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這將是我的「封筆之作」,對一位學術老兵而言,可謂感觸良多。誠摯盼望:當我離開這個學術舞臺時,讀者們仍會懷念這位學術老兵的點滴貢獻。說實在的,臺灣學術界非常奇怪,主管學術發展的政府官員與知名大學教授,對於教科書竟然存有歧見,認為它是不登大雅之堂的「非學術論著」,很多老師甚至不屑於投入教科書的撰寫,難怪坊間難得見到新出版的教科書。各位讀者不妨翻翻這本書的參考文獻,本書引述文獻的深度與廣度,哪一點比學術論文差?如今的年青教授專注於TSSCI
或SSCI 論文的撰寫,根本無暇撰寫教科書,原因無他,因為無助於升等而已。試問:如果教育部規定「教學實務」也是教授多元升等管道之一,教科書不就是教學升等最需要驗收的作品嗎?
我曾撰寫過《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都是相當受到讀者歡迎的教科書。國家公務員考試中的「文化行政類科」本來是屬於「小眾人口」,隨著文化部的升格,預算快速增加,文化行政乃逐漸成為「大戶」。與其他公務員不同的是:「文化行人」普遍具有文化涵養與藝術氣質,但卻最欠缺公務專業的能力,既然文化行政人也是服公職的公務人員,自然必須懂得文化行政與政策的知識,不因是文化人而得以豁免。
行政院文建會時期的文化行政業務相當單純,主要係以「非公權力」的公法行為為主,偏重於地方政府的硬體文化建設,如興建文化中心、文化館舍與設施、提供文化藝術補助等,但隨著國際追逐文創的潮流,文創產業也納入文化部管轄,基於「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雙重目標,「私經濟行政」的比重逐漸在文化行政領域中佔據一定份量,諸如行政法人的建置,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文化內容策進院就是為了因應此種趨勢。基此,文化行政人必須具備行政、管理與政策的知識已是基本共識,這本書的迫切性於此可見一般。
對於文創產業的關注與研究一直是我的興趣,後來有幸進入元智大學擔任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並且兼任文化產業與文化政策博士學位學程主任,有更多機會接觸許多藝文界人士,博士生當中絕大多數都是畢業於各大專院校藝術科系的同學,也慢慢瞭解他們的生涯困局;在臺灣幾乎沒有藝術市場之下,大學生、碩士生或博士生尋找未來生涯之路,考公務員變成一條可行的出路,可惜因為欠缺公共政策與行政的基礎,始終考不過其他非正科班出身的考生,這是我撰寫本書的動機,希望對他們有幫助。
我曾多次到誠品、金石堂書局,檢閱相關書籍,由於許多作者欠缺我所具備的公共政策與行政的知識基礎,無法寫出體系完整而深入的教科書。為了追求服務公職機會而堅持奮鬥的考生,我願再次貢獻心智,希望為他們投考公務員奠定知識基礎,提升高中國考的機會。
我誠懇盼望讀者不要將本書當成是考前大猜題,這只是一本教科書,目的是奠定基本觀念,當觀念清楚了,則出現任何題目都可以從容下筆。因此,與其強記本書內容,讀者應先瞭解其中概念,當你不解,千萬不要去強記,勉強記憶也容易忘記。
回想三十年前,年青帥氣、拼命三郎的「小丘」,二十年後,我依然堅定地站在學術崗位上奮鬥,但已經被同仁喊做「老丘」了;如今白髮蒼顏的我,已位列「丘公」、「丘老」,真是該到了交棒年紀了。撰寫這本書時正好是我卸任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之時,利用整個暑假用心執筆完成,算是我對後進學子盡最後的一份心力。
丘昌泰
20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