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獅潭:鄉村日常、生計與地方創生

傾聽獅潭:鄉村日常、生計與地方創生
定價:320
NT $ 253 ~ 304
  • 作者:連瑞枝程惠芳
  • 出版社: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
  • 出版日期:2018-09-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9622038
  • ISBN13:9789869622035
  • 裝訂:平裝 / 172頁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歷史,不再只是發現過去的事實本身◆
 
  近幾年,為推動客庄經濟,台三線被政府策定為「國家級台三線客庄浪漫大道」,不僅吹起一股振興老街的觀光氛圍,也激起許多對在地人、事、物的想像與探尋。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台三線是一座考古學的現場,也是博物館陳列室,在不同政策的推動下,容納不同人群流動、相遇、離開又重新整合,在全台吹起一股振興老街的觀光氛圍下,我們沿著台三線來到苗栗獅潭老街,想要聽到更在地的想法與故事,從家庭生計與歷史出發,由當代往回追溯,從老百姓的角度來重新組織沿山鄉村的歷史。
 
  拜訪水粄店第三代老闆娘、做手工豆腐的阿婆、堅守蠶業的養蠶人、走過舊時代的農莊主人,以及返鄉投入苦茶油製作的青年等等,他們娓娓訴說自己的生命經驗、生活技術,以及對獅潭的情感,那些昔日的美好,或是無法重來的遺憾,這些林林總總猶如近代臺灣鄉村歷史與社會的縮影,也刻劃出政府機器如何影響農村生計的真實軌跡;在家庭、勞動生計與世代情感的相互牽連中,看見有別以往印象的獅潭。
 
諸多政策是隱藏在表象下的重要刻痕
 
  當時,農會補助種植黃豆以作為肥料,後來,黃豆供過於求,為解決剩餘的黃豆,松英的公公便和別人學來製作豆腐的技術,開始了販賣豆腐的小生意。──手工豆腐
 
  在民國81年政府執行「廢耕桑蠶自行轉作計畫」下,興盛一時的台灣蠶產業成為明日黃花。但其中也有堅持本業的蠶農如涂泉明積極奔走,終於換得立院開放製種條例。──蠶業
 
  在當時,種植苦茶樹的考量,多是為了分攤單一農作物的風險,或是為了配合農會產銷班的運作。──苦茶油
 
  當這些匾額懸掛在村長家廳堂牆面開始,或許就意味著在層層分化的國家系統裡,村長不只是個尋常百姓,而是政府與庶民之間的重要中介者。──匾額與榮耀
 
本書特色

  ◎富實驗精神的民族誌書寫,內容揉雜地方人情、鄉野故事及國家政策存在痕跡的細緻觀察。
  ◎文字清新簡潔,從在地鄉民的角度訴說今昔獅潭的流動與變化。
  ◎輔以多張全彩手繪流程圖,意象溫潤,樸實呈現農村生計的豐富樣貌。
 
各界傾聽推薦(按姓氏筆劃順序)

  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小鄉村的地方史或是勵志商業故事,更是在地社區如何發揮韌性與創意,應對外部經濟挑戰求新求變並延續在地文化的故事。──宋世祥(中山大學人文暨科技跨領域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創辦人
 
  藉由各個不同產業中小人物的奮鬥故事,深刻的說明獅潭的人文地景及歷史變遷及其與台灣農業政策的互相依存關係。──吳翠松(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
 
  老天爺一定很愛獅潭。所以把她的地形造成像是老天爺用雙手捧著,得天獨厚。這本書說的是留下來的,以及繞了一圈回來的人與物的故事。──阮光民(漫畫家)
 
  讓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成為主角,並且讓獅潭成為一個動態且流動的所在,一個思考台灣社會具體而微的觀察點。──胡川安(「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經過寫作和論述,本書將平凡的常識轉變成知識,將日常的故事轉換成歷史文化的厚度。──張維安(交通大學客家學院教授)
 
  本書插畫設計團隊以圖文並茂的生動筆法,逐篇描述地方產業。歡喜驚歏間,我彷彿看到山谷裡,又掛起了一盞盞昔時的煤油燈,照亮了整個台三線。──劉克襄(作家)
 
  ◆本書為「社區歷史與地方寫作」課程實驗成果──黃靖雅、范雅柔、黃承歆、陳姿羽、羅凱諭、林姿妤、陳欣慈、謝靚儒、莊文昌、陳俞劭、張韋、伍文欣、林梓琦、蘇怡靜、陳漪莉、人間失腦插畫設計團隊──共同作品

 

作者介紹

主編簡介

連瑞枝

  交通大學人社系教授。在大學開設社區歷史與口述歷史等課程,希望在全球化的氛圍下推動地方歷史的研究、書寫與重建工作。

  研究領域是地方史、地緣政治與族群關係與歷史人類學。在雲南大理從事鄉村考察與歷史研究,也對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歷史現場感興趣。

  著有《隱藏的祖先》,《客家•女性與邊陲性》(合編)等學術著作。
 
程惠芳

  原是在台北長大的都市小孩,筆耕數百篇雜誌採訪報導與媒體公關稿,移居新竹擔任起書的幕後催生者,意外成為出現在上百本書版權頁的固定人名。

  喜歡在大街小巷中漫遊,用心感受生活中的微小幸福;也喜歡品嚐在地美食,覺得體重計上的數字都是幻覺;更固執相信,付出一定會有收穫,致力出版每一本有價值的好書(眼神堅定)。

 

目錄

推薦序:因書寫而存在 張維安
推薦序:當大學社會責任遇見地方創生 宋世祥
推薦序:熟悉與陌生的獅潭 胡川安
各界推薦
在傾聽之前  連瑞枝、程惠芳
 
人來、人往的山間鄉村  黃靖雅、范雅柔
牽起兩代生計的手工豆腐  黃承歆、陳姿羽
承轉三代女人情的客家水粄  羅凱諭、林姿妤
政府一句話,養蠶一輩子  陳欣慈、謝靚儒
返鄉青農的苦茶油之路  莊文昌、陳俞劭
為生計而共舞的休閒農園  張韋、伍文欣
山鄉、匾額與家庭榮譽  林梓琦
重寫老百姓的歷史 連瑞枝
 
作者簡介
 

在傾聽之前  連瑞枝、程惠芳
 
  我們和台灣鄉村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太遠,對他的認識卻很有限,總以為鄉村是農業生產為主,走進細看,卻似乎不僅於此。或許,我們該用更細緻深入的方式,重新認識與理解農村生活的真實風貌。

  本書是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推動的寫作計畫,在全台吹起一股振興老街的觀光氛圍下,我們來到苗栗獅潭的新店老街,想要聽到更在地的想法與故事。

  原以為,我們即將進入的是偏鄉的農村生活,後來發現得描寫打工的技術和場合來貼近受訪者日常生活裡的秩序;正當著手記錄打工技術的歷史時,卻又頓然進入許多家庭的感情與夢想。這些林林總總猶如近代臺灣鄉村歷史與社會的縮影,在家庭、勞動生計與世代情感的相互牽連中,我們得看見有別以往印象的獅潭面貌。

  獅潭,這個以手工豆腐、水粄、蠶業、苦茶油、茶葉等生產,以及經營農園等方式維持著鄉村生計的純樸小鎮,從昔至今,日復一日地寫下各種在地力量相互交織的動態歷史。而鄉村勞動即是饒富意味的生活景象,它像是打工,也像是做工。打工是一種附帶性的勞動,而做工更像是鄉民主要的生計方式,像做田或做山。遊走在此二者之間,還有更多對日常生活的追求。

  透過本次寫作計劃,希望這些看似尋常的鄉村日常,能帶領著我們探究農村生活低調卻親切的別樣風景。接下來,請隨本書走進獅潭,與我們共同感受這些日常如何透露出前工業時期以來各種政策施行所留下的歷史肌理,以及農村居民的──在地真實。
 
推薦序:因書寫而存在  張維安

  很高興看到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的同學,在連瑞枝教授重寫民眾歷史的實驗課程中,成就了這本充滿理想的作品。正如連教授所言,沒有經過書寫的過去,就像不存在的歷史,經過寫作和論述,本書將平凡的常識轉變成知識,將日常的故事轉換成歷史文化的厚度。

  獅潭作為浪漫台三線的一個客庄,感覺上是一個偏鄉,不過許多產業,仍然是為了村外人而生產,本書所談到的樟腦業、苦茶油、茶葉、蠶絲等等,說明了「沒有真正孤立的農村」,而農村反而是與國際市場聯繫在一起,台三線就是一條連結國際市場與獅潭的道路。

  本書個案的細緻解讀,就像鋸開一棵大樹的樹幹,使我們看到裡面具體的年輪。作者們解析了歷史發展中的原漢衝突、政府政策、客家與周邊的文化互動乃至於族群通婚,不過有更多的篇幅是關於當地人的生活與生計。作為一個傳統的客庄,可以看到過去作為自足體系的產業(痕跡),例如豆腐店、精米廠、雜貨店,以前還有打鐵業,涵蓋了一個自給自足的村落體系所需要的基本面向。事過境遷,有些產業漸漸被客庄外部的系統所取代,五金項目靠外來的廠家供應,甚至連市場上賣的蔬菜和水果,也都來自於市場供應商,而脫離地方的供應鍊。人們的生活不再鑲嵌於土地,離鄉棄農求發展,傳統鄉村經濟面對當代社會的命運,獅潭也沒有例外。

  本書各章,指出社會轉型的問題、政府法規的限制以及市場經濟的侵入。不過,我們也發現「傳統的優勢」。特別是面對當代社會,許多鄉村傳統的優勢面漸漸浮現,等待著我們進一步去發掘:手作豆腐、有機芽菜、苦茶油的生產,都是優勢傳統。從手作豆腐、水粄研發、純手工蠶絲被與苦茶油的生產看得出來,鄉村農民的經濟實作中,蘊藏著許多實驗精神與研發態度。一顆茶樹的種植,從春天施肥開始,四月要施氮肥,八月要施磷鉀肥,需要許多摸索、學習與沈澱。通過長期的實作,農民累積下許多知識和智慧。因為供貨範圍擴大,運輸工具改善,甚至是保鮮的設備變新,所以製作豆腐的時間也可以從深夜改變到午後時分,這是傳統產業面對新的社會結構而帶來的調整。因為這樣的努力與態度,鄉間的青年農民,也能夠成為台灣的百大青農。

  客庄的業者運用家族原先留下來的資源、歷史遺產,在一個新興的社會結構中打造屬於自己的產業:苦茶油曾經是鄉民家庭自用食物油的來源,在食物安全與健康飲食的考量中,苦茶油重新受到現代人的重視。一直以來所具有的素樸生活實踐,正是當下社會中許多人所追求的境界。他們能夠發揮在地的優勢,以傳統的創新,贏得當代社會的青睞。土地是奇妙的,它能夠讓各種植物成長,也能夠讓人類的各種理想發芽,「留」在這裡繼續生活的,並不意味著他們發展有困難,而是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實踐,甚至是一些繁華都會的人所羨慕、所追求的生活實踐。將水源保護地的限制,化成生態、有機的農業優勢,擁有慢活、養老、生態休閒所需要的好山好水,而過去的未開發,正好轉換成新生活方式的重要基礎。這些傳統的生活實踐知識,雖然在當代社會中成為許多人追求的境界,不過在這個轉換的過程中,仍然有許多需要克服的環節和困境。

  傾聽獅潭,傾聽在地人如何將水源保護區的限制,轉換成生態社區的優勢,將在地的故事編織成勵志的範本。獅潭,因書寫而存在。傳統的優勢,因書寫而具有力量。

  (本文作者為國立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客家文化學院前院長)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253
  2. 新書
    79
    $253
  3. 新書
    9
    $288
  4. 新書
    91
    $292
  5. 新書
    95
    $304
  6. 新書
    95
    $304
  7. 新書
    95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