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泰雅族為臺灣原住民中分布較廣的民族之一,有兩大語群,臺中市的泰雅族大部分屬於澤敖利亞(Tseole)語群族,除了遷移到都市的族人外,主要分布在和平區,清代以「北勢蕃」來稱為此群族人,以當時的武榮社為中心,北屬於北勢群,南屬南勢群,但分布界線不是以大甲溪為界;北勢群分布在今日的苗栗泰安與臺中和平境內,以大安溪兩岸為居住地點,南勢群群則以大甲溪兩岸,一直延續到南投境內,大甲溪上游的則有Slamaw群;由於經歷過清代土地、拓墾,日治時期日警的「討伐戰爭」、「隘勇線推進」、「集團移住」、「戰後都市化遷移」與「九二一地震」的多重影響下,臺中境內泰雅族早已打破傳統生活界線與領域,離散又聚合在新的地方,而和平原名為「稍來坪」,是大甲溪北岸的一狹長河階地,乃「稍來社」移住此地後出現的地名。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鄭安睎
1972年出生於臺灣屏東,從大學時期開始,喜歡登山活動,先後完成百岳60座,曾調查過清代蘇花、八通關、關門、崑崙凹、浸水營、阿塱壹等古道,以及踏查日治時期隘勇線與理蕃道路,足跡遍佈全臺。目前任職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曾出版或合著過《瀰濃山下的時光》(2016年),《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2016年)、《臺灣登山史:總論》(2013年)、《臺灣登山史:裝備》(2013年)、《臺灣舊版地形圖選錄》(2013年)、《烏來的山與人》(2009年)、《臺灣最後祕境-清代關門古道》(2000年)等書。
鄭安睎
1972年出生於臺灣屏東,從大學時期開始,喜歡登山活動,先後完成百岳60座,曾調查過清代蘇花、八通關、關門、崑崙凹、浸水營、阿塱壹等古道,以及踏查日治時期隘勇線與理蕃道路,足跡遍佈全臺。目前任職於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擔任助理教授,曾出版或合著過《瀰濃山下的時光》(2016年),《原住民族歷史地圖集》(2016年)、《臺灣登山史:總論》(2013年)、《臺灣登山史:裝備》(2013年)、《臺灣舊版地形圖選錄》(2013年)、《烏來的山與人》(2009年)、《臺灣最後祕境-清代關門古道》(2000年)等書。
目錄
市長序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局長序 擁有豐富內涵的城市
引言
第一章 泰雅族在臺中
(一) 臺中泰雅族的聚落變遷
(二) 集團移住
(三) 日人探險活動
(四) 戰後聚落
第二章 重大歷史事件與人物
(一) 重大歷史事件
1、白冷事件
2、梨山事件
3、遠藤事件
4、青山事件
(二) 和平區重要人物
1、林講文(Yabu Wasyat)
2、黃漢貴 (Yakaw Watan)
3、蔡文瑞(Tusang Nomin)
4、朱清江 (Yabu Temu)
5、陳文良 (Walis Kumu)
6、陳錦鳳 (Yuma Laix)
7、張銀文 (Yumin Hayon)
8、波奈‧道拔思 (Bonay Taubas)
9、嘎義‧諾給 (Kagi Nokeh)
第三章 泰雅族空間之變化
(一) 隘勇線之包圍
1、牛欄坑隘勇線
2、大坪龍、二柜(櫃)隘勇線
3、臺中、南投廳聯絡線與黑田山隘勇線(舊白毛隘勇線)
4、白毛山、中川山隘勇線(新白毛線)
5、東卯山隘勇線
6、大甲溪隘勇線
7、北勢蕃隘勇線(老屋峨隘勇線)
8、サラマオ(salamao)隘勇線
(二) 隘路、大甲溪道路到中部橫貫公路
(三) 縱貫南北的蕃地道路
(四) 出雲山道路
泰雅族大事記
後記
參考書目
局長序 擁有豐富內涵的城市
引言
第一章 泰雅族在臺中
(一) 臺中泰雅族的聚落變遷
(二) 集團移住
(三) 日人探險活動
(四) 戰後聚落
第二章 重大歷史事件與人物
(一) 重大歷史事件
1、白冷事件
2、梨山事件
3、遠藤事件
4、青山事件
(二) 和平區重要人物
1、林講文(Yabu Wasyat)
2、黃漢貴 (Yakaw Watan)
3、蔡文瑞(Tusang Nomin)
4、朱清江 (Yabu Temu)
5、陳文良 (Walis Kumu)
6、陳錦鳳 (Yuma Laix)
7、張銀文 (Yumin Hayon)
8、波奈‧道拔思 (Bonay Taubas)
9、嘎義‧諾給 (Kagi Nokeh)
第三章 泰雅族空間之變化
(一) 隘勇線之包圍
1、牛欄坑隘勇線
2、大坪龍、二柜(櫃)隘勇線
3、臺中、南投廳聯絡線與黑田山隘勇線(舊白毛隘勇線)
4、白毛山、中川山隘勇線(新白毛線)
5、東卯山隘勇線
6、大甲溪隘勇線
7、北勢蕃隘勇線(老屋峨隘勇線)
8、サラマオ(salamao)隘勇線
(二) 隘路、大甲溪道路到中部橫貫公路
(三) 縱貫南北的蕃地道路
(四) 出雲山道路
泰雅族大事記
後記
參考書目
序
序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林佳龍
臺中位於臺灣南北交通的中點,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生活機能,更有優美的城市風景。多年來,我們積極活化市區,為市民打造一個生活的好所在,並且致力發展人文產業,為臺灣建立一座嶄新的文化城。
新臺灣國策智庫於2018年五月公布,臺中市是六都民眾心目中的最佳宜居城市,這是我們連續四次獲此殊榮,也是所有臺中市民努力的成果。除了推動城市建設,我們還要厚植在地文化,才能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從「希望的臺中」邁向「進步的臺中」。
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特色,由文化局策畫出版的「臺中學」系列叢書,呈現出臺中市的獨特歷史脈絡和優質人文風貌,在2016年和2017年都受到文化界和學術界人士的關注與肯定。第一輯的主題包括臺中公園、林獻堂、葫蘆墩圳、清水及珍奶茶飲;第二輯的主題則有臺中火車站、第二市場、中央書局、天外天劇場及膠彩畫家林之助,充實的內容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引領讀者們深入認識臺中在地文化。
今年出版的「臺中學」第三輯,延續先前的嚴謹製作流程,特別邀請文史學者深入描寫楊肇嘉、八仙山、霧峰、客家聚落大茅埔、后里馬場以及和平區的原住民聚落,林景淵、蘇全正、蔡金鼎、管雅菁、林德俊、陳介英、林慶弧、郭双富、鄭安睎,透過充滿溫度的文字敘述和精采的圖示,帶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探索先人走過的痕跡,進而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如何造就出臺中現今的多元樣貌。
臺中人文薈萃,是名副其實的希望之城,也是富於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立在共生、共榮、共好的基礎上。讓我們透過閱讀的力量,把希望變成進行式,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珍惜自身擁有的文化資產,才能培養深厚的文化內涵,然後穩定地邁向新的階段,創造出人本、永續、活力的臺中。臺中的改變,會帶領臺灣的改變;臺中的進步,也會帶來臺灣的進步。
厚植臺中的在地文化
林佳龍
臺中位於臺灣南北交通的中點,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擁有良好的生活機能,更有優美的城市風景。多年來,我們積極活化市區,為市民打造一個生活的好所在,並且致力發展人文產業,為臺灣建立一座嶄新的文化城。
新臺灣國策智庫於2018年五月公布,臺中市是六都民眾心目中的最佳宜居城市,這是我們連續四次獲此殊榮,也是所有臺中市民努力的成果。除了推動城市建設,我們還要厚植在地文化,才能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從「希望的臺中」邁向「進步的臺中」。
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與特色,由文化局策畫出版的「臺中學」系列叢書,呈現出臺中市的獨特歷史脈絡和優質人文風貌,在2016年和2017年都受到文化界和學術界人士的關注與肯定。第一輯的主題包括臺中公園、林獻堂、葫蘆墩圳、清水及珍奶茶飲;第二輯的主題則有臺中火車站、第二市場、中央書局、天外天劇場及膠彩畫家林之助,充實的內容獲得各界的一致好評,引領讀者們深入認識臺中在地文化。
今年出版的「臺中學」第三輯,延續先前的嚴謹製作流程,特別邀請文史學者深入描寫楊肇嘉、八仙山、霧峰、客家聚落大茅埔、后里馬場以及和平區的原住民聚落,林景淵、蘇全正、蔡金鼎、管雅菁、林德俊、陳介英、林慶弧、郭双富、鄭安睎,透過充滿溫度的文字敘述和精采的圖示,帶領讀者穿越時光隧道,探索先人走過的痕跡,進而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如何造就出臺中現今的多元樣貌。
臺中人文薈萃,是名副其實的希望之城,也是富於文化底蘊的城市,建立在共生、共榮、共好的基礎上。讓我們透過閱讀的力量,把希望變成進行式,在追求進步的同時,也要珍惜自身擁有的文化資產,才能培養深厚的文化內涵,然後穩定地邁向新的階段,創造出人本、永續、活力的臺中。臺中的改變,會帶領臺灣的改變;臺中的進步,也會帶來臺灣的進步。
內容連載
清代原住民曾經出現或居住在靠近漢人聚落的山區,為了方便管理在東勢角 就設置撫墾局,更靠近山區的大茅埔則設置撫墾分局。進入日治時期之後,改為東勢角 撫墾署,位置則沿用清代的衙署位置,但當時鄉民則有建議將相關出張所或分局移往郊外。進入日治時期之後,泰雅
族部落則有較為清楚的資料,最早北勢群部落記錄為《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中,為撫墾署的事務性報告,時間大約在1896年,由當時署長越智元雄所留下的記錄。南勢群的紀錄則為1898年的〈森林調查復命書〉中有詳細的人口、戶數與頭目名稱 。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由臺灣總督府《臺灣蕃社戶口一覽》中,北勢蕃被新竹廳大湖支廳所管轄,有ブヨ一社、ロ一ブゴ一社、スロ一社、マナバン社、マビルハ社、テモクボバイ社、ロブン社、チイムイ社等八社,位於臺中廳東勢角 支廳所管轄的南勢蕃則只列出稍來社、白毛社 、阿冷社等三社。 根據大正三年(1914年),《臺中廳理蕃史》 ,所載如下:
北勢群,原住民語稱為ルリオン パイノフ(Rurion Painohu),即是河邊的意思,自古以來佔居在大安溪上游,名稱即起於此。其境界北與舊新竹廳汶水群以及大湖群為界,南與大尖山與南勢群接鄰,東方固守中央山脈,西至大安溪,部族分為八社,散佈在老屋峨山、雪山坑、眉比浩溪、盡尾山等處,八社中最大的是武榮社與老屋峨社,其中武榮社為八社中勢力最大的,八社則有武榮、老屋峨、蘇魯、馬那邦、眉必浩、得木巫乃、蘆翁、盡尾,總人數將近2,000人,壯丁約700人,以下為各社之變遷與現狀,如下:
1.武榮社(ブヨン),現在雪山坑溪上游右岸,原住民稱為スバエ一(Subaee),溼地的意思,同社以雪山坑流域為佔居地,據說頭目為ユ一ケ ロ一モ(Yuuke Roomo),現在八十多歲的年紀,依然钁鑠,蕃族間都很敬畏他,有操縱八社的勢力,以前的佔據地在老屋峨山一帶,氣候溫順,土壤肥沃,米穀每每裝滿倉廩,是最富庶的蕃社,嘉慶年間住在今日東勢角 附近的石角庄與中科坑方面。因漢人入侵,逐漸轉移,移到老屋峨山的背後,接下來從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的討伐,舉社遁逃到現地。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由臺灣總督府《臺灣蕃社戶口一覽》中,北勢蕃被新竹廳大湖支廳所管轄,有ブヨ一社、ロ一ブゴ一社、スロ一社、マナバン社、マビルハ社、テモクボバイ社、ロブン社、チイムイ社等八社,位於臺中廳東勢角 支廳所管轄的南勢蕃則只列出稍來社、白毛社 、阿冷社等三社。 根據大正三年(1914年),《臺中廳理蕃史》 ,所載如下:
北勢群,原住民語稱為ルリオン パイノフ(Rurion Painohu),即是河邊的意思,自古以來佔居在大安溪上游,名稱即起於此。其境界北與舊新竹廳汶水群以及大湖群為界,南與大尖山與南勢群接鄰,東方固守中央山脈,西至大安溪,部族分為八社,散佈在老屋峨山、雪山坑、眉比浩溪、盡尾山等處,八社中最大的是武榮社與老屋峨社,其中武榮社為八社中勢力最大的,八社則有武榮、老屋峨、蘇魯、馬那邦、眉必浩、得木巫乃、蘆翁、盡尾,總人數將近2,000人,壯丁約700人,以下為各社之變遷與現狀,如下:
1.武榮社(ブヨン),現在雪山坑溪上游右岸,原住民稱為スバエ一(Subaee),溼地的意思,同社以雪山坑流域為佔居地,據說頭目為ユ一ケ ロ一モ(Yuuke Roomo),現在八十多歲的年紀,依然钁鑠,蕃族間都很敬畏他,有操縱八社的勢力,以前的佔據地在老屋峨山一帶,氣候溫順,土壤肥沃,米穀每每裝滿倉廩,是最富庶的蕃社,嘉慶年間住在今日東勢角 附近的石角庄與中科坑方面。因漢人入侵,逐漸轉移,移到老屋峨山的背後,接下來從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的討伐,舉社遁逃到現地。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237
-
新書79折$237
-
新書79折$237
-
新書85折$255
-
新書88折$264
-
新書9折$270
-
新書$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