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宗,乃杜建中之字。1937年生,山東夏津縣人。他喜文樂武,青年期即從師社潮等專學李派太極拳。念祖尋根,終遇四代嫡傳張紹堂。叔(亻至)親情,再拜少叔為師,成為新的起點。眼見妙真,誠感傾囊,勤奮修證,大器晚成,成為五代重要傳人。
他不僅整理了李派太極、岳氏心意、少林秘法等拳,又繼續整理太極器械、靜修功法。至今緣理窮奧,不止精進。一邊傳藝授眾,一邊著文釋秘。飽經寒暑,天怨無悔,竭盡弘揚傳統文化大義。正所謂「正牛已知夕陽晚,不用揚鞭自奮蹄。」
序
李派太極拳融南(甘淡然)北(楊祿躔)太極而生新。其師承白雲觀,形成動靜兩盤、性命雙修、丹武混一之體。源脈連武當,尊祖張三豐,系金蟾一脈。故原稱「金蟾派太極功」,今人稱謂「李派太極拳」。此拳尚清虛、重渾圓、應自然,功合人天,形成渾宏豪邁宗風。由於脈傳嚴密,世人罕見。李派太極傳揚不廣,是其很大的弱點和不足。但恰囚如此,也才避免了泛假流弊的貽害,從而完整地保留了傳統太極的真宗奧諦、拳功內涵和脈傳宗風,倒成為諸多愧憾的一大慰藉。
吾師張紹堂乃李派拳法四代嫡傳,功少林,精心意,尤妙太極,一代高足。先生不僅深體太極奧義,而且全觀先祖遺風,乃李派太極的宗法旗幟、突出代表和一代典范。改革開放,打開了人們的眼界。先生以「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不是個人家私。奉還國家,造福天下,理所當然」來激勵一家的弘揚熱忱。自李派太極公示於眾以來,依其獨特的風采標新立異,備受多方關愛,發展迅速。徒眾幾乎遍布全國,並波及港、台及東南亞,遠揚歐美。形勢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感激之情,欲罷不能。整理工作不盡,難對廣眾真情,也愧對列祖遺願。
李派太極由動靜兩盤構成,是一個精深而龐大的拳功體系。談及整理,真令人望洋興嘆,愚人功薄識淺,本無力承擔此任。只是有感於「兩三代人的願望至今未遂」和師尊重道弘德的熱忱,於是毛遂自薦,愚公移山。基於師尊的鼓勵和支持,愚人才本先生做勢,三變圖示,三易文稿,終於有了一個不太稱心的階段了結。此書出版,滲透著師尊的一腔心血。縱有所成,功在吾師,還包括我的長輩、同輩和晚輩。但終囚自己水平太低,能力有限,難詳宗法精微,難盡機理堂奧。所以,一想到其中必然存在謬誤,一想到「弘真」的整理要求,一想到愛好者的熱誠期望,就深疚大愧,心波難平。在此,誠請前輩師尊批評指點,弟子不勝感戴。
李派太極拳,由天地人三個體系組成,所以,本次擬定按三部叢書出版,第一部「天盤拳」,即「七星妙化拳」。其後又包括了柔架「老三推」和「十三勢」。第二部「地盤拳」,即「八法奇門拳」。其後又包括了剛架。
「四門炮」和「十三剛架」。第三部「人盤拳」,即「五行捶」。其後又包括了剛柔架「十三丹」和「六合風摩掌」。這些雖說不是李派太極拳的全部,但概括了三才歸一的完滿整體。
而器材部分、靜動部分正在整理中。隨著本次出版也將陸續和讀者見面。
吾師張紹堂乃李派拳法四代嫡傳,功少林,精心意,尤妙太極,一代高足。先生不僅深體太極奧義,而且全觀先祖遺風,乃李派太極的宗法旗幟、突出代表和一代典范。改革開放,打開了人們的眼界。先生以「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不是個人家私。奉還國家,造福天下,理所當然」來激勵一家的弘揚熱忱。自李派太極公示於眾以來,依其獨特的風采標新立異,備受多方關愛,發展迅速。徒眾幾乎遍布全國,並波及港、台及東南亞,遠揚歐美。形勢令人鼓舞,催人奮進,感激之情,欲罷不能。整理工作不盡,難對廣眾真情,也愧對列祖遺願。
李派太極由動靜兩盤構成,是一個精深而龐大的拳功體系。談及整理,真令人望洋興嘆,愚人功薄識淺,本無力承擔此任。只是有感於「兩三代人的願望至今未遂」和師尊重道弘德的熱忱,於是毛遂自薦,愚公移山。基於師尊的鼓勵和支持,愚人才本先生做勢,三變圖示,三易文稿,終於有了一個不太稱心的階段了結。此書出版,滲透著師尊的一腔心血。縱有所成,功在吾師,還包括我的長輩、同輩和晚輩。但終囚自己水平太低,能力有限,難詳宗法精微,難盡機理堂奧。所以,一想到其中必然存在謬誤,一想到「弘真」的整理要求,一想到愛好者的熱誠期望,就深疚大愧,心波難平。在此,誠請前輩師尊批評指點,弟子不勝感戴。
李派太極拳,由天地人三個體系組成,所以,本次擬定按三部叢書出版,第一部「天盤拳」,即「七星妙化拳」。其後又包括了柔架「老三推」和「十三勢」。第二部「地盤拳」,即「八法奇門拳」。其後又包括了剛架。
「四門炮」和「十三剛架」。第三部「人盤拳」,即「五行捶」。其後又包括了剛柔架「十三丹」和「六合風摩掌」。這些雖說不是李派太極拳的全部,但概括了三才歸一的完滿整體。
而器材部分、靜動部分正在整理中。隨著本次出版也將陸續和讀者見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