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米兔」運動起自美國,但旋即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引起迴響。表面上,網路社交媒體起了極大的擴散作用;但是性騷擾問題的普世性,才是整個米兔運動的真正動力所在。性騷擾在各地廣泛存在,中國大陸不會例外。中國「米兔」在2018年從大學校園擴散到公益界、傳媒界,甚至於宗教界,對於社會上習見的性別權力關係形成了強烈的挑戰,性騷擾所涉及的潛規則與明規則(法律),也引起了許多反思。至於米兔運動本身的性質、進行的方式,以及所包含的性別政治,則在廣義女權運動內外引發了既激烈又精彩的爭論。《「米兔」在中國》還有林毓生院士的訪談、以及崔衛平、丘慧芬、白永瑞等教授的專文。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倫
法國塞爾‧奇鵬多瓦茲大學教授
丘慧芬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副教授
王墨林
台灣當代劇場導演
崔衛平
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現為獨立學者
白永瑞
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系名譽教授
范廣欣
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郭力特
北京清華大學法學碩士,獨立撰稿人
馬姝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馮媛
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共同發起人
陳純
青年學者
林垚
耶魯大學職業法律博士候選人
劉世鼎
澳門大學傳播系教授
姚新勇
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張倫
法國塞爾‧奇鵬多瓦茲大學教授
丘慧芬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系副教授
王墨林
台灣當代劇場導演
崔衛平
原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現為獨立學者
白永瑞
韓國延世大學史學系名譽教授
范廣欣
南開大學哲學院副教授
郭力特
北京清華大學法學碩士,獨立撰稿人
馬姝
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
馮媛
北京為平婦女權益機構共同發起人
陳純
青年學者
林垚
耶魯大學職業法律博士候選人
劉世鼎
澳門大學傳播系教授
姚新勇
暨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目錄
現代主體的再生: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社會變遷的一個審視視角(張倫)
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從余英時〈天人合一的新轉向〉說起(丘慧芬)
受壓迫者的在場 :「民眾劇場」作為革命預演的歷史(王墨林)
從五四再出發:八○年代劉曉波的思想起點(崔衛平)
再次為歷史學辯護:面對東亞的互相嫌惡感及帝國論述(白永瑞)
思想訪談
思想與治學的取向和方法:林毓生先生訪談(范廣欣)
「米兔」在中國
該相信誰?:性侵指控與後真相時代(郭力特)
中國metoo對法律的挑戰(馬姝)
進入第三個十年的旅程:中國大陸反性騷擾歷程回顧(馮媛)
從對#MeToo在中國的三波批評看公共文化的生成(陳純)
「我也是」:作為集體行動的公共輿論運動(林垚)
思想評論
東亞作為主體:進入白永瑞的思考(劉世鼎)
「樞紐」何以恰當打開?《樞紐:3000年的中國》再解讀(姚新勇)
致讀者
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從余英時〈天人合一的新轉向〉說起(丘慧芬)
受壓迫者的在場 :「民眾劇場」作為革命預演的歷史(王墨林)
從五四再出發:八○年代劉曉波的思想起點(崔衛平)
再次為歷史學辯護:面對東亞的互相嫌惡感及帝國論述(白永瑞)
思想訪談
思想與治學的取向和方法:林毓生先生訪談(范廣欣)
「米兔」在中國
該相信誰?:性侵指控與後真相時代(郭力特)
中國metoo對法律的挑戰(馬姝)
進入第三個十年的旅程:中國大陸反性騷擾歷程回顧(馮媛)
從對#MeToo在中國的三波批評看公共文化的生成(陳純)
「我也是」:作為集體行動的公共輿論運動(林垚)
思想評論
東亞作為主體:進入白永瑞的思考(劉世鼎)
「樞紐」何以恰當打開?《樞紐:3000年的中國》再解讀(姚新勇)
致讀者
序
致讀者
從2017年底開始,#MeToo 在美國引發風潮,由於捲入一些星級名人,受到大量注意,也逐漸蔓延到其他地區,性騷擾問題成為備受重視的公共議題,迫使大家面對「性」與「權力」的曖昧關係。
這一期的《思想》以「米兔在中國」做為專輯,焦點集中在中國大陸。一方面,這個運動在台灣比較沈寂。台灣的女權運動雖然強大,對性騷擾的問題也一向注意,可是「米兔」在台灣並沒有引起波濤仍然耐人尋味,或許來日會有人願意繼續討論。
另一方面,米兔運動在中國大陸的異軍突起,的確有其特殊性。近年來女權意識在中國大陸有可觀的成長,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之間。不過女權不能只是鋪陳原則性的權利平等,更需要追問權利如何在權力結構、文化習慣、法律的體系之內詮釋、落實。這次米兔運動在網路上引起了激烈爭論,並且爭論是在廣義的「非官方」陣營內部爆發,說明了在大陸上性騷擾問題所牽涉到的面向相當複雜,米兔運動在中國的特色其實在此。本期米兔專輯的幾篇文章,探討米兔運動在中國脈絡中的特殊經驗,希望對中國社會中的性與權力問題多一些了解。林垚先生廣泛援引美國法學界的相關討論,針對大陸內部的爭論釐清一些糾結,也值得對比參考。
張倫先生的文章談「現代主體」,看起來似乎在處理哲學概念,但是他絕對不是在重複一般所談的「現代性」老話題。這篇文章強調將主體「實體化」,也就是從社會生活、社會關係中的各項具體「權利」去檢討主體在近代中國的出現、退隱、再生,以及成長的歷程。這中間涉及了農村、市場、勞動者的身分、情感、身體、性別、思想啟蒙,以及公民身分等多個面向,這個角度之下的主體乃是以肉身活在具體生活中的「主體」,是幾十年來中國發展付出高昂代價後的產物,並且這個主體的成長是不是順遂、健康,將影響中國的進一步走向。這是一篇內容豐富、觀點深刻的文章,請讀者注意。
張倫教授滯留西方三十年,在法國大學任教,學術上卓然有成,也常在中文或西方媒體上針對中國以及港台現實發表觀察與評論,文章結集後已在台灣出版,本刊讀者或有興趣一讀。
施展教授的《樞紐:3000年的中國》一書於2018年在中國大陸出版,轟動一時,引發許多正反參差互見的評論。今年初這本書也在台灣出版(台北:聯經),卻不容易見到書評。兩岸知識界的視野、學風、企圖心,以及對現實的感受差異之大,於此可見一斑。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值得注意的力作,我們發表姚新勇教授的評論,供讀者參考。
林毓生先生的思想史研究融合嚴謹的學術與艱困的思想摸索,他所提出、闡述的一些基本問題影響了幾代讀者。本刊一直有意對他做專訪,可惜至今未能實現。范廣欣教授多年前曾就方法論的問題訪談林先生,並將訪談稿送請林先生校訂。但林先生一本他的認真、慎重態度,修訂過程拖延了數年,直到2017年才同意將訪談定稿發表。讀者若將這篇訪談與本期丘慧芬教授〈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一文對照閱讀,對於林先生的方法論會有更為具體的了解。
從2017年底開始,#MeToo 在美國引發風潮,由於捲入一些星級名人,受到大量注意,也逐漸蔓延到其他地區,性騷擾問題成為備受重視的公共議題,迫使大家面對「性」與「權力」的曖昧關係。
這一期的《思想》以「米兔在中國」做為專輯,焦點集中在中國大陸。一方面,這個運動在台灣比較沈寂。台灣的女權運動雖然強大,對性騷擾的問題也一向注意,可是「米兔」在台灣並沒有引起波濤仍然耐人尋味,或許來日會有人願意繼續討論。
另一方面,米兔運動在中國大陸的異軍突起,的確有其特殊性。近年來女權意識在中國大陸有可觀的成長,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之間。不過女權不能只是鋪陳原則性的權利平等,更需要追問權利如何在權力結構、文化習慣、法律的體系之內詮釋、落實。這次米兔運動在網路上引起了激烈爭論,並且爭論是在廣義的「非官方」陣營內部爆發,說明了在大陸上性騷擾問題所牽涉到的面向相當複雜,米兔運動在中國的特色其實在此。本期米兔專輯的幾篇文章,探討米兔運動在中國脈絡中的特殊經驗,希望對中國社會中的性與權力問題多一些了解。林垚先生廣泛援引美國法學界的相關討論,針對大陸內部的爭論釐清一些糾結,也值得對比參考。
張倫先生的文章談「現代主體」,看起來似乎在處理哲學概念,但是他絕對不是在重複一般所談的「現代性」老話題。這篇文章強調將主體「實體化」,也就是從社會生活、社會關係中的各項具體「權利」去檢討主體在近代中國的出現、退隱、再生,以及成長的歷程。這中間涉及了農村、市場、勞動者的身分、情感、身體、性別、思想啟蒙,以及公民身分等多個面向,這個角度之下的主體乃是以肉身活在具體生活中的「主體」,是幾十年來中國發展付出高昂代價後的產物,並且這個主體的成長是不是順遂、健康,將影響中國的進一步走向。這是一篇內容豐富、觀點深刻的文章,請讀者注意。
張倫教授滯留西方三十年,在法國大學任教,學術上卓然有成,也常在中文或西方媒體上針對中國以及港台現實發表觀察與評論,文章結集後已在台灣出版,本刊讀者或有興趣一讀。
施展教授的《樞紐:3000年的中國》一書於2018年在中國大陸出版,轟動一時,引發許多正反參差互見的評論。今年初這本書也在台灣出版(台北:聯經),卻不容易見到書評。兩岸知識界的視野、學風、企圖心,以及對現實的感受差異之大,於此可見一斑。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值得注意的力作,我們發表姚新勇教授的評論,供讀者參考。
林毓生先生的思想史研究融合嚴謹的學術與艱困的思想摸索,他所提出、闡述的一些基本問題影響了幾代讀者。本刊一直有意對他做專訪,可惜至今未能實現。范廣欣教授多年前曾就方法論的問題訪談林先生,並將訪談稿送請林先生校訂。但林先生一本他的認真、慎重態度,修訂過程拖延了數年,直到2017年才同意將訪談定稿發表。讀者若將這篇訪談與本期丘慧芬教授〈傳統的創造性轉化〉一文對照閱讀,對於林先生的方法論會有更為具體的了解。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72折$260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5
-
新書85折$306
-
二手書87折$314
-
新書9折$324
-
二手書94折$340
-
新書$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