提出了一系列的養生方法。這些養生思想和方法也是道教發展可以倚重的寶貴資源。如果說道教在今天的世界還有重要的存在和發展的價值的話,那麼我認為這種價值最重要的是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社會教化,她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境界,促進社會道德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第二就是衛生保健,她可以為人們提供一整套養生保健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人們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更科學合理地進行養生保健。
……
道教對人生與生命的重視,體現了關愛人生的最大熱情。重人貴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視人的生命、生活。人的生命、生活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生存環境,即物質生活;二是人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與生存環境是要解決人們的生理生命的基本要求;精神生活是調解人的心理與精神追求。在物質生活中,道教勸人少私寡欲,淡泊名利,以保養生命之元真;並教人致力于和平、和諧的生存環境的營造。在精神生活中,道教勸人追求與道合一、逍遙無礙的境界。人生雖然會有種種困苦,但只要能以“常道”為大旨,不以鵬程萬里、斑鳩數仞為區別,只要心意逍遙,心靈寧靜,精神專一,所有的困苦都是身上的塵埃而已,抖落一下即能去掉,即能神清氣爽。道教認為,“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人人都具有道性,只要通過修持修煉,由生得道,由道得仙,由仙得真,必能達到生道合一、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境界。但重人貴生的一切修持修煉,都要以入世濟世的“真行”為基礎,都要從處世為人開始提高個人的修養。對道教來說,追求神仙的修道與促進健康的養生是一致的,修道即是養生,養生即是修道。道教認為,修道就是要通天地之化,運陰陽之用,源道德之妙,達性命之真。為此,要絕貪去欲,返樸還醇,游心于淡,合氣于漠。寂然不動,因自然而行;虛心而冥,涵宇宙而無跡;無心而照,普萬化而無物。不以是非好惡,內傷其生,外傷其形。最終達到身心合一,形神俱妙,自由逍遙的神仙境界。
道教主張“順應自然、性命雙修”的養生思想。道教一方面將宇宙大道的清虛自然,陰陽之化,立為修道之本;另一方面,又探究身心性命之奇妙,認為養性修命,形神俱妙,可以達成“與天地同流,與大虛同體”的境界。在這個過程中,即人我又超人我,即世間又超世間,歷世而不滯于世,應物而不累于物。“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性命雙修,達到與道合一而無待,動靜俱泯而忘我的超然無為之境。道教重生、養生決不僅僅是要修道者的個人健康,更要普度眾生,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過上健康的生活。《道藏》第一部經典《度人經》即提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的主張。在道教看來,生命是最可貴的,希望人人都能競其天年,以至長生久視。所以繼承和挖掘道教養生資源,整理和研究道教養生的理論和方法,推陳出新,將道教豐富的養生思想理論和實踐經驗推向社會大眾,使其為當今社會的衛生保健事業服務,這是我們道教界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當代的道教徒應該師法繼承先輩的弘道濟世的精神,除了自己努力養生修道外,亦要努力傳播和實踐道教豐富的養生思想和養生方法,為民眾服務,為社會營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迅速,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精神壓力增大,自然和社會環境越來越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各種不良生活方式所造成的疾病時刻困擾著人們。因此我們更要以道教關于性命煉養的各種方法幫助人們調節身心,促進健康,為促進社會和諧和個人身心健康服務。
正因為道教具有重生、貴生的特點,所以在長期的修道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養生學思想,而且還提出了一系列的養生方法。這些養生思想和方法也是道教發展可以倚重的寶貴資源。如果說道教在今天的世界還有重要的存在和發展的價值的話,那麼我認為這種價值最重要的是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社會教化,她可以淨化人的心靈,提升人的境界,促進社會道德和精神文明的發展;第二就是衛生保健,她可以為人們提供一整套養生保健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幫助人們確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更科學合理地進行養生保健。
……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