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

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
定價:320
NT $ 221 ~ 324
  • 作者:克莉絲堤‧古德溫
  • 原文作者:Kristy Goodwin
  • 譯者:邱珍琬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17-10-27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3281473
  • ISBN13:9789573281474
  • 裝訂:平裝 / 320頁 / 17 x 23 x 1.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數位習慣,
運用科技身心健康發展!
                          
  很多家長擔心這些科技會影響孩子身體的健康和身心發展,對於孩子花在看電視和玩iPad的時間覺得很有罪惡感,現代父母面對的孩子是還沒學會穿鞋和騎腳踏車前就已經在滑手機、拍照、玩電玩。只是當父母想把孩子手裡的3C產品拿走時往往是家庭大戰的開始。

  ◎本身是母親而且對兒童學習科技有研究的Kristy Goodwin博士,要告訴新手父母如何讓科技幫助你的小孩以健康安全務實的方式學習發展。她從全世界的研究告訴新手父母什麼科技小孩可以用,什麼科技是不建議小孩接觸。

  ◎透過學齡前幼兒發展的7個基礎,克莉絲堤•古德溫說明父母能如何幫孩子培養健康的數位習慣、運用科技保障孩子的身心發展。這本書可以幫助爸爸媽媽有自信的在數位時代養兒育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克莉絲堤‧古德溫  (Kristy Goodwin)

  
  作者在研究兒童學習發展之前曾擔任13年老師。幫新南威爾斯教育委員會研究新科技如何影響學生的學習。
 
  克莉絲堤‧古德溫常受邀在國際各大會議發表兒童教育相關的主題演講。

譯者簡介

邱珍琬


  筆名仞岡,美國德州理工大學諮商師教育博士,現任職於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著有《培養青少年獨立思考的能力:專業諮商師給青春期孩子的58封信》、《爸爸,我不會忘記你-心輔系教授記錄失智父親的生活點滴》、《讓家自由,讓自己愛-35個家庭諮商的故事》、《心理衛生》、《女性主義治療與實務》、《諮商理論與技術》等三十餘本;譯作有《傾聽──讓關係更美好》、《協助自傷青少年:暸解與治療自傷》等。
 

目錄

推薦的話  善用科技,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加分  林玫伶
推薦的話  讓孩子跟科技發展出健康的關係  洪仲清
推薦的話  3C時代,讓您更添增智慧的教養  王意中
推薦的話  與3C一起生活  廖笙光
自序 
 
第一章 障礙與科技迷思

第二章 年幼孩子發展的七個重要基石

第三章 基石一:依附行為與關係

在數位時代很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保護跟珍惜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第四章 基石二:語言
如果使用得當,且不侵犯孩子真實生活中面對面互動的機會,科技可以支持孩子的語言發展。

第五章 基石三:睡眠
我們孩子的睡眠模式跟習慣,受到許多數位科技的威脅。即使是輕微的睡眠負債,也可能會有長遠的影響。

第六章 基石四:遊戲
我們需要將網路遊戲視為另一種孩子可以遊戲的方式,它是一種有效的遊戲模式。

第七章 基石五:身體活動
在這個越來越需要久坐的世界,我們需要鼓勵孩子從事以及參與體能活動。

第八章 基石六:營養
科技藉由不健康食物的廣告、吃零食的習慣、與螢幕一起晚餐,以及造成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等方式,可能會妨礙孩子的營養。 

第九章 基石七:執行功能技巧
在數位時代,執行功能技巧的發展正在改變之中,因為我們遭受到感官刺激以及資訊的不斷轟炸,而啟動了我們較原始的腦部位。

第十章 發展健康的數位習慣

第十一章 維護孩子的健康


結論                       
科技小撇步
 

推薦的話
          
善用科技,為孩子的身心健康加分
臺北市國語實小校長、兒童文學作家  林玫伶

 
  幾年前我曾調查臺北某國小的學生使用電腦的情形,調查結果發現73%的學生家長同意讓孩子有限制的使用;15%的家長完全放任,不過問孩子使用情形;會指導孩子如何使用的,不到7%。進一步瞭解,多數家長以「限制使用」作為管教手段;對於「如何使用」以促進學習成長,不清楚也沒把握。
   
  雖然這個小調查僅針對電腦使用(本書則廣泛指各項數位科技產品),但也看得出當代父母在教養數位時代的孩子方法上,常常捉襟見肘。
   
  很高興有這本書的問世,解決了家長許多疑惑與困擾。有別於一般理念式的文章,本書特別值得推薦的特色如下:

  一、阻擋不是辦法,科技擋也擋不住:滑世代的孩子,數位科技對他們來說,如空氣一般自然,和手機、電腦、網際網路等工具的親密關係,和我們成人是不同的。教導在數位中長大的孩子,因為彼此認知和時代的差距,父母師長無法複製前一世代的教養方式,必須重新學習,而不是螳臂擋車。

  二、幾分證據說幾分話,不陷入科技迷思:針對人云亦云或基於理念的建議,不要跟著團團轉,要回到實證研究結果,看證據說話,既不膨風科技的功效,也不汙名科技的危害。例如有沒有建議每日使用螢幕的時間?科技會不會造就過動兒?電視遊戲對學習有害?這些作者都會教你打破迷思。

  三、鞏固七個成長基石,有所為有所不為:作者認為孩子發展有七大基石,包括關係與依附行為、語言發展、睡眠、玩樂、身體動作、營養和執行功能技巧。以這七個項目為前提,作者一一闡述科技可以扮演什麼角色,有些可以成為發展學習的支持,有些則需要有好方法離它遠一點。

  四、要善用科技,為身心健康加分:順著上述一二三點看下來,不難理解作者用心所在,即是要父母師長坦然迎接數位時代的來臨,一方面對科技有正確的觀念,一方面對教養有清晰的原則,當「七大基石 × 數位科技」時,有自信的讓科技潮水乘載孩子這葉扁舟,穩健的航向汪洋大海。
 
  臺灣國小教育界熟悉的國際測驗「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簡稱PIRLS),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EA)主辦,這項測驗主要的目的在研究不同國家教育政策、教學方法下四年級兒童的閱讀能力。有意思的是,本來這項測驗使用紙本施測,自2016年起增加了數位閱讀,即ePIRLS,意謂著國際上也正視數位時代孩子學習方式的變化,這不是數位「要不要」「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如何用」的問題。

  這一代的父母挑戰確實不小,數位科技浪潮襲來,幸有本書作為教養寶典,真是家長的好消息。

推薦的話
   
讓孩子跟科技發展出健康的關係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這幾年,很常被問到3C商品成癮的相關問題。但是深入剖析之後,同時也會發現,根本連大人自己都淪陷了,大人也離不開3C。此外,更是有大人為了方便照顧孩子(部分就是為了增加大人自己跟3C相處的時間),而把3C當數位保母使用。
 
  將來不知道還會有什麼改變人生活型態的科技問世,但大人自己現在就已經沒準備好了,更是不知道怎麼幫孩子跟科技發展出健康的關係。舉兩個書裡面的例子:

  「谷歌效應是一種現象,解釋了當我們相信上網就能找到,因而越來越不容易去記下一些細節。我們不去回憶事實及細節,反而會去回想谷歌搜尋(或其他搜尋引擎)上所使用的關鍵字和搜尋字串,作為稍後存取事實與資訊之用。」
 
  「科技癡呆描述的是我們過度使用科技產品,導致了認知能力的崩潰,就像是那些頭部受創或者是罹患精神疾病的病人那樣。孩子的『認知卸載』可能會導致推理與記憶技巧發展不完全。孩子只是卸載這麼多的事情給他們的數位產品,導致他們並沒有發展自己的記憶肌肉。」
 
  我談3C對人的影響時,有朋友分享,以前雖然沒手機,但很會記電話號碼。自從用手機輸入電話號碼之後,手機一沒在身邊,能想起來的電話號碼就有限。手機如果不見,除了很焦慮之外,也實際會造成生活的困擾。此外,導航的使用,也讓某些朋友過於依賴,導致規劃路線的能力變差。
 
  教育工作者對科技造成孩子的注意力困擾,幾乎成了某種共識。除了複製貼上,讓孩子寫某些作業根本不用動腦思考外,科技被認為讓孩子易分心,以及專注時間變短。
 
  其實大人小孩,都共同面對科技的衝擊,雖然對我們生活有許多幫助,但也可能讓我們走向失控(或已經失控)。除了我最關心的執行功能技巧之外,《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這本書還從依附行為與關係、語言、睡眠、遊戲、身體活動、營養等面向,來探討科技對現代人類的考驗。
 
  這本書不是只為了孩子看,更是要為了大人自己看。
 
  我就認識有家長,晚上熬夜追劇,睡眠不夠然後容易對孩子發脾氣,事情做不好,壓力更沉重,又更是犧牲睡眠追劇,催眠自己這樣能紓壓。這種幾乎是強迫性地,傷害自己的身體健康、親子關係、生活品質的行為模式,像跨出大步往地獄邁進。
 
  這本書很生活化,使用相當多研究資料,以及臨床實務方面的發現。有些負面影響雖然在研究上目前還未充分證明,畢竟科技更新的速度太快,但已經嚴重到需要我們警惕並採取因應作為。
 
  像是這本書提醒,「使用耳機也會對行人安全產生危險」,但常可以在路上看到戴著耳機的行人,還有些會一邊講電話。此外,「持續使用音量在七十五分貝以上的耳機,會造成永久的聽力損失」,這是很嚴重的事,但我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的時候,偶爾還會從鄰座傳來的聲音中,清楚聽到耳機裡正播放著什麼,而且當時的環境並不很安靜,恐怕音量已經超標了。
 
  這本書整理了很多實用的方法,像是如何保護視力、減少電磁波。也討論我們對科技的迷思,像是「今天數位時代的孩子,可以用科技同時做多項工作」,也同時舉出相關證據與事實,讓我們能自我調整,以及跟孩子制定科技使用家規時,有所依循。
 
  期待我們一起做好準備,讓科技是我們的好朋友,而不是任由自己與孩子沉淪。
 
推薦的話

3C時代,讓您更添增智慧的教養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
  

  我們都愛3C,但是卻怕孩子耳濡目染、有樣學樣也愛3C。3C產品一直都不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接觸。由於3C產品的數位內容複雜到無邊無際,而每個孩子的身心特質與發展速度也不盡相同,使用3C的條件也不一樣。因此,面對孩子與3C在交互作用下,可能出現的複雜排列組合。在給與不給之間,總是讓現代父母傷透腦筋、難以拿捏。

  然而,面對3C不該是全有全無,像開關切換的做法。既然,3C如潮水迎面而來,在不需要逃避的趨勢下,如何讓孩子從小與3C發展出良好的互動關係,就成了相當必要的一件事。習慣,是一種長期的行為模式。在時間的流動中,如何讓孩子在使用3C產品的習慣上,不至於出現偏頗、牽絆、依賴,而亂了成長的步伐與方向。這始終是父母在茫茫網海中,迫切尋覓的。

  誠摯為您推薦《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這是一本介紹非常細微、具實證研究,卻又實用易懂的作品。透過學齡前幼兒7項關鍵發展的認識,讓父母能夠更清晰地了解與衡量,3C產品如何在這些基礎發展上,展現他們的正負作用及影響。

  這讓爸媽在數位時代下,面對3C產品與教養依然能取得平衡與安心,而不至於落入痛苦的矛盾與掙扎。當智慧型3C產品,環繞在我們的生活中。閱讀《數位時代0-12歲教養寶典》,將讓我們更添增智慧的教養。

推薦的話
 
與3C一起生活
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  廖笙光 

   
  隨著科技進步的腳步越來越快,我們越來越無法使用「童年經驗」來帶孩子。電腦對我而言,最重要的是「鍵盤」,只要記得「組合鍵」操作根本一點也沒問題。但是我太太就不是如此,對她來說「滑鼠」才是最重要的,沒有滑鼠連電腦都無法控制,但我們年紀只差不到五歲。更何況是我的孩子們,基本上是「滑世代」的寶貝們。
   
  記得當寶貝三歲時,我們家裡換了一台五十吋的「低藍光LED電視」,耗費了好大的工程才安裝好。一打開電源,寶貝馬上眼睛一亮的往前衝,用他的小手指頭拚命在螢幕上滑來滑去,但是螢幕卻一點反應也沒有。他馬上也就失去興趣,自顧自地回去玩具,「觸控螢幕」才是他們心目中的神器。
 
  不論你是喜歡或討厭3C產品,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孩子們早已生活在「數位時代」。當生活環境改變,帶孩子的方式也要改變,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我們大人。新科技不一定是有毒的,而是看是否可以配合孩子的「發展需求」來使用,不然就是有害的。就像是廚房裡的「鹽巴」一樣,善加使用可以增添食物風味,過度使用卻可能導致高血壓,並不是簡單的給予或不給的問題。
   
  就讓我們一起放下心頭的焦慮,打開這書本透過腦神經科學的研究,讓我們深入了解在不同年齡時,該如何善用3C產品吧!

自序
 
  數位科技的角色在孩子生活中越來越重要的同時,許多父母會擔心也很困惑:決定孩子上網的時間該多少?接觸電視、觸碰螢幕、手機與電腦遊戲的程度又該多少才恰當?也要注意上癮或網路安全的議題。這也只是現代家長面臨數位困境其中的一些而已。
 
  在被詢及我們兒時的記憶時,我們大都會想起以往常常爬樹,沒有大人在旁邊時,在家附近奔跑、叫囂,或在紙箱上玩紙牌、搭房子的情景,而這些與我們在數位產品充斥的世界裡養育自己孩子截然不同!對大多數的父母而言,是很令人害怕的!
 
  作為家長,運用我們自己的童年作為參照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面臨的一些親職情境及決定都與科技有關。小時候,我們盯的是蒼穹、卻不是螢幕!我們的父母簡直無法體會我們現在面對的數位困境,我們的父母唯一需要做的決定就是:讓我們看多少電視?而那個螢幕是緊貼著牆壁、也只有一些節目可看,而不是可以偷偷地塞在睡衣裡或是藏在媽媽的手提袋裡的螢幕產品!
 
  今天,電視僅僅是父母親需要協助孩子管理的許多數位產品之一。除了有五花八門的數位螢幕供他們選擇之外,科技也一直在變動與翻新,這更增加了我們這些家長的困惑與不知所措。在我們好不容易感覺可以掌控那個吸引孩子的科技時,新的科技又出來蠱惑我們的孩子了!
 
  更糟的是,健康專家與媒體彼此矛盾的建議不斷地轟炸我們,受歡迎的建議常常是基於理念而非研究結果,因此迷思與錯誤名詞就蓬勃發展。一方面,別人告訴我們要避開或減少孩子曝露在螢幕前或使用科技產品的機會,因為可能會造成孩子腦部與身體的傷害;另一方面,別人又鼓勵我們要在孩子還小時,介紹所有形式的科技產品給他們,這樣往後他們就不會在學校落後太多。
 
  即使在我們努力去找甚麼是對孩子最好的(通常是上網找),那些建議卻如排山倒海般襲來,不是互相矛盾的、就是不正確的。結果就造成科技迷思無止無休的循環,而且在用心良苦的家長間流傳不停!
 
  那些迷思像是:
  ●科技造成過動兒
  ●電視、觸碰螢幕與電腦遊戲對孩子不好
  ●嬰兒的DVD或莫札特的音樂可以刺激腦部發展、增進語言能力
  ●孩子不能從電腦遊戲中學習
  ●讓電視開著沒人看是可以的
  ●有所謂的安全螢幕使用時間量
 
  身為家長、研究者與教師,我個人也常常與這些迷思爭戰,也試著去解讀為何科技會影響孩子的發展。我花了很多時間閱讀與消化不同領域最新近的研究,試圖建立一個周全的圖像:到底哪些數位產品的運用與行為,對孩子的學習及發展是有效且具建設性的?而哪些是有害的?
 
  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的發現令我驚恐參半,這並不是說我們需要完全禁止或害怕科技(如果我們這麼做了,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恨我們),但是我們需要去仔細思考:科技是如何塑造我們孩子的早期經驗的?
 
  不管我們是愛它還是討厭它,我們的孩子早已生活在數位時代,禁絕數位產品並不是一個選項,我們需要一起來找出健康又有效的方法、讓科技在他們的生活中發揮重要功效,同時也保留他們童年的聖潔純真。

  這本書提供家長甚麼
 
  為了讓我們在與孩子一起使用科技時做最好的選擇,我們需要取得有關孩子發展與腦科學如何發展、以及探索科技世界的最新進資訊與研究。

  這正是本書將會提供的:有研究基礎的資訊,還有許多實用的小方法,用來協助家長們了解如何在數位時代(不需要摒棄iPad、斷了wi-fi的無線網路或拔掉電視插頭)教養我們的孩子。
 
  這本書不會告訴家長們對(0-12歲的)孩子該怎麼做,套句科技名言就是-沒人喜歡被監控。相反地,本書會協助家長如何在遨遊數位世界的同時,做出審慎且每日必做的決定。
 
  我也會分享孩子發展的七大重要基石,勾勒出科技是如何來支持或扼殺以下項目:
  1.關係與依附行為
  2.語言發展
  3.睡眠
  4.玩樂
  5.身體動作
  6.營養
  7.執行功能技巧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可以提供家長們平靜的心靈,知道我們孩子的數位習慣對他們的健康與發展沒有損害。有研究依據的一系列小方法、小玩意與工具,也可確保-讓我們年幼的孩子,有機會在他們一出生就承接的數位世界裡,好好學習與茁壯。
 

內容連載

★為什麼「我們」的螢幕習慣是這麼的重要
 
一個最近的神經科學對鏡像神經元的發現,可以協助我們解釋為什麼我們的嬰兒與孩子會模仿或者是「鏡像」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們的鏡像神經元是神經細胞的一個網路,佈滿我們的運動神經,而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模仿或鏡像每一件所看到的事情。將所觀察到的行為儲存在腦袋裡,當我們稍後需要表現這項工作或行為的時候,就會從腦裡取用。
 
這就是為什麼身為人類,我們可以很快地學得一些技巧。我們從出生開始就會與其他的人類互動、模仿他們正在做的事。事實上,研究已經顯示:才出生十五分鐘的嬰兒都能夠模仿父母親伸舌頭(並不是因為他們肚子餓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孩子會扮演電影裡面的一些超級英雄跟童話人物——也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要非常小心,注意我們的孩子到底從電視、電影、電動玩具、網站或應用程式裡面吸收了些什麼。他們腦袋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來模仿的。
 
我們孩子模仿角色行為的能力,會影響數位時代的許多親職面向,尤其是我們在孩子身邊使用科技產品的習慣。我們使用數位產品的習慣(經常檢視手機、或是花很多時間猛看電視),一直在被孩子吸收與模仿。
 
★科技在孩子發展過程中的可能危害
 
孩子出生後的前五年是腦部發展的關鍵時期(請看以下的「早期腦部發展」圖表)。被使用且重複使用的神經路徑會被強化,沒被使用的則會被摒棄。
 
有鑑於孩子在年幼時就接觸科技產品,而且使用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需要去思考:接觸數位產品會如何改變他們的基本腦部結構?我們需要去思考:孩子早年使用數位產品的經驗,對他們整體的發展、健康與福祉,都會產生相當強有力的影響。
 
早期腦部發展
 
●八成孩子的神經路徑(腦部的連結)在三歲的時候已經形成。
●每秒鐘有七百個神經連結形成。
●神經的連結是經由孩子的經驗與他們所成長的環境之間的複雜互動而形成。
●這些腦部的連結會建立基本的腦部結構,而這也決定了孩子接下來的學習、行為、社交與健康的結果。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69
    $221
  2. 新書
    7
    $224
  3. 新書
    75
    $240
  4. 新書
    79
    $252
  5. 新書
    79
    $253
  6. 新書
    79
    $253
  7. 新書
    79
    $253
  8. 新書
    79
    $253
  9. 新書
    85
    $272
  10. 新書
    9
    $288
  11. 新書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