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聚落形態的發展和變化為主線,探討從村落到國家運動軌跡,論述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的途徑和典型方式,屬於別開蹊徑的新視角,從而為新世紀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本書還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集中對國家暴力的核心--王權的形成和強化作了全面考察,充分闡述了從「五帝」時期到「三王」時期,王權是古代文明和國家形成過程中國家權力系統的集中反映。
本書分上、下二編,上編主要限定於三代(夏、商、周)國家形成以前,探索了中國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形成的途徑,並論述了早期國家形成的物質基礎。下編主要論述了夏、商、周三代王朝以王權為核心的國家形態。
目錄
上編
第一篇中國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形成途徑的思考
第一章文明社會的標志與國家形成的軌跡
一、傳統文明的標志與國家形成的軌跡
二、從聚落到國家的運動軌跡
第二章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形成的物質基礎
一、農牧業生產的穩步發展
二、專門化的手工業生產
第三章文字的出現與文明社會
一、仰韶等文化中的陶器符號
二、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三、良渚及龍山時代的刻寫文字
第二篇五帝與文明初曙的英雄時代
第一章古史傳說時期的「五帝」
第二章戰爭與王權的形成
下編
第一篇夏朝與夏國家形態
第一章傳統的古史體系與夏朝的否定之否定
第二章尋找夏民族「實物上的證據」和夏文化探索
第三章夏朝的王權和王位傳子的確立
第四章夏朝國家機構的時代性
第二篇商朝的建立與商國家形態的發展
第一章先商時期的商方國
第二章商朝的建立和國家機器的完善
第三章商朝國家的社會構成及其在古代國家發展中的地位
第三篇「肇徹周邦」——周的建國及華夏國家的形成
第一章先周社會和先周國家
第二章周人的王業和西周王朝的建立
第三章西周華夏國家的形成
後記
第一篇中國文明的起源與早期國家形成途徑的思考
第一章文明社會的標志與國家形成的軌跡
一、傳統文明的標志與國家形成的軌跡
二、從聚落到國家的運動軌跡
第二章文明起源與早期國家形成的物質基礎
一、農牧業生產的穩步發展
二、專門化的手工業生產
第三章文字的出現與文明社會
一、仰韶等文化中的陶器符號
二、大汶口文化的陶文
三、良渚及龍山時代的刻寫文字
第二篇五帝與文明初曙的英雄時代
第一章古史傳說時期的「五帝」
第二章戰爭與王權的形成
下編
第一篇夏朝與夏國家形態
第一章傳統的古史體系與夏朝的否定之否定
第二章尋找夏民族「實物上的證據」和夏文化探索
第三章夏朝的王權和王位傳子的確立
第四章夏朝國家機構的時代性
第二篇商朝的建立與商國家形態的發展
第一章先商時期的商方國
第二章商朝的建立和國家機器的完善
第三章商朝國家的社會構成及其在古代國家發展中的地位
第三篇「肇徹周邦」——周的建國及華夏國家的形成
第一章先周社會和先周國家
第二章周人的王業和西周王朝的建立
第三章西周華夏國家的形成
後記
序
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八五」重點研究課題,由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的一部分學者承擔完成。
歷史研究所於1953年籌備,1954年建立。當時分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第一所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同志兼任所長,下設先秦史等研究組。1958年一、二所合並,稱歷史研究所,所長仍由郭老兼任。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後,歷史研究所為其下屬機構,這時原來的先秦史組已經發展成規模較大的先秦史研究室,並且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
大家知道,郭老1929年撰作,1930年出版的,其性質如他在書的中所講,「可以說就是恩格斯的的續篇。研究的方法便是以他(恩格斯)為向導,而於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
人、歐洲的古代希臘、羅馬之外,提供出來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國的古代。」郭老的這部著作,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秦史研究的道路,其影響自30年代的「中國社會史論戰」迄今,持久不衰。
歷史研究所於1953年籌備,1954年建立。當時分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第一所由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同志兼任所長,下設先秦史等研究組。1958年一、二所合並,稱歷史研究所,所長仍由郭老兼任。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後,歷史研究所為其下屬機構,這時原來的先秦史組已經發展成規模較大的先秦史研究室,並且取得了顯著的科研成果。
大家知道,郭老1929年撰作,1930年出版的,其性質如他在書的中所講,「可以說就是恩格斯的的續篇。研究的方法便是以他(恩格斯)為向導,而於他所知道了的美洲的印第安
人、歐洲的古代希臘、羅馬之外,提供出來了他未曾提及一字的中國的古代。」郭老的這部著作,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秦史研究的道路,其影響自30年代的「中國社會史論戰」迄今,持久不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87折$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