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基興博士
現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台大畢業,取得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博士後,教書與博士後研究。回國後曾在台大化工所兼課、服務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曾任公益《科學月刊》社理事長、曾任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曾受世界衛生組織一主席推薦到《自然》期刊主辦「挺身維護科學獎」。著作包括《電磁恐慌》、《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基因改造的美麗與哀愁》、《在信仰之外》。
林基興博士
現為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研究員。台大畢業,取得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博士後,教書與博士後研究。回國後曾在台大化工所兼課、服務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曾任公益《科學月刊》社理事長、曾任環保署「非游離輻射預警機制風險評估小組」主席。曾受世界衛生組織一主席推薦到《自然》期刊主辦「挺身維護科學獎」。著作包括《電磁恐慌》、《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基因改造的美麗與哀愁》、《在信仰之外》。
目錄
推薦
序曲
第一章 宏觀世局與國運
一、自己國家自己救
第二章 對科技的認知
一、基改科技的福祉與風險
二、核電科技的福祉與風險
三、電磁科技的福祉與風險
四、小結:為何不解科技者當道?
第三章 三雄橫掃科技
一、環保運動得失
二、媒體的虛實
三、民代越幫越忙
四、小結:好動機+正確知識
第四章 理性抬頭
一、「自然」的本質
二、人性的本質
三、科學的本質
四、恐懼:演化趕不上文明
五、標示與否?
六、公權力何在?
七、自己健康自己顧
八、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九、小結:知識+明辨思考
曲終
參考文獻
序曲
第一章 宏觀世局與國運
一、自己國家自己救
第二章 對科技的認知
一、基改科技的福祉與風險
二、核電科技的福祉與風險
三、電磁科技的福祉與風險
四、小結:為何不解科技者當道?
第三章 三雄橫掃科技
一、環保運動得失
二、媒體的虛實
三、民代越幫越忙
四、小結:好動機+正確知識
第四章 理性抬頭
一、「自然」的本質
二、人性的本質
三、科學的本質
四、恐懼:演化趕不上文明
五、標示與否?
六、公權力何在?
七、自己健康自己顧
八、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九、小結:知識+明辨思考
曲終
參考文獻
序
序曲
「兩邊看法如此不同,真叫人無所適從。那社會大眾、政府政策又將何去何從?」
以上是某社會領袖,在知道「2016年,百位諾貝爾獎得主支持基改」後的感嘆,因她才剛從反基改者學到相反的觀點,而信以為真;現在的她快「精神(認知)錯亂」了。
類似地,2013年,經濟學者馬凱之文〈分裂的「知識分子」是分裂國家的禍根〉,感嘆學者選擇性地發一面之詞,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令非專業者不知所從;國家百廢難興,因力量投入對抗而相互抵消。
筆者服務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親睹發展科技的困境與希望,例如,當年,李國鼎政委的心志:「我生在憂患環境,塑造了我的人格,自然把國家歷史的恥辱帶到個人心境深處,影響我一生的志業,使我對國家的觀念和責任牢不可破。我希望國家進步的心很急切:『人家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不幸地,就在發展近代科技略有基礎後,在三個科技議題上,不少反對者鼓吹甚力,而媒體與民代也跟著恐慌與抗爭,結果,傷害個人健康、社會和諧、國家進步甚巨。瞭解實情的科學家,當不忍見此慘狀,而需出面澄清相關科學知識。
筆者努力公益,常想《櫟園書影》所說:「昔有鸚鵡飛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爾雖有志意,何足云哉?』對曰『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科學家隨時不可或忘,所有科技作為,最關心的總是人類福祉,則我們心力的成果,將是人類的祝福,而非詛咒。
─ 愛因斯坦,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演講,1931年
危機就是轉機嗎?1859年,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歷史小說《雙城記》,開場的引言: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何事長向別時圓?
「兩邊看法如此不同,真叫人無所適從。那社會大眾、政府政策又將何去何從?」
以上是某社會領袖,在知道「2016年,百位諾貝爾獎得主支持基改」後的感嘆,因她才剛從反基改者學到相反的觀點,而信以為真;現在的她快「精神(認知)錯亂」了。
類似地,2013年,經濟學者馬凱之文〈分裂的「知識分子」是分裂國家的禍根〉,感嘆學者選擇性地發一面之詞,各是其是、各非其非,令非專業者不知所從;國家百廢難興,因力量投入對抗而相互抵消。
筆者服務於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親睹發展科技的困境與希望,例如,當年,李國鼎政委的心志:「我生在憂患環境,塑造了我的人格,自然把國家歷史的恥辱帶到個人心境深處,影響我一生的志業,使我對國家的觀念和責任牢不可破。我希望國家進步的心很急切:『人家能,我們為什麼不能』。」不幸地,就在發展近代科技略有基礎後,在三個科技議題上,不少反對者鼓吹甚力,而媒體與民代也跟著恐慌與抗爭,結果,傷害個人健康、社會和諧、國家進步甚巨。瞭解實情的科學家,當不忍見此慘狀,而需出面澄清相關科學知識。
筆者努力公益,常想《櫟園書影》所說:「昔有鸚鵡飛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入水濡羽,飛而灑之。天神言『爾雖有志意,何足云哉?』對曰『常僑居是山,不忍見耳!』天神嘉感,即為滅火。」
科學家隨時不可或忘,所有科技作為,最關心的總是人類福祉,則我們心力的成果,將是人類的祝福,而非詛咒。
─ 愛因斯坦,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演講,1931年
危機就是轉機嗎?1859年,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的歷史小說《雙城記》,開場的引言: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何事長向別時圓?
內容連載
第一章 宏觀世局與國運
1971年10月25日,臺灣被趕出聯合國(圖1-1-1)。
這非「單一」打擊,因同時也要退出重要的附屬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海事組織、國際電信聯盟、萬國郵政聯盟、世界氣象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原子能總署等;遑論各國紛紛斷交。
當時國人亟需鼓舞;例如,1972年,描述追求理念的美國勵志暢銷書《天地一沙鷗》(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中譯本大受歡迎。隔年,傳播該理念的流行歌〈海鷗〉,其歌詞「海鷗飛在藍藍海上,不怕狂風巨浪……飛得越高看得越遠,它在找尋理想」,大快人心。
一、自己國家自己救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臺灣斷交,猶如屋漏偏逢連夜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唐詩人,〈黃鶴樓〉
199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賽馳(Frederick Seitz)博士(圖1-1-2),由美國物理學會出版自傳《在科學前緣》中,提到他與德州儀器公司董事長海格第(Patrick Haggerty),當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
1979年,美國卡特總統決定與臺灣斷交,此舉在臺灣引起相當大的憂慮,部分原因在於害怕美國完全拋棄臺灣。之前,中國嘗試以軍事武力奪取臺灣,但是失敗了,這就讓人擔心危險仍然存在。海格第和我提議,我們組織一個顧問組,讓臺灣知道,許多美國人支持臺灣。
─ 賽馳,行政院前首席科技顧問
(1) 風雨飄搖中
相對地,在國內,李國鼎政委想邀聘美國科技專家,來擔任我國的顧問,並藉由美國的全球戰略關係而橋接世界。第一次科技顧問會議於1980年1月舉行,邀5位外籍顧問與國內產官學研五十餘人參加。
該次會議成果豐碩,更由於新聞媒體的重視與報導,給國內民心士氣極大鼓舞。這為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成立帶來喜訊,也將美國中止外交關係的陰霾一掃而空。
─ 李國鼎,1980年第一次顧問會議後(圖1-1-3)
當年的一些領袖,為風雨飄搖國家奮鬥的事蹟,實在令人動容,例如,1973年,經濟部長孫運璿建議倣傚韓國的「科技研究院」,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圖1-1-4),突破政府法規限制,邀聘傑出專家回臺研發。當時備受立委反對,責難不已。終於成立後,孫運璿因此被尊稱為「工研院之父」。
1971年10月25日,臺灣被趕出聯合國(圖1-1-1)。
這非「單一」打擊,因同時也要退出重要的附屬機構,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糧農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國際海事組織、國際電信聯盟、萬國郵政聯盟、世界氣象組織、國際勞工組織、國際原子能總署等;遑論各國紛紛斷交。
當時國人亟需鼓舞;例如,1972年,描述追求理念的美國勵志暢銷書《天地一沙鷗》(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中譯本大受歡迎。隔年,傳播該理念的流行歌〈海鷗〉,其歌詞「海鷗飛在藍藍海上,不怕狂風巨浪……飛得越高看得越遠,它在找尋理想」,大快人心。
一、自己國家自己救
1979年1月1日,美國與臺灣斷交,猶如屋漏偏逢連夜雨。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崔顥,唐詩人,〈黃鶴樓〉
1994年,美國國家科學院前院長賽馳(Frederick Seitz)博士(圖1-1-2),由美國物理學會出版自傳《在科學前緣》中,提到他與德州儀器公司董事長海格第(Patrick Haggerty),當年「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氣。
1979年,美國卡特總統決定與臺灣斷交,此舉在臺灣引起相當大的憂慮,部分原因在於害怕美國完全拋棄臺灣。之前,中國嘗試以軍事武力奪取臺灣,但是失敗了,這就讓人擔心危險仍然存在。海格第和我提議,我們組織一個顧問組,讓臺灣知道,許多美國人支持臺灣。
─ 賽馳,行政院前首席科技顧問
(1) 風雨飄搖中
相對地,在國內,李國鼎政委想邀聘美國科技專家,來擔任我國的顧問,並藉由美國的全球戰略關係而橋接世界。第一次科技顧問會議於1980年1月舉行,邀5位外籍顧問與國內產官學研五十餘人參加。
該次會議成果豐碩,更由於新聞媒體的重視與報導,給國內民心士氣極大鼓舞。這為行政院科技顧問組成立帶來喜訊,也將美國中止外交關係的陰霾一掃而空。
─ 李國鼎,1980年第一次顧問會議後(圖1-1-3)
當年的一些領袖,為風雨飄搖國家奮鬥的事蹟,實在令人動容,例如,1973年,經濟部長孫運璿建議倣傚韓國的「科技研究院」,成立工業技術研究院(圖1-1-4),突破政府法規限制,邀聘傑出專家回臺研發。當時備受立委反對,責難不已。終於成立後,孫運璿因此被尊稱為「工研院之父」。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9折$450
-
新書9折$450
-
新書9折$450
-
新書93折$465
-
新書95折$475
-
新書95折$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