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過去十年來,因為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讓我們能從人體上發現並區分不同的微生物族群,藉由腸道或糞便檢體來觀察腸道微生物菌叢的變化變得不再困難,大量又廣泛的臨床研究,使我們對腸道菌叢對身體健康有更深入的了解,包括作者提到的腸道與心理症候群(Gut and Psychology
Syndrome),這個嶄新的觀點,無疑是從消化系統的變化去解釋它對心理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原本看似和腸道毫無關係的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運動協調障礙、氣喘和濕疹等疾病,在過去十年來對其發生的成因已經有全新的認識。
作者在本書前半段對腸道菌叢改變引發的健康危害有詳盡的論述,對於免疫反應的影響及致病機轉也有深刻的見解。有醫學背景的專業人士閱讀本書時會感到如獲至寶,可以解開許多心中疑惑。對於沒有相關醫學背景的一般民眾而言,可能會覺得過於艱澀,我選出本書幾個比較容易理解的重點,提供給讀者先閱讀:
在第一部分的第四章節裡,作者指出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原因,包括抗生素使用、藥物、加工食品和壓力等,讀者可以透過作者完整的說明,對這幾項危險因子有更清楚的認識。
第二部分討論飲食方面,建議讀者閱讀『不要加工食品,拜託!』這個章節,作者在這裡有詳盡描述加工食品是如何傷害腸道菌叢的生長與平衡,也列出哪些加工食品應該盡量避免。同時作者提供有益腸道健康的飲食處方,其中有關乳製品食用方式,特別是克菲爾的自製方式,有詳細的步驟說明,另外像德國酸菜和薑茶可以如何改善腹瀉和便秘,有實用可行的建議,這是坊間書籍較缺乏的部分。 在介紹GAPS入門飲食的六階段飲食計畫後,作者有詳列出推薦和避免的食物清單可參閱,食譜的部分是針對前述的各類食物,提供完整的料理製作及攝取方式,頗值得參考。我認為畢竟東西方食材和飲食習慣存有差異,讀者可參考本書的理論基礎,評估個別症狀和實際執行的可行性去調整內容。
第二部分第四章節『噢,不!現在是餵食時間!』文章中,作者分享執行新飲食方式時可以採取的有效方法,其中有妥協也有獎勵,我想讀者可以很容易感受到作者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自閉症孩童的關愛。
第三部分主要針對不同議題做討論,例如兒童中耳炎的處理方式,除了就醫診治之外,文中提供簡單的居家療法給家長,去治療耳朵感染或發炎以減少抗生素的使用;第四部份則推薦給準備受孕及懷孕期間的女性閱讀。
本書中有一段話,我認為是身為家長在面對有心理或精神異常孩童時可以保有的觀念和態度,最後提出與讀者共勉之。『有些東西,像是基因是我們生來就是如此,不能做任何改變;有些東西是我們父母親所給予的⋯⋯;有些是經由我們的生活型態和選擇所創造出來的東西;有些是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和世界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東西。』無論是哪一種因素導致,家長應盡可能觀察孩子狀況的狀況、學習對應和變通的方式,專注自己可以做些什麼去改善孩子的病症,在生活上用心。
文/基隆長庚醫院胃腸科主治醫師 錢政弘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