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爾丹諾·布魯諾(1548—1600)是傑出的意大利哲學家,他積極宣傳無神論思想,熱情捍衛唯物主義世界觀,是堅持反對經院哲學和羅馬天主教會的英勇戰士,是需要巨人的時代產生的巨人。
布魯諾從20多歲起,便因獨立思考、不盲從聖經神話而被斥為異端分子,到處流浪。1600年2月17日被羅馬教會焚斃。《論原因、本原與太一》是他的主要哲學著作,從19世紀初到20世紀中葉先後被譯成德、英、法、俄、西、匈等多種文本。
該書共有五篇對話。第一篇是為《灰堆上的華宴》一書作辯護的。
第二篇對話著重論證「世界靈魂」。他認為世界靈魂是形式本原,是萬物的真正作用因,它充滿一切、照耀宇宙、指導自然產生萬物。但他同時又說:物質與形式「都是最最永恆的本原」,形式是「內在於物質」、並「被物質所規定、所限制」的。可見,他的哲學是裹著泛神論外衣的唯物主義。
第三篇對話著重考察形式實體與物質實體。作者認為:「一切自然形式都源起於物質,並又回歸於物質」,「形式離開物質,便沒有存在」,只有物質是「永恆的、常駐的、持久不易的、配稱作本原的」,「物質是依然故我,是結實生果的東西,應該優先地被當代實體性本原來認識」。在第一絕對本原(即太一)中,一切差異、一切對立都消失了。這種關於精神實體和有形實體歸於一個根源的唯物主義學說,是後來斯賓諾莎關於唯一實體的學說的先聲。
第四篇對話講有形體東西的物質和無形體東西的物質。作者認為,不僅具有具體形式的事物是物質的,而且作為太一的第一本原也是物質的。物質應該稱作神物和最優秀的生產者,應該稱作自然萬物以及全部實體自然界的生育者和母親。他甚至認為:上帝,即「最高的靜觀」,「對於不相信他的人來說,是不可能,是無」。
第五篇對話對太一作了詳細的論證。他認為:一、宇宙是統一的、無限的、永恆的;無數世界僅只在宇宙中運動。二、對立面一致原則。他證明:無論是直線與曲線、弦與孤、還是冷與熱、愛與恨,等等,所有這些對立面都吻合於一。他認為這個原則是認識自然的最大訣竅。
布魯諾的唯物主義無神論哲學,是從古代素朴唯物主義向17—18世紀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過渡形式,它是封建關系瓦解、新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歷史過程的理論反映。布魯諾在反對宗教、反對神學世界觀、確立新的唯物主義世界觀方面建樹了偉大功績。在人類思想史上,他是為真理而獻身的偉大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