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世紀的歐洲世界是什麼景象?如果有時光機器,你將看到黑死病(至少奪走三分之一的人口) 、戰爭、苛捐雜稅、腐敗的政府、失業軍人到處結夥掠奪、底層民眾起義造反、教廷分裂。而這一百年是歐洲從大一統基督教世界走向民族國家、主權國家關鍵的一百年。
在十四世紀,我們可以看到法國巴黎大學執歐洲學界之牛耳,它對教義做出的解釋會被其他地方所援用;我們也能看到十字軍的餘暉——團結歐洲基督教力量共同對抗來勢洶洶的奧斯曼土耳其。然而,這時期也有分裂的種子:英法百年戰爭(一三三七年至一四五三年)讓兩國民眾因為彼此的長期仇恨而產生對王室、專制君主的擁護,這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民族主義真相與緣起;教廷的分裂(一三七八年至一四一七年)給了世俗封建領主諸侯左右逢源的機會,當兩個教皇需要他人認可時,被迫不斷地讓步。這兩者都為民族主義的崛起、專制王朝培育了土壤。
這一百年,我們看到了教廷的貪腐,可是也有出身奧爾良的聖女貞德,這是一個神聖與腐敗並存的世紀。以此為例,說明十四世紀的歐洲反映了兩個相互沖突的圖景:一方面,這是一個十字軍、大教堂和騎士制度的時代;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墮入混亂與精神痛苦的世界。
塔克曼這本極具啟示意義的作品中不只審視了宏大的歷史主旋律,還深入到了家庭生活的細枝末節:童年是怎樣的,婚姻意味着什麼,以及金錢、稅收和戰爭是如何左右農奴、貴族和神職人員的生活的。她復原了中世紀驕傲的紅衣主教,學者,小販和神職人員,聖人和神秘主義者,律師和商人,以及最重要的騎士的生活;重塑了中世紀輝煌又混亂的生活圖景。
重要事件
寫作緣起:作者塔克曼是成長於一戰後的歐美世界(1912年生),而她眼中所及是失業、經濟大恐慌、法西斯主義的崛起流行;她向歷史叩問可有近似的時代可供借鑑,最終讓她找到歐洲的十四世紀。這個世紀的歐洲黑死病(至少奪走1/ 3人口)
、戰爭、苛捐雜稅、腐敗的政府、掠奪、貧民起義造反、宗教信仰分裂,可是卻能隨之誕生了「文藝復興」,並且「文藝復興」還是後來西方開創盛世成為全球主角的基石。因此,這個世紀的故事或許能給困惑於兩次世界大戰後的世人些許啟發。
得獎紀錄
本書於1980年榮獲美國國家圖書獎(Nations Book Award in History)
名人推薦
智慧、機鋒、卓越……一部歷史書寫傳統中了不起的作品——Commentary
出色的作品,審慎與通篇的嚴謹展現出的學院水準……塔克曼很高竿地告訴我們14世紀的真實景象……其成果無人出其左右。——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芭芭拉‧塔克曼其才華的顛峰之作……一部非常好看耐看、獻給大眾的歷史作品——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