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九○年代到二十一世紀,歷任陸委會、內政部、總統府等政府機關,再到擔任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在不同崗位上,經歷過許多台灣政治史上的大事。這本書所紀錄的,不只是個人的政治經歷,還有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為了維護主權、尊嚴,保障人民權益的歷史發展。
全書以事件為經緯,記述台灣近三十年來的重大事件,透過他的口述,讀者更可以看到許多過去紀錄中不夠詳盡的部分。懷抱著對歷史的探究,展望台灣未來的方向,期望「新時代的台灣」,是有著民主、自由、人權、法治,人民能夠幸福生活的淨土。
本書特色
◎「這位親身在歷史現場的局中人,試圖要揭開他所擁有的決策黑箱,見證若干關鍵時刻的實際真偽時,換做任何人,應該都是非常興奮的。」─鄒景雯(《自由時報》總編輯、本書作者之一)
◎擔任過台北市教育局長、台灣省教育廳長及、內政部長及陸委會主委等重要職務的黃昆輝,回顧三十年來的從政之路,同時見證台灣邁向新時代的轉變。整個過程,剛好是台灣政治從高壓禁錮被解放出來,最生猛活潑的階段。
◎這也正是台灣致力於政治民主化、國家主體化過程中,遭遇來自外部與內部挑戰的關鍵段落,這些段落串成了這三十年來台灣的發展演進,從而可以令人進一步思索:新時代的台灣,在前人努力所創造的既有基礎之上,將如何持續前進。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昆輝
生於1936年,從台中師範學校,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教育研究所碩士,再到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行政學博士,一路研讀教育,並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任教育研究所所長兼教育學系系主任。
後因緣際會被拔擢轉任行政工作,歷任台灣省政府委員、台北市教育局局長、台灣省教育廳廳長、國民黨文化工作會副主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副主委、國民黨青年工作會主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內政部部長、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李連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民黨秘書長、中央廣播公司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財團法人群策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台灣團結聯盟主席。
現為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財團法人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鄒景雯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自由時報總編輯。從事新聞工作三十餘年,累積報導與論述,超過數百萬字,並著有:《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李登輝給年輕人的十堂課》、《蕭萬長政壇秘錄》、《戰略蘇志誠》、《風雲劉泰英》等書。
黃昆輝
生於1936年,從台中師範學校,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士、教育研究所碩士,再到美國北科羅拉多大學教育行政學博士,一路研讀教育,並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任教育研究所所長兼教育學系系主任。
後因緣際會被拔擢轉任行政工作,歷任台灣省政府委員、台北市教育局局長、台灣省教育廳廳長、國民黨文化工作會副主任、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副主委、國民黨青年工作會主任、行政院政務委員、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內政部部長、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秘書長、財團法人李連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國民黨秘書長、中央廣播公司董事長、總統府資政、財團法人群策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台灣團結聯盟主席。
現為財團法人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及財團法人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鄒景雯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自由時報總編輯。從事新聞工作三十餘年,累積報導與論述,超過數百萬字,並著有:《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李登輝給年輕人的十堂課》、《蕭萬長政壇秘錄》、《戰略蘇志誠》、《風雲劉泰英》等書。
目錄
著者序 口述歷史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
前言
一、海陸大戰(1991~1994)
二、辜汪會談(1993)
三、千島湖事件(1994)
四、錙銖必較(1991~1994)
五、首次總統直選(1996)
六、國家發展會議(1996)
七、海巡署成立(2000)
八、群策會(2001)
九、李登輝前總統卸任訪美(2005)
十、接掌台灣團結聯盟(2007)
十一、反大中國思想教育(2009)
十二、ECFA公投(2010)
十三、提告馬英九捏造「九二共識」(2011)
十四、急統煞車板(2012)
十五、推動反服貿(2013)
十六、見證太陽花(2014)
十七、「有線一百,無線必載」(2015)
十八、新時代的台灣
前言
一、海陸大戰(1991~1994)
二、辜汪會談(1993)
三、千島湖事件(1994)
四、錙銖必較(1991~1994)
五、首次總統直選(1996)
六、國家發展會議(1996)
七、海巡署成立(2000)
八、群策會(2001)
九、李登輝前總統卸任訪美(2005)
十、接掌台灣團結聯盟(2007)
十一、反大中國思想教育(2009)
十二、ECFA公投(2010)
十三、提告馬英九捏造「九二共識」(2011)
十四、急統煞車板(2012)
十五、推動反服貿(2013)
十六、見證太陽花(2014)
十七、「有線一百,無線必載」(2015)
十八、新時代的台灣
序
著者序
口述歷史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
2016年秋天,第三度政黨輪替的幾個月後,已經卸下台聯黨主席重擔的黃昆輝先生,邀我到立法院附近見面商談。當時,昆輝先生已經受邀出任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從學界來,又回到他熱愛的教育領域去,應該是最閒適自在的時刻。
黃董事長事前沒說明緣由,大家坐定閒聊了一段時間後,他才以非常試探、慎重的眼神,客氣地提起,他想把這麼多年來,在政治上經歷過的一些事情徹底說清楚;特別是過去遇到的若干爭執,基於各種理由,他選擇保持緘默,沒有機會完整講述,現在應該是時候了。
認識昆輝先生,大約是1988年間的事,那時他才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未久,是李登輝初接總統大位所任命的第一批青壯代政務官;至今仍然深刻記得,在那個新舊並存、驚天動地的大時代,昆輝先生予人的第一印象,是一派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的意氣風發,很能代表著國民黨體系第一次誕生本土領導人,給所有人帶來無限夢想的社會氛圍。
這些彷彿近在眼前的畫面,一晃眼,不料已經30年過去,而記憶的盒子一但開啟,可不得了,跳出的是一連串目不暇給的大小歷史片段,整個過程,剛好是台灣政治從高壓禁錮被解放出來,最生猛活潑的階段,因此真像是掉進了時間長河,久久無法上岸。
作為一個一直在新聞第一線的觀察者,對於許多事件的面向,已經較遠距離的一般人看到的更多,然猶有許多被遮蔽的死角,無法一覽無遺、盡窺堂奧。因此當昆輝先生,這位親身在歷史現場的局中人,試圖要揭開他所擁有的決策黑箱,見證若干關鍵時刻的實際真偽時,換做任何人,應該都是非常興奮的。因為,任何事件的重新構築,必然是拼圖式的搭建,每一塊線索都不宜偏失,何況,屬於昆輝先生的這一塊拼圖,既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質與量均屬非常,倘若缺少了,不僅首尾倒置,事不成事,作為投身台灣政治的工作者,他也有責任要留下紀錄。
第一時間,我就建議採取口述歷史的途徑與態度,來莊重處理每一段回憶與觀點,因為,這一路走來,昆輝先生因職務的關係,經歷過太多的事情,這些經過紀錄的原始材料,絕對具有史料的成分與價值;甚且,可能觸及的人事物,現在多仍存在,足供立即比對、考據、驗證。即使發行後可能引起爭辯,都非常珍貴,不管對於豐富歷史的真相,或是學術研究的來源,絕對會是貢獻。
在這樣的共識下,昆輝先生深受鼓舞,願意投下精神、耗費心力,詳細述說他所經手的重大政策形成與轉折,我則以聽﹁故事﹂的心情,對照過去累積的採訪認知,反覆斟酌,適度提問,儘可能補足目前坊間所欠缺的視角。美國學者Donald A. Ritchie 在其著作《Doing oral history: a practical guide》中,對口述歷史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也就是:以錄音訪談的方式,蒐集口說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昆輝先生的這本傳記,依照口述歷史的規格進行,自2016年底到2017年底,整整一年間,經過密集的訪談,全程錄音,詳實記載後,並且約訪數位事件當事人進行補充,交叉出屬於昆輝先生以及與其共事者一致的、對於事實真相的看法。
初稿完成之後,再經昆輝先生多次補充說明,提供寶貴資料,又做修改更正,甚至再約談當時的政策執行者查詢,以完備敘事脈絡。全程是以認真、求實以及負責任的自我要求,忠誠面對各個事件,希望提供多元的視角,豐富日後從事歷史研究的素材,也坦然接受各方指正,使真理愈辯愈明。
昆輝先生所口述的篇章,雖然是其個人的從政經歷,但事實上,這許多也正是台灣致力於政治民主化、國家主體化過程中,遭遇來自外部與內部挑戰的關鍵段落,這些段落串成了這三十年來台灣的發展演進,從而可以令人進一步思索:新時代的台灣,在前人努力所創造的既有基礎之上,將如何持續前進。
身為著者之一,以及30年來一路旁觀,先生的思想價值體系,落實在具體實踐上,這條軸線一以貫之,少見偏移,甚至連權變的幅度都非常有限,如此堅定、頑強,經常時候,成了不太能打折扣的繩準,如今重新回顧,恐怕也會讓不少政治人物為之赧然吧!
期望在2018年初將這本傳記付梓,是昆輝先生一開始的交付,慶幸我們一起努力達成了。這是先生與夫人結縭60週年的日子,他說:希望用這本書向牽手報告,這麼多年來,他在外面有在努力做一點事情。
這樣的真情,於公於私,咸令我讚嘆。是為記之。
鄒景雯
口述歷史是一種搜集歷史的途徑
2016年秋天,第三度政黨輪替的幾個月後,已經卸下台聯黨主席重擔的黃昆輝先生,邀我到立法院附近見面商談。當時,昆輝先生已經受邀出任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從學界來,又回到他熱愛的教育領域去,應該是最閒適自在的時刻。
黃董事長事前沒說明緣由,大家坐定閒聊了一段時間後,他才以非常試探、慎重的眼神,客氣地提起,他想把這麼多年來,在政治上經歷過的一些事情徹底說清楚;特別是過去遇到的若干爭執,基於各種理由,他選擇保持緘默,沒有機會完整講述,現在應該是時候了。
認識昆輝先生,大約是1988年間的事,那時他才出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未久,是李登輝初接總統大位所任命的第一批青壯代政務官;至今仍然深刻記得,在那個新舊並存、驚天動地的大時代,昆輝先生予人的第一印象,是一派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的意氣風發,很能代表著國民黨體系第一次誕生本土領導人,給所有人帶來無限夢想的社會氛圍。
這些彷彿近在眼前的畫面,一晃眼,不料已經30年過去,而記憶的盒子一但開啟,可不得了,跳出的是一連串目不暇給的大小歷史片段,整個過程,剛好是台灣政治從高壓禁錮被解放出來,最生猛活潑的階段,因此真像是掉進了時間長河,久久無法上岸。
作為一個一直在新聞第一線的觀察者,對於許多事件的面向,已經較遠距離的一般人看到的更多,然猶有許多被遮蔽的死角,無法一覽無遺、盡窺堂奧。因此當昆輝先生,這位親身在歷史現場的局中人,試圖要揭開他所擁有的決策黑箱,見證若干關鍵時刻的實際真偽時,換做任何人,應該都是非常興奮的。因為,任何事件的重新構築,必然是拼圖式的搭建,每一塊線索都不宜偏失,何況,屬於昆輝先生的這一塊拼圖,既是決策者,也是執行者,質與量均屬非常,倘若缺少了,不僅首尾倒置,事不成事,作為投身台灣政治的工作者,他也有責任要留下紀錄。
第一時間,我就建議採取口述歷史的途徑與態度,來莊重處理每一段回憶與觀點,因為,這一路走來,昆輝先生因職務的關係,經歷過太多的事情,這些經過紀錄的原始材料,絕對具有史料的成分與價值;甚且,可能觸及的人事物,現在多仍存在,足供立即比對、考據、驗證。即使發行後可能引起爭辯,都非常珍貴,不管對於豐富歷史的真相,或是學術研究的來源,絕對會是貢獻。
在這樣的共識下,昆輝先生深受鼓舞,願意投下精神、耗費心力,詳細述說他所經手的重大政策形成與轉折,我則以聽﹁故事﹂的心情,對照過去累積的採訪認知,反覆斟酌,適度提問,儘可能補足目前坊間所欠缺的視角。美國學者Donald A. Ritchie 在其著作《Doing oral history: a practical guide》中,對口述歷史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定義,也就是:以錄音訪談的方式,蒐集口說記憶,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昆輝先生的這本傳記,依照口述歷史的規格進行,自2016年底到2017年底,整整一年間,經過密集的訪談,全程錄音,詳實記載後,並且約訪數位事件當事人進行補充,交叉出屬於昆輝先生以及與其共事者一致的、對於事實真相的看法。
初稿完成之後,再經昆輝先生多次補充說明,提供寶貴資料,又做修改更正,甚至再約談當時的政策執行者查詢,以完備敘事脈絡。全程是以認真、求實以及負責任的自我要求,忠誠面對各個事件,希望提供多元的視角,豐富日後從事歷史研究的素材,也坦然接受各方指正,使真理愈辯愈明。
昆輝先生所口述的篇章,雖然是其個人的從政經歷,但事實上,這許多也正是台灣致力於政治民主化、國家主體化過程中,遭遇來自外部與內部挑戰的關鍵段落,這些段落串成了這三十年來台灣的發展演進,從而可以令人進一步思索:新時代的台灣,在前人努力所創造的既有基礎之上,將如何持續前進。
身為著者之一,以及30年來一路旁觀,先生的思想價值體系,落實在具體實踐上,這條軸線一以貫之,少見偏移,甚至連權變的幅度都非常有限,如此堅定、頑強,經常時候,成了不太能打折扣的繩準,如今重新回顧,恐怕也會讓不少政治人物為之赧然吧!
期望在2018年初將這本傳記付梓,是昆輝先生一開始的交付,慶幸我們一起努力達成了。這是先生與夫人結縭60週年的日子,他說:希望用這本書向牽手報告,這麼多年來,他在外面有在努力做一點事情。
這樣的真情,於公於私,咸令我讚嘆。是為記之。
鄒景雯
內容連載
前言
1988年,蔣經國總統辭世,李登輝總統繼任,開啟了台灣民主化的新時代。李總統續命俞國華組閣,我進入內閣擔任政務委員,開始參贊政務,到2016年,辭去台聯黨主席,這中間有兩年回大學教書、到美國擔任訪問學者之外,大約25年的時間所做的工作,皆與台灣主權的維護、台灣主體性的提升、台灣國家認同的增進,多多少少相關。
在政務委員期間,同時依例兼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秘書長,聯繫海外學人,與民運人士有所接觸,並提供支援;1991年以政務委員兼任陸委會主委,統籌處理大陸事務,開啟兩岸政府授權中介團體協商談判,處理兩岸交流衍生的事務性問題,歷經了1992香港會談、1993的辜汪會談,以及1994年的千島湖慘案。
1994年底,奉命出任內政部長繼又兼中選會主委。內政是國政之首,外交為內政的延長,所以內政非常重要,這時候我負責辦理台灣首屆正副總統的直選。當時海上糾紛頻傳,偷渡客猖獗,乃以內政部長身分督導警政署來防杜處理,維護海上治安。
1996年轉到總統府服務,總統府秘書長是總統府的行政首長,又是總統在行政系統的幕僚長(我常講總統有三位幕僚長,安全系統是國安會秘書長,軍事系統是參謀總長),當時負責協調院際政務,例如受命籌辦國家發展會議,兩岸關係議題在會中獲得了高度共識,十分難能可貴。我也盡力促成達賴喇嘛來台訪問,與李總統進行領袖級對話。在陪總統巡視偷渡客出沒地點時,有感而發於海防單位事權不集中,向總統建議成立事權集中的專責機構,即後來成立的「海巡署」。
2001年,到群策會擔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這時協助李前總統深化台灣民主,建構台灣主體性,提高台灣國家認同,推動國家正常化,包括設立李登輝學校,培育台灣政治人才,舉辦各種講座、國際研討會等等,也包括籌辦2005年李前總統到美國訪問,我們稱為台灣民主之旅。
1988年,蔣經國總統辭世,李登輝總統繼任,開啟了台灣民主化的新時代。李總統續命俞國華組閣,我進入內閣擔任政務委員,開始參贊政務,到2016年,辭去台聯黨主席,這中間有兩年回大學教書、到美國擔任訪問學者之外,大約25年的時間所做的工作,皆與台灣主權的維護、台灣主體性的提升、台灣國家認同的增進,多多少少相關。
在政務委員期間,同時依例兼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的秘書長,聯繫海外學人,與民運人士有所接觸,並提供支援;1991年以政務委員兼任陸委會主委,統籌處理大陸事務,開啟兩岸政府授權中介團體協商談判,處理兩岸交流衍生的事務性問題,歷經了1992香港會談、1993的辜汪會談,以及1994年的千島湖慘案。
1994年底,奉命出任內政部長繼又兼中選會主委。內政是國政之首,外交為內政的延長,所以內政非常重要,這時候我負責辦理台灣首屆正副總統的直選。當時海上糾紛頻傳,偷渡客猖獗,乃以內政部長身分督導警政署來防杜處理,維護海上治安。
1996年轉到總統府服務,總統府秘書長是總統府的行政首長,又是總統在行政系統的幕僚長(我常講總統有三位幕僚長,安全系統是國安會秘書長,軍事系統是參謀總長),當時負責協調院際政務,例如受命籌辦國家發展會議,兩岸關係議題在會中獲得了高度共識,十分難能可貴。我也盡力促成達賴喇嘛來台訪問,與李總統進行領袖級對話。在陪總統巡視偷渡客出沒地點時,有感而發於海防單位事權不集中,向總統建議成立事權集中的專責機構,即後來成立的「海巡署」。
2001年,到群策會擔任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這時協助李前總統深化台灣民主,建構台灣主體性,提高台灣國家認同,推動國家正常化,包括設立李登輝學校,培育台灣政治人才,舉辦各種講座、國際研討會等等,也包括籌辦2005年李前總統到美國訪問,我們稱為台灣民主之旅。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22折$82
-
二手書53折$200
-
新書78折$296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0
-
新書79折$301
-
新書85折$323
-
新書9折$342
-
新書9折$342
-
新書$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