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認為,仇恨深藏於人與人之間所有友愛關系的背後,對一個對象的恨比對它的愛要古老得多,因此沒有比愛鄰人如同愛自己這一要求與人的天性更背道而馳的了,馬斯洛明確反對這種觀點。馬斯洛認為愛是一種健康的、感情的關系,是對方深深的理解和接受。對嬰兒的實驗表明,生活早期失去慈愛和感情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問題。患者早期生活中缺乏愛是許多嚴重的精神病例的原因。這就表明愛是人類的本能,我們需要愛就像我們需要碘和維生素C一樣。
幾乎所有的現代科學都有意無意地奉行這樣一種信念,即人的認識愈客觀、准確、科學,就愈遠離道德或價值觀。對當代許多科學家來說,價值觀與科學是互相排斥的。行為主義者就始終力圖把人類行為納入牛頓的機械論模式中,並且被曲解了的巴甫洛夫的科學方法來研究人類心理。因此,道德、倫理和價值這些帶有主觀色彩的概念自然就被排斥在行為主義體系之外了。行為主義學說的一個基本推斷是:道德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一切更高級的需要和行為都是後天獲得的,既無遺傳基礎也無科學依據。
弗洛伊德也認為道德和善行是非自然的。本作者(id)是不知價值和善惡標准的,這些標准只是文明社會用以抵制人類侵略本性的手段之一。
本書由馬斯洛的5部主要著作和百百余篇論文濃縮而成,對第三思潮中的其他重要的心理學家的思想也有介紹和詳述。本書深入淺出,適合專業讀者和一般讀者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