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知識份子裡的一軍
王惠珀
幾年前楊志良教授致贈《台灣大崩壞》,這本書從公共衛生與人民健康福祉出發,暢談社會問題,敲開了人人關心的生命、生活及生存議題,聽說刷了九版。
這本書敲響了公共事務治理的思維及共識嗎?顯然沒有。因為往後多年,專業在台灣成了政治傾軋中的棄兒。於是九年後的今天,楊老師又有了《生存革命》一書。
筆者很榮幸獲邀為《生存革命》寫序。這本書以時間為軸,縱向切入,從包羅極多的研究資料及作者參與的國家治理經驗裡,寫出了台灣的國家治理與政治擺盪對社會的影響,是一本屬於社會寫實的歷史文獻。
楊老師的研究生涯是幸福的,因為台灣有著集權式的戶政、勞保及健保制度,人民為楊老師提供了科學研究的一手資料。本書以厚實的數據,鉅細靡遺探討政策對社會變遷造成的影響,也陳述了迫不及待需要解決的亂象,是一本實踐「格物致知」、具有全方位視野的鉅作。
做為一個生命科學家,楊老師的書裡充滿人道思維。例如他說台灣「只有醫保,沒有健保」,發聾振饋,一針見血。他憂心「不婚、不生、不養、不活」的社會趨勢及生命傳承的斷鏈,將使不婚一族到老時無所依歸。於是在書裡針對國家政策、社會結構、經濟走向及個人的生活規畫,有著超前部署的先見之明。在我看來,楊老師已將朱熹理學「居敬窮理」的天理運行之道,做了完整的哲學思維詮釋。
為台灣民主自由放言高論
思維導引作為,作為決定命運。領導人的思維決定著台灣的命運,也決定著一個世代年輕人的命運。當下的領導人沒有胸襟要當全民總統,注定了是個井底之蛙,以三軍統帥四軍、五軍的政權,井蛙見少識淺,在回聲的加持下,個個不可一世,自然失去反省能力。台灣缺乏范仲淹「憂於未形,恐於未熾」的識見,亂象就在國人眼前一一呈現,一晃20年。而思想禁錮、失去知識基底的人群,也注定走向感官反射式的理盲濫情。
台灣的社會發展給了我們因果論的臨場教育,在對「天反時(選錯人)為災,地反物(不公不義)為妖,民(進黨)反德為亂,亂則(台灣)妖災生」無感的時候,能做「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一軍,需要有「不怕被出征」的勇氣。展讀本書,楊老師愛這塊土地,護台灣人民,氣政客糟蹋台灣,以及表達「苦難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前方」的心情,躍然紙上。
托爾斯泰說:「老天有眼,暫時不語。」就以歷史學家余秋雨在《千年一嘆》所說:「無知或未知不是愚蠢,真正的愚蠢是對無知或未知的否認。」向志良大哥致敬。
1975年,志良大哥、文成與我同時到了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文成在統計系,志良大哥在公共衛生系,我在藥學系。外子洪永泰以政治系背景,在文成的建議下跨系主修統計,終身從事社會科學調查研究。我當了文成結婚時的伴娘,志良大哥是我結婚時的介紹人,一群年輕人在安娜堡分校時,實踐著志良大哥書中所說的「友善家庭」,互相提攜與照應。
這本鉅著讓我好驕傲,因為過了45年,志良大哥仍是那位在密大校園為台灣走向民主自由、生活共好而放言高論,綻放著理想主義風采的知識份子。
(本文作者為前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處長)
序二
用心、用腦、用愛寫出的作品
馬以南
2021年,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在台北非常猖獗的7月,有天忽然在line的訊息裡,看到楊志良前署長送來他的短篇作品檔案,準備集結成書,要我讀後寫序推薦。我感到非常驚訝,也非常光榮,於是就答應了。給人出書寫序,可是本人「大姑娘上轎,人生頭一遭」。
楊前署長擔任衛生署長的時候,我就聽說過他,但是從來沒有接觸。我原在藥廠研發部門工作,藥品登記許可證等歸衛生署藥政處監督管理,不過楊署長接任時,我已經退休了,只知道他為健保制度做了改革,讓這個舉世稱道的健康保險能夠繼續經營。這幾年來,我常在新聞上看到許多他的批評言論,都感到心有戚戚焉。
例如他重視預防醫學,稱「台灣只有醫保,沒有健保」。2000年我回到台北定居,享受到健保的福利,當時就覺得如果健保可以包含「健康促進與預防疾病」這部分,可能節省的費用還比較多。再例如他談到教育與健康的關係,很多民眾之所以缺乏公衛常識與健康觀念,都是因為缺乏教育。
還有他主張「善終」,不要做無效醫療,我也認真做到了。2014年,先夫因自體免疫問題而藥石罔效,最後忍痛移除多項支撐生命的儀器,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決定是對的。
2021年的農曆年初,我碰巧參與了由楊前署長贊助發起的台北市街友熱便當公益活動,在萬華區與中正區親手分送熱便當到街友手裡,這才見到他的廬山真面目。我看過他寫的許多評論,也讀了他的作品,感覺他不只是心直口快的學者,也是對自己的國家、社會與人民非常關心的長者。他常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並對執政當局提出建議與批評。
為民喉舌,直言無隱
如今拜讀楊前署長的七十多篇文章,涵蓋2008~2021年這13年間的散文與評論,從馬克思主義到兩岸三地的未來;從宗教信仰到對執政當局經濟與社會政策的當頭棒喝;還有對台灣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現象的憂心,以及長照保險、男不婚女不嫁、不生不育等社會現象的解決辦法;對勞工勞保的關心;對食安問題的建議;指出當前政府防疫政策的錯誤⋯⋯
引經據典,針砭時事,旁徵博引,為民請命,深入淺出,下筆有愛。
直覺楊前署長就是一個為民喉舌的好公民,嚮往著「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養」的大同世界。而在嚴肅的題目底下,也不失幽默。他說「奉獻的人,最快樂健康」, 自認是「資源回收」,還幽默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是因為「有些事想做也做不來了,所以不會踰矩」!
雖然心中明白這些呼籲有如「犬吠火車」,但在今天的政治環境與社會氛圍中,像楊前署長這樣還願意不斷直言無隱的人,實在不多。他不是政客,沒有任何政治意圖;他不是名嘴,沒有收視率的壓力;他只是一個公衛專家,一個大學教授,一個學者,他真正用心、用腦、用愛寫出的作品,值得一讀。
(本文作者為退休生技人員)
序三
胸懷國事,執著發聲
蘭萱
這是一個國家紛擾撕裂,政治社會去權威、去精英化,鍵盤民主當道、草根言論火光四射的時代。人人可以出聲批評,卻無人能有效監督。
在這種氛圍下,楊志良老師在出版十年內第五本為國燒腦、臧否時政的書之前,曾經猶豫再三,並私下要我老實回答他,出書還有意義嗎?
我知道楊老師的考慮,當前書市如浩瀚大海,多數書籍付梓上架,猶如小石頭丟進海裡,縱使激起短暫漣漪,很快便如涓滴化為無形。
楊老師的直言評論素有大砲之稱,自然不只是小石頭;但政治言論近些年還有分眾化的明顯趨勢,同溫層裡的震耳砲聲,傳到不同立場者耳中,已彷彿遠方部落的稀微鼓聲,有時甚至阻絕在外。更不用說,就算砲彈狠狠擊中施政要害,民進黨政府因為外建「自我感覺良好」金鐘罩,一如他們過去嘲諷馬英九傲慢以對、充耳不聞,將可能是楊老師最討厭看到的結果。
良心與使命感終究勝利
倘若如此,還要多砍幾棵樹,何苦來哉?倘若如此,徒然引來藏身鍵盤後方1450的下流圍剿,何來執著發聲的理由?我想,這是許多真正胸懷國事、憂戚時政,不僅是想打知名度、騙選票,或是賺主持費、通告費和版稅的人,需要自我說服和心理建設的罣礙所在。
思索至此,我腦中突然跳出陶淵明在魏晉南北朝亂世所寫,東方文人心中最佳理想國的〈桃花源記〉;想起文藝復興時期天文學家哥白尼,明知會觸怒教廷卻依舊堅持追求真相,發表地球非宇宙中心的《天體運行論》;又或者一部我很喜歡的現代小說《莫斯科紳士》,主角羅斯托夫伯爵在沙皇時期因文字被軟禁,雖囚於一方天地,猶堅守知識份子應有的良知自尊,試圖保有不被箝制的心靈與思想自由。
擁有身為知識份子、公衛學者不平則鳴的使命;不寫文章之餘,更多時間協助病友、關懷弱勢、專注政策,像是不曾卸下衛生署長的責任,我對楊老師最終的由衷之言是:「覺得該做的事就去做。一如一路走來,您只做對得起自己、對得起良心的事!」
2020年夏天,經常採筍東籬下的楊老師,家中筍子盛產。套句老師常說的「吃人一口,還人一斗」,為感謝老師慷慨贈筍,自封老師「最佳筍友」的我,斗膽將老師和我之間的討論對話寫成序。
若你看到這篇序文,就表示在老師的天人交戰中,知識份子的使命感終究勝利。
(本文作者為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