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文化是怎樣塑造日常空間的?

當代地理學研究中的“文化轉向”,使地理學和文化的研究有了新的思維方式。文化地理學的誕生,開闢了地理學研究的令人振奮的新領域,從而產生了新的關于空間和地方的地圖。

文化地理學從地理的角度研究文化,著重研究文化是怎樣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空間的。因此,在文化地理學中,文化被視為現實生活實際情景中可定位的具體現象。鑒于文化的定義復雜多樣,本書作者研究了大量的實例,並對下列問題進行了探討,如地區體驗、地區與全球的關系、文化和經濟的關系,以及該領域里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作者深入思考了國家、帝國、民族、商業、公司、商店、商品、文學、音樂、電影等在文化中所起的作用,研究了消費文化和生產文化,也研究了地方(地區)是怎樣對其居民產生影響和作用的,並對界定人的“地方性”這個問題進行了努力探索。

《文化地理學》對這一生機勃勃但很復雜的前沿學科領域,進行了準確的、跨學科的研究。作者透過現實生活紛繁復雜、多姿多彩的現象,通過從世界各地擷取的豐富實例,對當今社會的變化以及文化中所表現出來的“選擇與融合”這一發展趨勢進行了焦點透視。
 

目錄

第一章 文化的定位
第二章 民族、地理景觀和歷史時期
第三章 地理景觀的象征意義
第四章 文學地理景觀︰文學創作與地理
第五章 他者與自我︰書寫家園、書寫空間、標記領土
第六章 成倍擴展的媒體空間︰電影、電視和音樂
第七章 是地區還是空間?
第八章 關于商品和消費的地理
第九章 生產文化
第十章 民族、家鄉與雜居世界的文化歸屬
第十一章 科學文化︰翻譯和知識
索引
插圖

修訂後記
插圖
‧2.1 安德斯‧左恩的加麥爾加德,達拉那,瑞典
‧3.1 阿布拉罕‧波士作品《男性精神》(L﹀esprit en la virilite,C.)1630年
‧3.2 卡拜爾人的房屋結構
‧5.1 簡‧範德爾‧斯特雷特的蝕刻寓言畫《韋斯普奇登上美洲》,1619年
‧5.2 拉科姆特‧頓‧諾伊的作品《雷米希斯在他的後宮》,1855年
‧5.3 摩洛哥的旅游廣告畫,1994年
‧5.4 《朋友》雜志封面,1902年
‧6.1 弗里茲‧朗的影片《大都市》畫面
‧8.1 哈特普碼頭區重建宣傳手冊
‧8.2 《道德消費者》雜志廣告,1994年
‧8.3 塞恩斯伯利廣告作品“墨西哥風味”,1995年

‧1.1 定義文化
‧2.1 文化、文化物質和再現
‧4.1 光明、權利與規劃
‧5.1 相關特性
‧5.2 格式化
‧5.3 “客觀”學科和種族
‧7.1 領土控制和城市策略
‧8.1 對地方進行仿制
‧8.2 商品崇拜︰從香蕉中獲得的啟示
‧9.1 即時生產系統(JIT)
‧9.2 文化資本
‧10.1 公式領域
修訂後記
 

自晚清曾文正創制造局,開譯介西學著作風氣以來,西學翻譯蔚為大觀。百多年前,梁啟超奮力呼吁:“國家欲自強,以多譯西書為本;學子欲自立,以多讀西書為功。”時至今日,此種激進吁求已不再迫切,但他所言西學著述“今之所譯,直九牛之一毛耳”,卻仍是事實。世紀之交,面對現代化的宏業,有選擇地譯介國外學術著作,更是學界和出版界不可推諉的任務。基于這一認識,我們隆重推出《當代學術稜鏡譯叢》,在林林總總的國外學術書中遴選有價值的篇什翻譯出版。

王國維直言:“中西二學,盛則俱盛,衰則俱衰,風氣既開,互相推助。”所言極是!今日之中國已迥異于一個世紀以前,文化間交往日趨頻繁,“風氣既開”無須贅言,中外學術“互相推助”更是不爭的事實。當今世界,知識更新愈加迅猛,文化交往愈加深廣。全球化和本土化兩極互動,構成了這個時代的文化動脈。一方面,經濟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上的交往互動;另一方面,文化的民族自覺日益高漲。于是,學術的本土化迫在眉睫。雖說“學問之事,本無中西”(王國維),但“我們”與“他者”的身份及其知識政治卻不容回避。但學術的本土化決非閉關自守,不但知己,亦要知彼。這套叢書的立意正在這里。

“稜鏡”本是物理學上的術語,意指復合光透過“稜鏡”便分解成光譜。叢書所以取名《當代學術稜鏡譯叢》,意在透過所選篇什,折射出國外知識界的歷史面貌和當代進展,並反映出選編者的理解和匠心,進而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標。

本叢書所選書目大抵有兩個中心:其一,選目集中在國外學術界新近的發展,盡力揭櫫域外學術90年代以來的最新趨向和熱點問題;其二,不忘拾遺補缺,將一些重要的尚未譯成中文的國外學術著述囊括其內。

眾人拾柴火焰高。譯介學術是一件崇高而又艱苦的事業,我們真誠地希望更多有識之士參與這項事業,使之為中國的現代化和學術本土化做出貢獻。

叢書編委會
2000年秋于南京大學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87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