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1666:一座偉大城市的浴火重生

倫敦1666:一座偉大城市的浴火重生
定價:490
NT $ 158 ~ 441
  • 作者:賀利思(Leo Hollis)
  • 譯者:宋美瑩
  • 出版社:貓頭鷹
  • 出版日期:2018-03-10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2623454
  • ISBN13:9789862623459
  • 裝訂:平裝 / 456頁 / 23 x 17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內容簡介

面臨絕路,他們全力思考出路
──從現代倫敦的誕生一窺英格蘭的政治與文化基因

一代人的才智與堅忍,在災害與憂患之中,閃爍發光。
翻轉英國命運,就看這關鍵半世紀。


「日不落帝國」不是一日造成的。倫敦在十九世紀成為歐洲最大城,透過軍事與貿易的影響力宰制全球,今日仍是世界最大金融中心與精英薈萃之地──透過跨國企業的金錢運作,延續往昔帝國的榮景。若我們追溯起源,給予英國首善之都今日面貌的,竟然是十七世紀的一群知識分子。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正遭遇體制巨變,教派與黨派林立,社會氣氛緊繃而詭譎。國會用「憲章」給王權戴上枷鎖,使英王查理一世不惜發動內戰,終獲叛國罪名處死問斬。史無前例的變局,將國家的命運拋入了未知的風中。

當此時,建城超過千年的倫敦已負荷不了急速成長的人口,這裡擁擠、髒汙、混亂而無規劃的違建林立。正是在此動盪而失序的年代中,誕生了即將革新倫敦面貌的一代人。他們將被後世譽為理性主義、啟蒙運動的先鋒。這群飽學之士,面對迅速變遷的世界,不滿足於古老的教條式知識,引領「自然哲學」的思潮,即現代科學之先聲。

他們在倫敦成立「皇家學會」各領風騷(王室又復辟了),透過觀察與實驗,找尋自然的真實面貌。卻沒料到,使他們能夠一展抱負的機會,卻來自一場滅頂巨災──接著前一年的大瘟疫,又襲來了1666年倫敦大火。出自深夜的布丁巷一間烘焙坊,冒出的火苗徹底失控,怒號著延燒了四天四夜,吞噬一萬三千餘棟房屋,將市中心夷為平地──幾乎使倫敦「不復存在」,而象徵王權榮光的聖保羅大教堂也受災而成了廢墟。

本書即描寫一群知識分子重建這座城市的故事,他們多才多藝、身兼多職:天文學家暨建築師雷恩(Sir Christopher Wren, PRS, 1632-1723)、鑑賞家和作家艾佛林(John Evelyn, FRS, 1620-1706)、思想家洛克(John Locke, FRS, 1632-1704)、醫師兼地產商巴彭(Nicholas Barbon, 1640-1698),以及人稱「倫敦達文西」的巧匠與天才科學家胡克(Robert Hooke, 以虎克定律、光的波動說和《微物圖誌》[Micrographia]知名,生物細胞的發現者)。

在眾人的奔走之下,從瓦礫堆中升起的恢弘設計,將承載倫敦這第一座現代都市的全新意象。容讀者藉著倫敦浴火重生的故事,一窺英國社會的斷代剖面,一個常民與菁英如何攜手建立的輝煌時代。雖聚焦倫敦一城一地,實則生動描繪出英國脫胎換骨的關鍵契機。

◎各界學者菁英感動推薦。
◎楊照專文導讀、推薦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賀利思(Leo Hollis)
一九七二年出生於倫敦。曾就讀石林學院,並於東安格利亞大學修習歷史。畢業後回倫敦,花了許多時間以行走的方式探索倫敦城,著有兩本關於倫敦與巴黎歷史行腳的書籍。本書是由他長久以來對十七世紀的興趣發展而來。他經常在《獨立報》、《週日電訊報》、《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及評論,並曾在BBC、國家地理頻道與英國第五頻道現身說法。現與妻子和兩個小孩居住於倫敦。

歡迎追蹤賀利思:medium.com/@leohollis 與 twitter.com/leohollis


相關著作:《倫敦的崛起:知識份子打造的城市》

譯者簡介

宋美瑩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學士、碩士,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藝術史碩士,諾丁罕泉河大學英文與藝術史博士。現任佛光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著作包括《陳第──文武雙全的古音學家》(台北幼獅,一九九五),英文學術著作《布雷克與版畫藝術(William Blake and the Art of Engraving)》(Pickering & Chatto, 2009);已出版譯作《推理莎士比亞》(貓頭鷹,二○一三)、《食滋味》(貓頭鷹,二○一○)。

 

目錄

推薦序 在知識運動浪頭上出現的城市——讀《倫敦1666》/楊照
給台灣讀者的信 世界第一座現代城市——倫敦/賀利思
前言
第一部 內戰時期的孩童
  第一章 有史以來英格蘭年輕人的最大危難
  第二章 無聲的革命
第二部 復辟時期倫敦的興衰
  第三章 復辟與復興
  第四章 雙城記
  第五章 「倫敦再也不存在了」
第三部 我將再起
  第六章 丈量城市
  第七章 勘測司令
第四部 現代倫敦的形成
  第八章 投機城市
  第九章 古老與現代
  第十章 政治的對立
  第十一章 革命前夕
第五部 倫敦再生
  第十二章 徹底摧毀,重新再造
  第十三章 倫敦革命
  第十四章 鳳凰崛起
  第十五章 終點
各章注釋
參考書目
圖片來源
中英對照表暨索引
 

▓推薦序
在知識運動浪頭上出現的城市——讀《倫敦1666》
楊照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倫敦當然也不是一天造成的。
  造成羅馬最主要的力量,或說羅馬這個城市顯現的主題,是帝國的榮光,和一份自覺的文明驕傲。在羅馬逐步建造的過程中,跟隨著帝國的擴張,有愈來愈多不同地方的資源匯注到羅馬來,也有愈來愈多不同社會的工匠參與建造,羅馬不斷長大,大到超過了其自身,轉變為帝國的中心,蓋起了「條條通羅馬」的大道,羅馬才算真正成立。
  而且羅馬的風華,明確依隨著希臘城邦,尤其是雅典的美學經驗發展出來的。那是羅馬的文明指導原則,帶給羅馬城統一的價值判斷依據,摒除了混亂,凸顯出羅馬的偉大。
  羅馬如此,那麼倫敦呢?作為另一個帝國――大英帝國的中心,倫敦得以塑造產生的背後力量又是什麼呢?這是《倫敦的崛起》試圖要解答的問題。
  而《倫敦的崛起》提供的答案,極其特別、極其有趣。倫敦是在十七世紀洶湧的知識潮流中興起的。在實體倫敦崛起之前,先有了想法,不是直接關於城市建設、城市生活的想法,而是更龐大的,關於整個世界如何構成的想法。
  《倫敦1666》從克倫威爾的革命和皇家學會的成立,兩件看來和城市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開始講起。順著書中敘述的開展,我們才慢慢理解了這中間的聯結――表面上間接、卻具有深遠影響的聯結。
  克倫威爾的革命,尤其是後來將國王查理一世處死的戲劇性場面,摧毀了一個過去習以為常的環境,同時也打開了英國人重新思考、重新認識生命基本狀況的機會。
  一套思考方法――演繹與歸納構成的邏輯――刺激出了新的哲學方向,更刺激出了新的科學探索。這是革命之前就在英國社會醞釀著,剛好應和了時代探索的需求;反過來說,革命打開的空間及革命創造的驚慌,又提供了這些形成中的知識可以派上用場的機會。
  從幾個站在知識前沿的人士開始,他們各自不同方向開發出來的興趣,在這段關鍵時間裡得以聚集在一起,形成了非正式的討論團體,再進一步轉化為固定、正式的「皇家學會」。學會的成立,是個重要的歷史里程碑,因為那不是一個團體、一個協會的開端,而是一整個知識運動的契機。
  十七世紀中葉,成了英國最具創造爆發力的一段黃金年代,也是英國從傳統走出來,戴上近代面貌的時代。今天我們看到、認識的倫敦,是在這樣一個激昂的歷史浪頭上推前而來的。
  人類很早就有了城市與城市生活,但近代城市是很不一樣的一種東西。近代城市聚集了空前眾多的人口,城市內部這些人口之間有著頻繁密集的互動,讓城市隨時在波動著,人與物在移動,進行交易與群眾活動,每樣東西都不會停留在原有的樣態上。城市外部,因應這些人口的短期及長期生活需求,必須和周圍廣大的鄉間土地組構出一個複雜網絡來。
  自然生長擴張的城市,不足以處理這樣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像倫敦這樣的大城市,除非進行改造,否則很快就會陷入運作失靈的困境。
  《倫敦1666》書中敘述開始時,倫敦就在這樣的困境邊緣,尤其和法國新打造的巴黎相比,倫敦是個令人尷尬的歷史遺物;然而到書末結尾處,倫敦就算沒有超越巴黎,至少也能和巴黎,或任何歐洲大城平起平坐了。這個浴火重生的城市,這時已經準備好迎接工業革命與大英帝國肇建,未來兩百年令人目不暇給的變化了。
  「浴火重生」不是一個比喻的形容詞,而是對倫敦崛起的忠實描寫,至少是部分描寫。先是遭逢一場讓教堂鐘聲都為之沉默的大瘟疫,接著又有一六六六年的大火。大火延燒好幾天,倫敦變成了一座大烤爐,火燒過後,倫敦的建築毀壞過半,更重要的,整個城市喪失了其居住的機能。
  倫敦必須重建!多麼幸運,知識運動的浪潮已經培養了足夠的想法,來進行倫敦的重建。不是在火後的廢墟上,隨機任由時間去長出另一個倫敦來。新的倫敦,既靠著之前查理二世復辟後,寬鬆的氣氛鼓勵的許多新觀念,給予基礎的規劃;新的倫敦,同時也是一個試驗誕生更多新觀念的溫床。
  《倫敦1666》因而講的,不是一個城市的故事,而是人類思考、知識力量發揚發達的故事,用這種方式,讓我們換個角度欣賞倫敦,領受倫敦的普世意義。

  楊照 作家、評論家。


▓給台灣讀者的信
世界第一座現代城市――倫敦
賀利思


親愛的台灣讀者:
  台北是二十一世紀很令人興奮的大都會,今天,它的天空高聳著雄偉的台北一○一,夜裡綻放的光芒閃爍整個首都。這是現代、創意、革新與工業的城市,在在證明著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實驗,也是證明我們尖端能力的一個故事。今日的台北當然不是故事的結束,未來的城市正在這座代表性建築的四周築起,並以令人興奮與意外的樣式,展現在我們眼前。
  什麼是現代的城市?它如何運作?為何而造?這些問題是我寫作你手上這本《倫敦的崛起》的起點。我認為倫敦是第一座現代城市,而這本書便是敘述它如何從過去脫胎換骨,使自己邁向未來的故事。故事是以一座中心建築為圓心來敘述,這座偉大的建築也就是由雷恩爵士所造,令人驚豔的聖保羅大教堂,可說是當時的台北一○一。我很好奇建築是否可能有屬於它自己的傳記,屬於它自己的生命,經過一番探尋,我找到一個遠遠超越教堂院區的故事。
  為了敘述這座建築的生命故事,我發現必須把它放在時代的脈絡裡來看,因此最後變成一個國家的歷史故事,而它正好是在面對革命與轉變的戲劇性轉捩點上。這也是一部關於建築、哲學、現代科學的誕生、資本主義的形成,以及帝國與啟蒙時代出現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關於人的故事,因為這些人是最早開始提出我們現在會問的問題的人。
  歷史是人所創造的,而這本書所出現的五個人――艾佛林、雷恩爵士、胡克、巴蓬、洛克――彷彿都穿越了三百多年的時空來與我們相會,儼然如生。他們都是非常真實的人物,努力想理解周圍的世界。對我們來說,他們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以誠摯的心,我深深感謝你閱讀這本書。

  於倫敦 二○一一年一月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32
    $158
  2. 新書
    75
    $368
  3. 新書
    79
    $387
  4. 新書
    79
    $387
  5. 新書
    79
    $388
  6. 新書
    85
    $417
  7. 新書
    85
    $417
  8. 新書
    88
    $431
  9. 新書
    9
    $441
  10. 新書
    9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