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痂週記:八仙事件 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不該遺忘

結痂週記:八仙事件 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不該遺忘
定價:350
NT $ 221 ~ 315
 

內容簡介

  ※本書版稅全數捐贈予「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八仙事件三週年,我們要當一直記住的那個人


  八個人的八仙,
  用他們的「火」後人生,照亮社會不完美的制度暗影


  2015年6月27日,臺灣發生史上最重大公安事件,
  15名年輕生命離去,484名終生留下火吻痕跡。
  本書記錄了8位八仙事件傷友為讓傷疤癒合,勇敢復健的1095天,
  在面對社會眼光、家庭與自我的結痂過程中,努力回歸日常。

  藉由他們的生命經驗,我們更該關注臺灣社會長久以來忽視的問題──
  如何喚醒大眾的風險意識、檢視嚴峻的醫療勞動條件與公部門運作的匱乏?
  面對燒燙傷患者的「顏面平權」,該怎麼了解他們的需求?
  當我們捐出善款,社會的傷痕是否就能得到撫平?

  每一個人都不是旁觀者,我們應該讓這起災難不會隨時間消逝在社會的記憶中,
  與他們一起結痂,從癒合的傷疤中學習,
  才有可能避免未來任何一場潛伏在制度暗影下的公共災難。

名人推薦

  深度導讀──
  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單信瑜

  感動推薦──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
  外傷急症醫師/傅志遠
  阮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宗瑀(小劉醫師)

專業推薦

  八仙事件對很多人而言只是一個話題,但對傷友來說是改變一生的事故。用無數犧牲換得的經驗應該牢牢記取,不讓這些痛得不能再痛的事故,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我雖僅治療過二十位八仙個案,但每一位都有不同的故事。希望八仙事件所付出的社會代價,能讓政府單位及大眾更重視公共安全、緊急醫療調配、復健醫療困境、整體醫護人力不足等問題,三年過去了,期望我們能更好。──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透過記者的視角,理解傷友經歷的艱難時刻,每道疤痕的背後勾勒的是生存的辛苦軌跡,這些紛竄傷疤的刺骨疼痛,刻畫出臺灣重大公安事件裡難以抹滅的紀錄,盼能喚醒政府機關及社會大眾對公共安全的危機意識,預防將來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方能彰顯傷疤存在的意義。──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八仙事件後,常見到「如果當初不要去現場就沒事了」的評論,反映出過時的災害管理思維。在大眾逐漸淡忘這場公安意外的當下,聽聽這八個人在事件後的奮鬥,想想在現行社會制度下我們可以進行的改變,方不辜負這起事件帶來的慘痛代價。──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八仙事件是「災害不確定性」最顯著的例證,希望大家記得還有四百七十六位和他們一樣的平凡青年,都經歷了這場事件。我們如何看待這場意外、如何看待這些年輕人,將決定未來臺灣發生類似大型群聚活動意外的風險。──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

  三年來,陽光基金會與世人都見證了傷友超強的生命力,勇敢接受超越身體極限的各項挑戰,很多人在一年後就帶著傷重返校園和職場,衷心為你們喝采!──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

  看完本書,不禁讓人想起兩年多前那一夜。幾乎各種複雜與困難的傷患、各領域專家全都到齊了,沒日沒夜的搶救只為從死神手上多搶下一條命。傷口可以結痂,心靈的陰影能否抹去?帶出的公安與醫療問題是否有解?本書除重現當時的震撼,也令讀者有更多省思。──外傷急症醫師/傅志遠

  八仙事件揭露了多少醫療網漏洞?無限上綱的醫療資源使用、看似驚人的治療成績,其實背後是對燒燙傷處理的醫療人力不足,還有漫長的復健與釐清真相、原因分析、公共安全究責的探討。我們不該只是鍵盤RIP,應該直視問題,記取教訓。──阮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劉宗瑀(小劉醫師)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祺育、陳依欣、張承騏、楊芷凌、詹閎鈞、鄭伃均、簡苑玲、羅雁婷/口述

願景青年工作室特約記者
江佩津、朱麗禎、佐渡守、洪佳如、陳又津、章凱閎、黃奕瀠、劉惠敏
(依首字筆畫排序)


  關於願景青年工作室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過去追蹤採訪許多具有影響力的議題,製作系列報導,如針對食安風暴所推出的「飲食革命」;為消防人員勞動條件發聲的「守護消防員」;關注臺灣環境保育的「還我山河」;因應臺灣移工與新移民人數漸增,提醒臺灣社會尊重多元文化的「小心歧視」;以及偏鄉教育等議題,多次獲得新聞獎項肯定。

  2015年夏天,願景工作室希望能多方嘗試報導的各種可能組合與面向,於是邀請聯合報系的青年媒體人與策展人,成立「願景青年工作室」,更加豐富這時代新聞工作的樣貌。
 
 

目錄

感動推薦
序 為什麼關注八仙事件?

【專家導讀】
向一群勇者致敬(金宏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宏)
柔軟他們的疤痕,堅強了我的心(誠星物理治療所院長/陳淵琪)
焚焰下的真實、善意與美麗(臺大醫院社工師/黃佳琦)
從八仙事件思考社會可以進行的改變──業者、民眾與公部門的災害應變意識(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消防暨災害管理學助理教授/張賢龢)
平凡的勇者──八仙事件的災害不對稱性(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

【結痂週記】
我想撕掉負面標籤──簡苑玲
一場自己與自己的戰爭──楊芷凌
面對恐懼,畫畫給我力量--羅雁婷
受傷,才知道家人的愛──陳依欣
重返日常的可能──鄭伃均
不會更糟,就有機會變好──林祺育
手燒傷仍要拚,我要當廚師──張承騏
「幸運」少年──詹閎鈞

後記 他們不堅強,但也不脆弱
附錄 結痂的過程,他們的身影
 
 

內容連載


 
為什麼關注八仙事件?
 
《結痂週記》報導召集人/許伯崧
 
二○一五年六月二十七日,第二十六屆金曲獎在臺北市小巨蛋熱烈展開。當滅火器樂團以《島嶼天光》一曲奪下年度最佳單曲,小巨蛋瞬間震耳欲聾,全場喧囂歡呼的同時,新聞跑馬燈、手機的快訊推播、臉書社群的貼文,連番的突發推播,打亂了這場盛會的氣氛。
 
一座城市,本該給予市民歡騰的自由,喜悅的保障。但城市外圍,另一群也正享受音樂與週末夜的人們卻遇上了不同的命運。八點半左右,一聲又一聲鈍重的低頻樂音,揭示了這場悲劇的驟降。以戲水聞名的八仙樂園遭到火劫,火苗突在重低音下狂舞,不明所以的人群只能慌亂逃閃,仍撞上竄燒的火焰,赤裸的青春身軀於是捲入其中。
 
這個平凡的週末夜晚,卻成臺灣史上最巨公安事件的標記,總計十五名年輕生命離去,四百八十四名身軀終生留下火吻痕跡,只是這歷史鑄痕不該僅存於這些當事人身上,它是臺灣被忽視的公共安全問題,這記憶更具有集體性、在場性與歷史性,應該烙印在這個社會的記憶裡。
 
八仙事件並非「爆炸」?
 
在八仙意外登上全國媒體之時,多以「八仙塵爆」做為此事件的報導稱謂,事實上,根據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署(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對粉塵爆炸的定義,以及綜合災害管理學者張賢龢、林金宏組長的看法,以「塵爆」甚或「爆炸」報導八仙事件並不正確。由於爆炸的要素除需熱、氧氣、可燃物、引火後快速傳播,最重要的客觀條件是「密閉空間」,檢視現場影片,事發泳池並非密閉空間,也未有「爆炸」的現象,且在衛福部網站上,亦以粉塵「爆燃」稱之,而非塵爆。故八仙事件不是粉塵爆炸,而是粉塵燃燒所引發的火災意外。
 
對此,林金宏指出,假如對事件的認識一開始便不正確,將影響後續的討論與對事件的看法,因此願景工程團隊在此專題中,一律使用「八仙事件」代之,希冀以更為嚴謹的觀點展開後續的探討,並提供民眾正確的知識。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3
    $221
  2. 新書
    66
    $231
  3. 新書
    66
    $231
  4. 電子書
    7
    $245
  5. 新書
    75
    $263
  6. 新書
    79
    $276
  7. 新書
    79
    $277
  8. 新書
    79
    $277
  9. 新書
    79
    $277
  10. 新書
    85
    $298
  11. 新書
    85
    $298
  12. 新書
    9
    $315
  13. 新書
    9
    $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