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人類社會,科學技術日益發達,物質財富日益豐富,人類對自身生命生存的狀態也日益重視起來。可是,人們發現自身生命生存的狀態並不是那麽美妙。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念頭一個接一個,想法接連不斷,對外界事物的注意也是一會兒這個一會兒那個,情緒忽好忽壞。總之,似乎我們的大腦和身心從來沒有休息過,永遠在疲於奔命,特別是在當代高效率、快節奏的都市生活中尋求片刻的寧靜簡直是一種夢想。這種身心狀態是絕對讓人失望的,它所帶來的後果就是煩躁、急功近利、感官刺激、憂郁壓抑、自作者封閉,乃至生命的夭折等等。那麽,有什麽辦法能使我們享受生命的快樂、身心的安逸、心靈的坦然、情緒的安祥,也就是說,我們怎樣來養生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在佛教文化中,有著比較完美的回答。
佛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就養生而言,佛教將養生之道概括成「五福」,即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和善終,並指出了如何獲得「五福」的途徑。在佛教養生之道中,融入了佛教思想中極為重要的兩點內容:
第一,斷絕妄執之心。佛教講「色空」,色指物質現象,空指自性空,不是「無」。世界上不存在永恆的事物和現象,一切都在流轉變化之中,一切都是無常。佛教認為事物皆是因緣和合而生,亦由因緣消失而亡;事物和現象的自性是空,所以叫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但色與空不是割裂的,色空不二。明了色空,人們就不會貪戀一切,在現實生活中才能斷絕妄執之心。佛教認為,妄執之心是人生諸種苦惱的根源,只有斷絕妄執之心,才能達到心境自明的康寧境界。
第二,具慈悲心。人類社會總會存在一些不平等和不美好的事物和現象。就個人而言,一個人總擺脫不了生老病死的糾纏。佛教倡導慈悲心。佛教認為,以眾生之苦為苦,修無量功德,度化眾生,這樣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人生。一個人生於今世,就當勤持慈悲心,悲天憫人,要有甘於奉獻的精神,這樣他的一生就因此而獲得無量功德。
佛教思想能沁人心脾,啟沃善心,開發智慧。以上所雲僅是其中基本的兩點,若能實行,實是獲取「五福臨門」之養生福報的最佳途徑。本書結合「五福」理論,全面而且細致地闡述了佛教養生之道。在敘述的過程中,筆者盡量略去過多的理論闡述,並結合現實生活中和佛教經典中之實例加以描述,力圖使讀者獲得生動而又清晰的感受。
佛教中還有一套獨特的修煉方式,即禪定修持。禪定與養生之遭密切關聯,不可分割。修習禪定,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佛教,理解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和內心世界,更為重要的是可以理解人類自身生命的奧秘。本書對禪定的源流,禪定與醫學、氣功、哲學等的關系以及具體的修持方法一一作了介紹。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