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你努力完成每一個人生目標、擁有一切,
心裡仍覺得空虛,對時間感到無力?
美國勞工統計局曾作過一個調查,現代人擁有的自由時間是人類史上的高峰,卻是喊「時間不夠用」最多的世代。
關於時間的真相不如我們所得到的數字這麼美麗,甚至可以說是與我們期待相反。
因為我們明明比過去更自由,結果壓力跟責任也更大;我們推崇時間管理,管到最後卻沒了自己。
知名撰稿人凱撒琳。布莉絲(Catherine Blythe)不僅點破了管理時間的矛盾之處,
更提出當人們試著用「時間管理」、「生產力」的思維工作和生活時,
實則是徹徹底底淪為時間貧民----擁有了一切, 卻不擁有人生。
這個問題的根源是我們被「速度」綁架,對「效率」上癮,最後被「時間壓力」追著跑。
1. 當你追求速度越快,就失去越多。
・你以為能一心多用、充滿效率,卻花更多時間。
你不知道正是這種想法,實際上花費的時間反而多。
・你變得短視近利,失去遠見。
心理學研究發現,有錢的人時間壓力越大。因為當時間的價值用金錢計算,每分鐘的單價越高,就越不敢浪費。
時間壓力讓人們開始做出奇怪的選擇,低估「不趕時間」的重要性。
・你失去的不只有時間,而是人生的各種可能。
我們對社交軟體、訊息提醒上了癮,首先侵蝕掉的是注意力,迫使你無法活在當下。但緊接著可不是只有這樣!
2. 時間是人類最好的財富,卻不是你想的那樣運作。
・「時間」這個概念是隨著人類的生活與文明演化。
歷史告訴我們人類從日月星辰學會節奏,因而走出洞穴,進入農業時代,按照四季慢慢劃出宗教、節慶的社會節奏。
接著,鐘錶的發明統治者的權力象徵、突破空間的限制。它讓世界各地的生活有了同樣的步調,卻失去了悠閒。
・人生過得好的人,不是善用時間,是因為懂得正面看待時間。
事件是人們標記時間的方式,因此過去、現在、未來三種時態不停地影響人生。過去的陰影使人害怕未來,難以活在當下。
我們把時間當做朋友、神還是敵人,其實都深深影響我們如何過每一天、過自己的人生。
→作者提出三件事就能擁有平衡的時間觀,一生會比首富還精彩。
・時間不夠要延遲,而非拖延。
曾有研究指出,拖延症是隨著時代進步呈現正比增加。拖延在古代有正負面意義。
正面是「不必要的衝動行事」,負面為「逃避責任造成損害」。追求效率又要創意的現代,你該做的是延遲,而非拖延。
→作者提供長期與短期的方案,讓你在面對各種狀況時,讓你有效延遲。
3. 我們可以討回時間,甚至重新擁有人生。
・懂得節奏的人,就擁有時間。
常常問自己這是「你想做的事」,還是「你該做的事」?
→四個原則讓你從容趕急,比別人更有競爭力。
→做到四件事能常保熱情,能讓你度過低谷、不對未來感到焦慮。
當然,想要有效率,是懂得停下來!
・用恆毅力累積人生。
「想做一件事很簡單,要堅持下去很難。」
學會用日常規律、習慣、計畫、期限跟約定,把壓力分散平均,減少阻礙與忙亂!
學學瑪丹娜到六十歲還能保持驚人的體力。
如果幸運的話,我們每個人都能活到八十幾歲(一千個月),所以別再一直看時間、別再自責、別再想著要追過時間。
本書更有兩大單元:「時間編輯術」、「解謎時間」,
提供我們在失速時代,不被「效率」、「速度」綁架的方法與思考。
憤怒、詼諧而富啟發性,《時間貧民》是一本在快轉世界中為我們導航的舵,
借用心理學、經濟學、哲學、文學等,全面地闡述時間與我們的各種關係。
更省思那些教導人提升生產力的指南書所忽略的問題──
時間不該被視為一種商品,去換取「成果」、「效率」,因為最後反而是在消費人生。
最後,布莉絲更想提醒我們,時間其實一直夠我們用,
當你能意識是誰偷走了時間,把斷、捨、離的精神套用在時間上。
你不用一天得有48小時,才能真正擁有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