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食物養生大全(增補本)

中華食物養生大全(增補本)
定價:432
NT $ 376
  • 作者:@王煥華 @編/著
  • 出版社:廣東旅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06-01-01
  • 語言:簡體中文
  • ISBN10:7806537503
  • ISBN13:9787806537503
  • 裝訂:488頁 / 23 x 15 cm / 普通級 / 次版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結合了自己三十多年的,臨床醫療實踐,同時也參考了部分西醫營養學知識,重在傳承中國傳統醫學的食物養生原理。《中華食物養生大全》收錄了常見食物共十四類五百余種;並為七十余種常見病症提供了食養參考方案。

這里有幾點必須加以說明:

1.有些食物屬性相近,故本書或選其一為主,其余附之「高梁(附:泰術、稷米)」;或只詳列常見者,其余集中簡述「魚類」中的「其他魚類」。

2.為方便讀者按需檢索,本書另附「食物屬性分類索引」及「食物別稱筆畫索引」。

3.若讀者涉及病症食養調理,宜充遵醫囑。因病症機理繁復多變,個體情形參差不一,傳統中醫注重整體分析,講究辨證論治,反對生搬硬套。讀者不可不慎。
 

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可以說開創了中國的「吃喝」新紀元。這主要得益於兩點:一是經濟發展、生活富裕了,老百姓有了錢,這就為盛行的「吃喝」風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二是高科技為人民的物質土活帶來了更為豐富的飲食資源。由於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從栽培養殖,列貯藏保鮮,以及現代化的交通工具都有巨大發展,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東南西北。天上地下.國內國外的各種食物,這人為當今的「吃喝」風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正是這種經濟基礎加上技術力量,才使得中國人達到了有史以來「吃喝」風的頂點。

所有這一切原本是件大好事,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正是由於這兩個優越的先決條件,促使人們開始大吃大喝。一些有條件者吃喝公款,無條件者集資吃喝,即所謂「抬石頭」,大冢出錢吃吃喝喝。從城市吃到鄉村,從海鮮吃到珍禽,其結果並沒有因此而增強了中國人的體質,反倒是現代富貴病普及和流行起來,諸如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動脈硬化症、腦中風、脂肪肝、膽囊炎膽結石、肥胖病。糖尿病.痛風、癌症等,成了當今社會的常見病多發病,這已是無可爭辯的客觀現實。

正是鑒於上述狀況,人們開始認識列大吃大喝之風給人類自身健康帶來的危害,並且更加迫切希望能得到科學食物養土的保健知識。也正因如此,各種有關食物養生的科普講座、電視講話、廣播報道、圖書畫冊、報刊雜志等;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和喜愛。

就目前關於食物養生的內容來看,不外乎兩大類,一是從現代西醫營養學角度推廣食物養生知識,二是從傳統中醫食療養角度來介紹食物養生方法。因兩者基礎理論體系不相一致,所以各有道理,各有優勢。中西醫對待食物養生的觀點,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方說,對於牙齦出血病人,中醫認為不該吃辛辣動火的辣椒,而西醫則認為辣椒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有利於保護毛細血管,食之有益;炎熱夏季,中醫認為不應多吃性屬溫熱的羊肉狗肉,西醫則認為羊肉狗肉營養豐富,照吃不誤;對於癌症病人,中醫認為茄子.蘑菇等均為「發物」食品,古代醫家明確告誡:「發痼疾, 多食發風動氣,諸病人莫食、」而西醫則認為茄子.蘑菇中都含有「抗癌成分」;食之無礙;中醫認為腎虛腰痛者宜吃八腎強腰的栗子,心血虛失眠者應吃入心安神的桂圓,但西醫營養學則認為栗子與桂圓主要含碳水化合物,所謂八腎.入心似屬無稽之談┅┅這就令中國老百姓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

說實在話,食物養生是一項復雜而深奧的課題,絕不只是單純的六大營養素或七大營養素所能說清講明的。而中國人的飲食文化,包括食物養土:是幾千年來無數的中醫學家(尤其是古代食醫)、養生學家以及道家.佛家、儒家先賢們經歷了長期的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後的科學結晶,有的甚至是用生命換取的寶貴經驗。中醫的食物養生有自己的特點,它從食物的性味、歸經來認識食物的功效,並從整體上來認識每種食物的養生保健作用,還結合春暖夏熱秋燥冬寒的四寸變化,每個人的體質屬性,患者自身的病情,五臟寒熱虛實的失街,食物之間的相須相使和相生相克,來把握食物養生的法則。

我們雖然不能說西醫營養素不科學,因為這不是事實,但有時總覺得它似乎顯得過於機械而不切實際?人們不可能每天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與每日消耗,去測算每天應該吃多少克含七大營養素的各種食物,以滿足每人每天不同情況下的需要量:事實上精確控制營養素掇入是很難辦到的,甚至是根本辦不釗的。比如說那句難聽的話:「狗改不了吃屎:」為什麽呢?就是因為屎里也必然含有七大營養素。話雖說得有些偏激,但這也說明一個問題:單靠營養素是不可能解釋食物養生全部內容的,也是很難明確指導人們食物養生實踐的。

造成現代病流行的因素,除了為增強營養而大吃大喝之外,還有一個飲食缺乏科學性指導的問題,更深一步地說則是飲食五味(辛、甘.酸、苦。咸)的調節問題,因為這是中醫及養生學家的主要方法之一,如能調節得當,不使有偏,則可防止現代病而壽命有長。近代的人類生命科學,也重視對食物養生的研究、中醫認為,根據五味入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的道理,「五味」營養素攝入過剩,其危害比一般營養投入不足更為嚴重。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些人不愛吃酸味或苦味或辛味的食物,不懂得科學地搭配五味,而是只愛吃甘味,特別是蔗糖:而蔗糖易使人發胖,導致衰老加快,也與心腦血管疾病、肥胖病.糖尿病等有很大關系,正如《黃帝內經》中指出:「此人必數食甘芙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轉為消渴:」也有人偏愛吃咸,又容易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發生,對養生極為不利,也正如《黃帝內經》所言:「咸走血,血病無多食成,過食咸則脈凝泣而變色。」這就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的原因。近幾年研究也發現,中老年人掇八過多的蛋白質,也會加速機體的衰老,由此可見,無論中醫或是西醫,都很注重日常飲食的科學搭配,多食清淡,不要貪食肥甘厚味,要盡量少吃甘與咸,也不要偏食辛辣,動火耗血。唯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杜絕現代病。

西醫營養學與中醫食養學,雖然基礎理論不同,但也有不少相同之處,或者說也有共同語言,比如說,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所以羊肝可治療夜盲症、而西醫也認為羊肝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這對夜盲症十分有益:中醫認為「腎主骨:骨生髓」,就主張常吃羊骨湯來治療「虛勞贏瘦」,因為羊骨有「補腎虛,通督脈」的作用。而西醫則認為骨能造血,也主張用羊脛骨配合紅棗、糯米煮粥來治療再生障性貧血(中醫稱之為虛勞病)和血小板減少性紫;再如中醫所說的「發物」食品,西醫也認為這類食物或因含有某些激素,或囚含有異性蛋白(即過敏源),或因具有擴張毛細血管作用而引起病情復發或加劇:因而也不主張食用:盡管中西醫說法不同,理論有別,但對許多食物養生的認識則是相似的。

在此,我還想引用偉人孫中山先土的一席話:「我國近代文明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這是一句至理名言,在食物養生方面,恐怕永遠都能站得住腳!

對於中國人來說,似乎應該更加容易接近和接受祖國傳統食物養生理念,或者說食物養生也應當結合各自民族的不同國情民情,才是明智而可行的。正囚如此,筆者才欣然接受蔡耀嗚先生之邀,完成了這部《中華食物養生大全》。

本書結合了自己三十多年的,臨床醫療實踐,同時也參考了部分西醫營養學知識,重在傳承中國傳統醫學的食物養生原理。《中華食物養生大全》收錄了常見食物共十四類五百余種;並為七十余種常見病症提供了食養參考方案。

這里有幾點必須加以說明:

1.有些食物屬性相近,故本書或選其一為主,其余附之「高梁(附:泰術、稷米)」;或只詳列常見者,其余集中簡述「魚類」中的「其他魚類」。

2.為方便讀者按需檢索,本書另附「食物屬性分類索引」及「食物別稱筆畫索引」。

3.若讀者涉及病症食養調理,宜充遵醫囑。因病症機理繁復多變,個體情形參差不一,傳統中醫注重整體分析,講究辨證論治,反對生搬硬套。讀者不可不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