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青少年期的英文adolescence源自拉丁文adolescere,意思是「長大」。青少年期始於青春期的身體與荷爾蒙變化,終於成年後的獨立自主,是一段充滿變化的時期:荷爾蒙與身體的變化、社交環境的變化、大腦與心智的變化。
青少年期特別常見的行為改變,包括冒險行為增加、尋求新奇刺激、受到同儕影響。青少年的這些典型行為是與生俱來的適應過程,有助於他們成為完全獨立的成年人,不只古今中外,在其他動物身上也都能看到。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Socrates)曾寫下:「他們粗魯無禮,藐視權威,對長者不敬,喜於鍛鍊場所閒談。」約一百年後,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則形容「少年缺乏對性慾的自制力、期望總是反覆無常、既激昂又衝動……少年這個年紀對友人最為忠誠」,突顯出青少年期是一段激烈情緒起伏不定的時期,也是人生中社交生態充滿變化的時候。
長久以來,大家都認為人的大腦在兒童期就停止發展了。然而,過去20年來,掃描大腦的相關研究都顯示,在整個兒童期和青少年期,甚至是成年初期,人腦不論是結構還是功能都會持續成長發展(see Tamnes et al. 2017and Fuhrmann, Knoll and Blakemore
2015)。涉及感知與運動的感覺皮質與運動皮質會比其他腦區更早發育成熟,例如前額葉、頂葉、顳葉的皮質,後者負責更高層次的認知歷程,到了20、30多歲還會持續發展。
當大腦、身體、社交環境正發生重大轉變時,心智也是如此。諸如規劃、抑制不當行為、特定記憶方式等認知能力,在青少年期也會持續改善。這些認知能力獲得提升,將讓青少年具備認知方面的工具,得以思考自己是誰、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未來。這是成為獨立自主大人的必經之路,卻也為正在發育的個體帶來了新的壓力。有些青少年也可能會容易受到難以控制的情緒所影響,或是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症、憂鬱症、飲食失調。不過,由於青少年的大腦發展格外容易受變化所影響,因此讓人生的這段時期充滿了學習和創造的機會,也讓人為介入和恢復原狀化為可能。
我研究青少年的大腦和行為已經17年了,經常有人問我,這些研究結果對養育和教導年輕人來說代表什麼。身為認知神經科學家,我覺得自己不夠格提出相關建議,也一直在找有沒有哪本書能從養育和教導的角度出發,解讀最新的科學研究。這本書完全做到了。作者群用令人信服的清楚表達方式,闡述這門科學,再將相關科學研究應用在青少年行為與發展的實例中。當青少年想花更多時間跟朋友玩、冒險、熬夜,你都是如何應對?你該擔心他們花了多少時間在社群媒體上嗎?他們為什麼不在適當的時間上床睡覺,又為什麼早上很難及時爬起來去上課?焦慮的情形要到什麼程度,才需要尋求專業協助?那像憂鬱症和自我傷害的其他心理健康問題呢?與青少年一同生活或合作的人都會碰上一些青少年的相關問題,本書便針對這些常見問題提出深刻見解,以及要如何解決的建議。
三位作者皆為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加總起來,與年輕人和其家庭合作的經驗,可說是相當豐富。在這本開創性著作中,她們提供綜合三人的專業經驗,協助父母和老師採取適當行動。青少年期對青少年本身可能就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波濤洶湧時期,對負責照顧他們的人來說亦是如此。這是一本寫給父母、老師、任何協助青少年的人的手冊,但還不光是如此,因為書中的每個議題都具有嚴謹的科學證據。作者群都小心翼翼,不過分賣弄數據,也在科學尚未證實的地方語帶保留。但只要有證據,本書便會據此說明科學研究的結果、青少年期的大腦和心智如何改變,以及可以如何積極利用這些知識協助年輕人大放異彩。
──莎拉–潔恩.布雷克摩爾博士
英國皇家生物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Biology, FRSB)
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 FBA)
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認知神經科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