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有一天,我碰巧和戴爾.卡內基在紐約搭乘同一班火車。戴爾打算前往田納西州的曼菲斯發表幾場演說。
他說:「法蘭克,我一直在教授美國青商會贊助的一系列單週課程,你願不願意和我一起去發表幾場有關銷售的演說?」
我以為他在開玩笑,我說:「戴爾,你要知道,我是個中輟生,根本沒辦法發表關於銷售的演說。」
戴爾說:「只要告訴大家你如何在銷售這一行從失敗中逆轉勝,只要告訴大家你做了什麼就好了。」
我考慮了一會兒,然後說:「好吧,我想我應該辦得到。」
不久之後,戴爾和我開始在全國各地發表演說。我們對著同一群聽眾演講,一晚四小時,連續五晚。戴爾說半小時,我接著說半小時。
之後,戴爾說:「法蘭克,你何不來寫本書呢?很多探討銷售能力的書都是那些從未做過銷售的人寫的。你何不寫本不一樣的銷售書呢?寫本確實說出你做了什麼的書,告訴大家你如何在銷售這一行從失敗中逆轉勝,訴說你的生命故事,每一行都以『我』來開頭。別演講了,直接把你銷售生涯的故事寫出來吧。」
但我愈想愈覺得這麼做很自以為是。
我說:「我不想這麼做。」
不過,戴爾花了一整個下午,說服我寫出自己的故事,就像我在演講台上那樣。
戴爾說:「在我們發表演說的每個城市,青商會的那些年輕人都會問:『法蘭克.貝特加會不會把演講的內容集結成書?』那個鹽湖城的年輕人預付了40美元,想在你出書後買下第一本,你或許以為他在開玩笑,不過他並不是。對他來說,這本書的價值是40美元的好幾倍……。」
於是,不久之後,我就開始寫書了。
我在書中嘗試訴說自己曾經犯下的大小愚蠢錯誤,以及當時如何擺脫失敗與絕望。我誤闖銷售這一行時,已經累積了兩好球:我對銷售的認知只比長耳兔多一些些,我的八年棒球生涯似乎對從事銷售一點幫助也沒有。倫敦羅伊德保險公司(Lloyds of London)要是在我身上下賭注,應該會以一千比一的機率賭我輸,而我對自己的信心比起羅伊德公司也好不到哪去。
希望各位可以忽略並原諒我使用「我」這個字眼。如果這本書有任何內容讓各位感覺我是在吹噓,這並非我的本意。無論如何,我只是想把我從這些想法中獲得的收穫與各位分享,讓大家知道落實這些想法的任何人,能夠從中獲得什麼收穫。
我試圖敘述的,是我剛開始從事銷售時就嘗試尋找的書,這就是本書的由來。希望各位會喜歡。
--法蘭克.貝特加
我對此書的看法(戴爾.卡內基)
我1917年就認識了此書的作者法蘭克.貝特格(Frank Bettger)。他一路走來相當艱辛,沒有受過太多正規教育,甚至連小學都沒畢業;然而他的一生是一則傑出的美國成功故事。
法蘭克父親在他年幼時就去世了,留下母親和五個年幼的孩子。為了幫忙守寡的母親扛家計,十一歲的法蘭克必須在清晨四點半起床,到街角賣報紙;母親則替人洗衣、縫紉,以養活一家大小。貝特格先生告訴我,曾經有好幾次,他晚餐只能以玉米粥配脫脂牛奶果腹。
十四歲時,他被迫離開學校,找了一份汽管裝配工助手的差事。十八歲時成為職棒選手,在聖路易紅雀隊擔任三壘手兩年,卻在之後的某天,於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對上芝加哥小熊隊時,不慎弄傷了手臂,因而被迫放棄打棒球。
他失落地回到家鄉費城。我遇見他時,他二十九歲,正試著銷售保險,是個失意不得志的銷售員;然而,之後的十二年間,他已賺得了足以買下一棟70,000美元鄉村別墅的錢,四十歲時早就可以退休了。我知道這件事,且親眼目睹這件事。我看著他從一個失意不得志的銷售員,蛻變成全美最高薪的成功銷售員。事實上,我在幾年前就說服他和我一起前去教授美國青商會(United States Junior
Chamber of Commerce)贊助的一系列單週課程,課程的內容是「領導能力訓練、人力資源與銷售能力」。
法蘭克.貝特格在超過二十五年的時間,已打了將近四萬通的銷售電話,相當於每週五通,很有資格談論與書寫關於此主題的種種。
就我看來,第一章〈只要一個觀念就能獲得高收入和快樂〉是我所聽過關於熱忱力量的演講中,最具啟發性的一個。「熱忱」讓法蘭克.貝特格擺脫失敗,躋身全國最高收入銷售員的行列。
我親眼目睹過法蘭克.貝特格在第一場公開演講時的結巴模樣,也見識過他從波特蘭、奧勒崗,一路至邁阿密、佛羅里達那幾場令全場聽眾歡欣鼓舞的演說。見識過他對其他人那不容小覷的影響力之後,我慫恿他寫一本書,談談他的經驗、技巧與銷售哲學,就像他在講台上對全國上千位聽眾演講時一樣。
這就是本書的由來。這本探討銷售能力的書,是我所讀過最有助益且激勵人心的一本。即使在法蘭克.貝特格去世後許久,無論是銷售保險、鞋子、汽車或玩具的銷售員,都可以持續從這本書中獲得助益。
這本書的每一頁我都讀過了,我可以很熱忱地推薦這本書。比起走一英里去買香菸這件事,當我開始銷售的時候,如果可以的話,我會很樂意地從芝加哥走到紐約去買這本書。
--戴爾.卡內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