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導讀
《魯賓遜漂流記》是丹尼爾.狄福五十九歲時寫的第一部小說,也是英國文學史上第一本長篇小說,狄福因此被視作英國小說的開創者之一。這部冒險犯難的經典小說,從一七一九年四月二十五日出版以來就一直深得人心,引人關注。故事以航海、船難、荒島、食人族等為素材,一幕幕驚險刺激的荒島求生記,三百年來讓各世代的讀者津津樂道。主角魯賓遜努力求生存,展現了超乎常人的智慧與勇氣,讓讀者沉浸於高潮迭起的故事情節時,不由得崇敬著他在荒島上創造的神蹟:重建「文明」。
從生存的渴望到文明的重建
剛流落荒島時,魯賓遜想起葬身大海的同伴,不僅劫後餘生的喜悅蕩然無存,更感到前途渺茫,但對死難的悲傷並沒有持續很久,生存的渴望讓他明白,他需要食物、生活必需品及安全的住所。
接下來幾年的日子裡,他透過製作工具、建造住所、耕作畜牧,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只是,當他將生活安排妥當後,孤獨、淒涼、寂寞、無助、前景黯淡的感覺隨即一湧而上。
於是,生理物質上的需求獲得滿足後,他開始有了需要精神糧食的念頭。為了讓自己振作起來,他把當前的「福與禍」一一加以比較,且開始籌畫如何做更好的安排,以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也開始寫日記,創造出一個對話的「朋友」。
心境有了轉變之後,生活也開始出現了驚喜,讓沒有任何信仰的魯賓遜開始認為:這是上天賦予他生存的奇蹟!而一場幾乎奪去他性命的瘧疾,更讓他澈底感恩並明白了冥冥中上天自有安排。只能說,當人在面臨生死存亡且求助無援之際,往往只能寄託於奇蹟的出現,這時,心靈上的信仰寄託就顯得比身外之物更重要了,這是屬於更高層次的需求。
度過了人生危機,生活過得愜意與滿足時,魯賓遜又滋生了其他的渴望:有家人的陪伴。於是他訓練小鸚鵡說話,幫牠取名字;馴服小山羊,讓牠乖乖跟隨他。
他甚至整天思考著如何尋找自己的同類。他心裡明白,若想擺脫孤島生活,唯一的辦法就是靠一個野人協助。他需要一位幫手,而上天聽到了他的心聲,給了他機會拯救即將被野人屠殺的俘虜,也就是小說中除了魯賓遜本人之外最重要的角色:星期五。野人「星期五」忠厚老實,性格活潑開朗,樸素勇敢,且充滿感恩之心,是個既聽話又可愛的助手,魯賓遜很喜歡他。在孤島上的後半段生活,以及最終重返文明社會,魯賓遜都離不開「星期五」的幫助。
但「星期五」食人的習慣與魯賓遜的道德標準有巨大的衝突,讓魯賓遜深惡痛絕,他認為同類相食是喪失人性的行為,不允許「星期五」這麼做,並幫助他戒掉了吃人的壞習慣。
魯賓遜這位貴公子落難荒島後,從單純的對生存的渴望,到需要精神糧食的慰藉,再到心靈信仰的需求,最後馴服了「星期五」的野性,呈現的是一步步「重建文明」的腳步,從野蠻進入文明的漫長過程,完全看出了人類演進的脈胳。
發現《魯賓遜漂流記》的嶄新意義
魯賓遜說:「和以往一樣,我懷著虔誠和感恩的心情,度過這個周年紀念日。與當初上島時相比,現在我不僅生活舒適,而且心情安逸。我已學會多看自己生活中的光明面,少看黑暗面;多想自己所得到的享受,少想缺乏的東西。」
荒島上的生活條件艱難,時時受野人野獸威脅,但魯賓遜從不怨天尤人,他堅強樂觀、愈挫愈勇,用盡所有的力量改變周遭一切,也找到自我生命的價值。魯賓遜讓我們明白,無論人經歷何等險阻,包括生命的無助與孤寂,都要堅信自己、堅定信仰,努力創造自己的價值。
魯賓遜的故事有太多值得探究的深意,請打開《魯賓遜漂流記》,去發現「孤獨」與「自由」、「野蠻」與「文明」、「夢想」與「冒險」的嶄新意義吧!
陳蓉驊 (南新國小資深閱讀推動老師)
系列推薦序
為什麼要讀「人物傳記」的書?是什麼樣的人物,能夠經過時代的考驗,創造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留下值得紀錄的典範?藉由人物傳記的閱讀,我們可以在這些名人身上,找到很多值得學習的美好特質,這對還在學習階段的孩子而言,可以說是相當重要的閱讀資源。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不只一次地被問道:長大以後要做什麼?多數孩子的答案,可能也就是那種醫生、律師、老師、科學家……之類,很容易獲得大人賞識的標準答案,至於那是不是自己心底真心的期盼?可能都心虛地答不上來。
或者,未來對孩子來說還遙不可及,充滿了未知的變數,但同時也有著無限的可能,在滿懷期待與盼望的年少時代,孩子多讀一本傳記,就像多交了一位豐富的朋友。此時,讓孩子看看書裡的人物是如何認真的過日子,辛苦的為著理想奮鬥,其中的過程或者滿是挫敗,但他們終究還是闖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透過這些人物的故事,孩子或可從中領略出自己將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而他們曾經走過的路,遇過的挫折,也將成為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借鏡。
許慧貞 (閱讀史懷哲獎得主;花蓮明義國小閱讀推動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