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實相──以四法印契入金剛乘的本覺修持
- 作者:確吉.尼瑪仁波切
- 原文作者:Chökyi Nyima Rinpoche
- 譯者:虛空鏡影(Tracy Tan)
- 出版社:橡樹林
- 出版日期:2019-12-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85480X
- ISBN13:9789869854801
- 裝訂:平裝 / 304頁 / 21 x 14.8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諸行無常
有漏皆苦
諸法無我
涅槃寂靜
「在經乘的教導中,再沒有什麼比書裡所講解的四法印更重要的了。
本書將佛陀廣大深奧的教導濃縮為心要口訣,請大家用心來讀。」
──怙主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
「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為聖者教言的四個印鑑,也就是「四法印」。對任何能看見、能思考的人來說,「諸行無常」是顯而易見、毋庸置疑的事實;同樣毋庸置疑的是「有漏皆苦」(一切染污的事物都是痛苦),「有漏」主要指的是十種不善的行為,幾乎可以肯定都是造成痛苦的直接原因。而「諸法無我」(一切事物都空無自性 )指的是空性本身。以及,靈性修持的果實就是「涅槃」,字面意思就是「超越痛苦」;「涅槃寂靜」即指涅槃是一種偉大的寧靜,是解脫和證悟,是全知的佛陀果位。
佛陀的一切教導、八萬四千法門,皆概括於「四法印」之中,而本書即是確吉.尼瑪仁波切闡釋四法印的開示。仁波切以深入淺出、不落窠臼的甚深教法,引領我們去見證自身本俱的、空性的自然狀態,進而能生起真實無虛、利益他人的菩提心;同時透過與學生之間的問答應對,跨越到大手印和大圓滿本覺的修持,並由此獲得解脫和無上寶貴的全知佛果。
前言/怙主祖古‧烏金仁波切(Tulku Urgyen Rinpoche)
通過語言文字獲得的理解,僅僅只是智識上的理解而已。能將這些字面的理解帶入實相的範疇,才稱得上是體悟。你也許曾聽說過:「諸行無常」(一切因緣和合的事物都是無常)。但只是把它掛在嘴邊便落入了智識理解的範疇。
對任何能看見,能思考的人來說,諸行無常是個顯而易見,毋庸置疑的事實。這一點是絕對不用懷疑的。同樣毋庸置疑的是「有漏皆苦」(一切染污的事物都是痛苦)。「有漏」主要指的是十種不善的行為,幾乎可以肯定都是造成痛苦的直接原因。「諸法無我」(一切事物都空無自性 )指的是空性本身。靈性修持的果實就是「涅槃」,字面意思就是「超越痛苦」。涅槃是一種偉大的寧靜,是解脫和證悟,是全知的佛陀果位。
涅槃可以理解為不同的層次:獲得解脫是有餘涅槃,得證全知的佛果則是無餘涅槃。從字面意思上理解,「超越痛苦」的意思是超越生命週而復始的輪迴苦痛,請勿將它簡單地看作死亡过程中的逝世。有餘涅槃指的是往生殊勝的淨土,永不再退轉輪迴,它指的是從輪迴中解脫而得進入佛土。而全知的佛果,指的是已經到達此處的行者,繼續穿越剩餘的道路,在真實圓滿的證悟中覺醒。因此,涅槃這個詞同時含有解脫和全知的佛果兩層意思。
在一首著名的祈願文中,有這樣一句偈頌:「不墮於有不住寂,願度虛空廣大眾」。「墮有」是指墮入輪迴,「住寂」是指停留在寂滅的消極狀態中。這就是為什麼你常常聽到:一个行者不單單祇是從輪迴中覺醒證悟,你需要超越的是輪迴的存有和消極的寂滅這兩邊,此二者並非真實究竟的狀態。
超越寂有二者不僅僅是超越輪迴的因:三毒或者五毒;它也包含著放下對於寧靜安詳的執著,而以解脫一切有情眾生為己任。這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當你獲得了二重成就,清淨了二重蓋障:煩惱障和所知障,並能展現二重的證悟,也就是佛的二身,你就真的超越了寂有二者。換句話說,經由聲聞乘或緣覺乘的道路所獲得的那種超越三界輪迴的寂靜涅槃,並非是修行的終點,它離究竟圓滿的證悟尚有一段距離。假如你真的希望在此生中能超越輪迴的存有和寂滅的涅槃,金剛乘為你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它提供了消除二元執著:最細微的所知障的方法。聲聞乘和緣覺乘無法完全清除這種所知障。聲聞乘和緣覺乘重新訓練你對於觀察者、所觀察的對象以及觀察本身的概念,而這恰恰是金剛乘在第三灌頂中要去超越的東西。
經教乘的術語稱它為「諸佛無上頂髻之灌頂」。這時候,從諸佛的頂髻中放射出光明,碰觸到菩薩的頭頂,究竟的證悟佛果由此傳遞給他。在此之前,菩薩們仍然還有一些細微的所知障。
假如你想在此生中即能「不墮於有不住寂」,就需要了悟真正的見地,並且真正精進地於此修行。當你能把它做到極致,你也就走完了成佛之道。你可以在此生就穿越這整條道路,即使沒有做到,仍然得以投生淨土,比如最高界的金剛焰寒林。投生於彼之後,通過第三灌頂的修持,走完修行之道,圓滿證悟。
綜上所述,在經乘的教導中,再沒有什麼比本書所講解的四法印更重要的了。
關於「有漏」和「無漏」這個字眼,我還要多說兩句。「無漏」指的是遠離十種不善的行為後所獲得的真實三摩地(禪定)。在金剛乘中,無漏的修持包括本尊觀想,持咒及禪修三摩地。但老實說,即便是這樣的修持本身也可以是有漏的或無漏的,差異就在於修行者的態度。在你的靈性修持為菩提心所擁抱的那一刻,它馬上就成為無漏的修持。反之,任何所謂的善行在你忘失珍貴的菩提心的那一刻馬上就成為有漏的。事實上,擁有禪定和慈悲的任何行為就是真實的證悟之道。假如你還不了解真正的三摩地,至少你可以勉勵自己,盡量生起真誠的慈悲心和珍貴的菩提心。
本書將佛陀廣大深奧的教導濃縮為心要口訣,請大家用心來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