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皆知金剛經各譯本有所不同,其差異有哪些?內容是什麼?
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什麼?是翻譯者?還是源於底本?
若源於底本,所牽涉的內容是什麼?是否與印度的派系代遷有關?
若與印度的派系代遷有關,是否表示各譯都有各自所要發揚的義理?當中用詞可否互相取代?
若義理不同,用詞又不可互相取代,那麼,純粹文本對比的研究方法,便可能對問題提供不正確的結論了。如此,我們應該如何改進?
在《金剛經》的近代二英譯本和古代六漢譯本中,差異較大的鳩摩羅什大師譯本廣受質疑與批判。本書採現代文本對比的佛學研究方法,對八譯進行全面而深入的義理對比,從71項差異中,發現《金剛經》不同的譯本,暗藏著源於印度派系代遷的思想演進,導致經文出現龐大改動。現代學者作為對比之用的梵本,極可能是古代已被改動過的《金剛經》新型態。
本書特色
從《金剛經》譯本的71項差異中,
發現印度派系代遷的思想演進時,
讓經文有龐大的改動!
這將令古譯的研究價值再次受到關注,
更可能令現代佛學文本對比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受到衝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釋定泉
俗姓吳,196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商業管理系學士、台灣淨覺僧伽大學大乘佛教研究所碩士。
1996年開始學佛,2012年於上暢下懷長老座下剃度出家。2014年受具足戒,泰國華宗大尊長上仁下得長老為授戒和尚。
曾在香港《雷音》、《香港佛教》和台灣《淨覺》等月刊撰文。又獲 上暢下懷長老選用其偈語作為香港圓明寺山門對聯和五觀堂對聯。2016年以《金剛經八譯的文本比較》一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並獲A等成績。後得 上淨下心長老推薦繼續往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進修博士課程。
法師早期以般若、空宗理論作為禪修的操作方便;後以禪宗無心和不動心作為看心要領;出家後有因緣修學天台止觀,同時又修學帕奧系統的禪法,後於泰國修讀博士課程時學習馬哈希系統的禪法。
法師以「度眾而無相,無相而度眾」作為自修與推廣佛法的大綱,並認為種種佛法皆有其用途,究極與否取決於眾生的根器。而佛教的發展,法師認為是一種「流行論」,而非「進化論」,故一切佛法皆根源於2500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世尊,只不過流行的程度有所參差而已。
釋定泉
俗姓吳,196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香港浸會大學商業管理系學士、台灣淨覺僧伽大學大乘佛教研究所碩士。
1996年開始學佛,2012年於上暢下懷長老座下剃度出家。2014年受具足戒,泰國華宗大尊長上仁下得長老為授戒和尚。
曾在香港《雷音》、《香港佛教》和台灣《淨覺》等月刊撰文。又獲 上暢下懷長老選用其偈語作為香港圓明寺山門對聯和五觀堂對聯。2016年以《金剛經八譯的文本比較》一文通過碩士論文答辯,並獲A等成績。後得 上淨下心長老推薦繼續往泰國摩訶朱拉隆功大學進修博士課程。
法師早期以般若、空宗理論作為禪修的操作方便;後以禪宗無心和不動心作為看心要領;出家後有因緣修學天台止觀,同時又修學帕奧系統的禪法,後於泰國修讀博士課程時學習馬哈希系統的禪法。
法師以「度眾而無相,無相而度眾」作為自修與推廣佛法的大綱,並認為種種佛法皆有其用途,究極與否取決於眾生的根器。而佛教的發展,法師認為是一種「流行論」,而非「進化論」,故一切佛法皆根源於2500多年前的釋迦牟尼佛世尊,只不過流行的程度有所參差而已。
目錄
第壹章 緖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第四節 論文架構
第貳章 七十一項文本差異(前)
第叁章 七十一項文本差異(後)
小結
第肆章 重要思想的演進
第一節 大乘正宗的開教
一、須菩提前後二問
二、發菩提心與行菩薩乘
三、住、修行、降心
四、世尊的回答
五、無四相
第二節 前半菩薩應無「所」住的開示
一、無住布施
二、無為法
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四、是名般若波羅蜜的存廢
第三節 後半菩提心無「我」相的悟入
一、諸法如與真如
二、心與心流注
三、善法與無上菩提
四、三十二具足相
五、四句與八句偈
第四節 度眾而無相的證入境界
一、不生、不取與不住
二、一切有為法
第五節 能斷與瑜伽行派
第伍章 義理以外的翻譯對比問題
第一節 羅什與流支的翻譯風格
第二節 直譯與意譯
第三節 經本序幕與大乘初興
第四節 印度本土的派系代遷
第五節 時空與底本
第六節 底本的時空位置
第七節 現存梵本的對比局限
第陸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的總結與功用
第二節 研究的限制與展望
參考書目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一、研究範圍
二、研究方法
第三節 文獻回顧
第四節 論文架構
第貳章 七十一項文本差異(前)
第叁章 七十一項文本差異(後)
小結
第肆章 重要思想的演進
第一節 大乘正宗的開教
一、須菩提前後二問
二、發菩提心與行菩薩乘
三、住、修行、降心
四、世尊的回答
五、無四相
第二節 前半菩薩應無「所」住的開示
一、無住布施
二、無為法
三、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四、是名般若波羅蜜的存廢
第三節 後半菩提心無「我」相的悟入
一、諸法如與真如
二、心與心流注
三、善法與無上菩提
四、三十二具足相
五、四句與八句偈
第四節 度眾而無相的證入境界
一、不生、不取與不住
二、一切有為法
第五節 能斷與瑜伽行派
第伍章 義理以外的翻譯對比問題
第一節 羅什與流支的翻譯風格
第二節 直譯與意譯
第三節 經本序幕與大乘初興
第四節 印度本土的派系代遷
第五節 時空與底本
第六節 底本的時空位置
第七節 現存梵本的對比局限
第陸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的總結與功用
第二節 研究的限制與展望
參考書目
序
作者序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是一個醫療日新月異的時代,但不論醫療有多麼進步,還是不能完全消除疾病,疾病種類同時也跟著增加;癌症時鐘每年都在縮短,文明病、慢性病的人數,更是呈現增長的趨勢,所以從整體看來,醫療技術雖然進步了,但人們的健康並沒有跟著改善。
西醫的治療方式,偏向「消除症狀」,而不是找到病因來根治,所以從某方面來說,西醫只能改善急性發作,不算是真正把整個病況「完整地治癒」。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數百年的西醫實證醫學之下,在世界上還有各種「自然療法」能繼續流傳的原因,因為自然療法的著眼點跟西醫完全不同,它是從「整體的平衡」來看待健康的;不論生的病是哪一種,只要能讓體內各系統的運作回到平衡,病自然能改善或痊癒。
然而,現代的自然醫學,有別於古代的巫術或胡亂吃草藥,現代的自然醫學,著重的是怎樣設計、配套來治療,才能「真正產生療效」,而不是「多多少少吃一點,有吃就有健康」的概念。給病人的食療內容,必須要能供給患病期的營養,還要避免掉不適合的食物,這樣他的康復才會快又好!
很多人在養病期會有這樣的顧慮「A也不能吃、B也不能吃」、「聽說XXX很好,我們可以吃嗎?」…等等。究竟,生病的人是多吃一點好,還是少吃好?是吃營養的補充品好,或生機飲食店推薦的養生食物比較好?還有!吃得少會不會營養不夠?吃太多會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復原?
這正是本書的這套「養生食譜」想要解答的。我們提供的是完整的營養計畫,一次一個月,可以規劃成半年的完整食譜,不但連敏感的手術後、癌症治療中的病人都可以用,一般的小毛病、無病養生也能使用。
本書使用到的內涵包括營養學、中醫、藥草及病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我三十多年來的經驗,陪伴許多癌症病人走過康復之路。在這些背景下,我可以確定的是,這套食療、保健的方式,可以治好八成的後天病,如果能確實實行的話,只要四到六個月,就能看到明顯的改善。
至於先天性的疾病跟少數不可逆轉的後天病,雖然無法斷根,卻也可以透過這套系統得到最好的生活控制,並避免未來的生活品質繼續走下坡。
所以本書的開頭幾個章節,就是要教讀者「自己排食譜」,只要學會排食譜,不論大、小病都能自救,輕輕鬆鬆地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排出治病、救命的食譜,不需遠求養生大師,自己在家就能當大師!
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是一個醫療日新月異的時代,但不論醫療有多麼進步,還是不能完全消除疾病,疾病種類同時也跟著增加;癌症時鐘每年都在縮短,文明病、慢性病的人數,更是呈現增長的趨勢,所以從整體看來,醫療技術雖然進步了,但人們的健康並沒有跟著改善。
西醫的治療方式,偏向「消除症狀」,而不是找到病因來根治,所以從某方面來說,西醫只能改善急性發作,不算是真正把整個病況「完整地治癒」。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數百年的西醫實證醫學之下,在世界上還有各種「自然療法」能繼續流傳的原因,因為自然療法的著眼點跟西醫完全不同,它是從「整體的平衡」來看待健康的;不論生的病是哪一種,只要能讓體內各系統的運作回到平衡,病自然能改善或痊癒。
然而,現代的自然醫學,有別於古代的巫術或胡亂吃草藥,現代的自然醫學,著重的是怎樣設計、配套來治療,才能「真正產生療效」,而不是「多多少少吃一點,有吃就有健康」的概念。給病人的食療內容,必須要能供給患病期的營養,還要避免掉不適合的食物,這樣他的康復才會快又好!
很多人在養病期會有這樣的顧慮「A也不能吃、B也不能吃」、「聽說XXX很好,我們可以吃嗎?」…等等。究竟,生病的人是多吃一點好,還是少吃好?是吃營養的補充品好,或生機飲食店推薦的養生食物比較好?還有!吃得少會不會營養不夠?吃太多會不會影響到疾病的復原?
這正是本書的這套「養生食譜」想要解答的。我們提供的是完整的營養計畫,一次一個月,可以規劃成半年的完整食譜,不但連敏感的手術後、癌症治療中的病人都可以用,一般的小毛病、無病養生也能使用。
本書使用到的內涵包括營養學、中醫、藥草及病理知識,更重要的是我三十多年來的經驗,陪伴許多癌症病人走過康復之路。在這些背景下,我可以確定的是,這套食療、保健的方式,可以治好八成的後天病,如果能確實實行的話,只要四到六個月,就能看到明顯的改善。
至於先天性的疾病跟少數不可逆轉的後天病,雖然無法斷根,卻也可以透過這套系統得到最好的生活控制,並避免未來的生活品質繼續走下坡。
所以本書的開頭幾個章節,就是要教讀者「自己排食譜」,只要學會排食譜,不論大、小病都能自救,輕輕鬆鬆地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排出治病、救命的食譜,不需遠求養生大師,自己在家就能當大師!
內容連載
第壹章 緖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若論古往今來中國佛教中註疏義解最多的經論,當首推《金剛經》。從首位翻譯者的弟子僧肇大師起一直到現代,就有上百家書刋問世,可見它確是學者們一直熱衷的研究對象。想來在佛教家庭長大的筆者,也是約廿年前開始,才因某種因緣通過《金剛經》正式學佛的。因此,我對此經感情深厚,能夠細緻地探索它,可說已成生平的願望。
《金剛經》的漢譯版本不少,合共六譯。一般談及《金剛經》,大概都是指流通最廣,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六部漢譯文字有相當出入,是古來已公認的。若翻查釋論註疏,古德已有整理列出種種差別。而且,建基於中國佛教獨特的圓融思想,古德多會站在會通的立場,給與各譯平等的評價。但在慧能大師於《金剛經》開悟、禪宗自唐代興起以後,什譯便因禪宗鍾情,而有凌駕他譯的趨勢,並為釋經者所偏寵。
然而,時至今日,情況逆轉。現代的佛學研究,流行以現存梵本及不同譯本互相對比,然後作出此對彼錯的批判。對於《金剛經》,因為漢譯便有六個不同版本,材料充足,更是學者們熱愛研究比較的對象。這類研究,甚至有時會獲得如近人張宏實所說的結論:「幾乎可以確認鳩摩羅什版要作適當的更正。」然而,筆者對這種見解不敢苟同。
就以什譯來說,首先,從現實上看,我們如何能確定,什師所用的底本,相同於其他譯本採用的底本,乃至現存梵本?二,從實踐上看,什譯是否與法義相違,並且無法對治眾生的煩惱,而必須作出詞彙上的更改?三,亦是最重要的,若然真的將什師譯本中的文字,改寫成學者們的建議,結果是否會違反其所述佛法義理的一貫性?就以經題是否應該加入「能斷」二字為例;若是,為什麽什譯沒有加入?若否,為什麽某些版本卻有?在對比時,學者是否也應考察譯本各自的義理立場?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若論古往今來中國佛教中註疏義解最多的經論,當首推《金剛經》。從首位翻譯者的弟子僧肇大師起一直到現代,就有上百家書刋問世,可見它確是學者們一直熱衷的研究對象。想來在佛教家庭長大的筆者,也是約廿年前開始,才因某種因緣通過《金剛經》正式學佛的。因此,我對此經感情深厚,能夠細緻地探索它,可說已成生平的願望。
《金剛經》的漢譯版本不少,合共六譯。一般談及《金剛經》,大概都是指流通最廣,鳩摩羅什大師所譯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而六部漢譯文字有相當出入,是古來已公認的。若翻查釋論註疏,古德已有整理列出種種差別。而且,建基於中國佛教獨特的圓融思想,古德多會站在會通的立場,給與各譯平等的評價。但在慧能大師於《金剛經》開悟、禪宗自唐代興起以後,什譯便因禪宗鍾情,而有凌駕他譯的趨勢,並為釋經者所偏寵。
然而,時至今日,情況逆轉。現代的佛學研究,流行以現存梵本及不同譯本互相對比,然後作出此對彼錯的批判。對於《金剛經》,因為漢譯便有六個不同版本,材料充足,更是學者們熱愛研究比較的對象。這類研究,甚至有時會獲得如近人張宏實所說的結論:「幾乎可以確認鳩摩羅什版要作適當的更正。」然而,筆者對這種見解不敢苟同。
就以什譯來說,首先,從現實上看,我們如何能確定,什師所用的底本,相同於其他譯本採用的底本,乃至現存梵本?二,從實踐上看,什譯是否與法義相違,並且無法對治眾生的煩惱,而必須作出詞彙上的更改?三,亦是最重要的,若然真的將什師譯本中的文字,改寫成學者們的建議,結果是否會違反其所述佛法義理的一貫性?就以經題是否應該加入「能斷」二字為例;若是,為什麽什譯沒有加入?若否,為什麽某些版本卻有?在對比時,學者是否也應考察譯本各自的義理立場?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79折$253
-
新書85折$272
-
二手書88折$280
-
新書9折$288
-
新書9折$288
-
新書$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