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版序
謹以這本二版《臺灣區域海洋學》作為臺大海洋所創所五十週年賀禮。
地球表面積71% 是海洋,以陸地和海洋面積的比例來說,大家都是「島民」,因此直接也好、間接也好,所有人的生活都跟海洋有所關連:90% 的國際貨運走海路,全球暖化增加的熱量有90% 被海洋吸收,地球上50% 的氧氣是海中浮游植物行光合作用產生的,占總人口數44% 的人居住在距離海岸150
公里以內的陸地。人與海的關係密切無庸置疑,有識之士於是乎倡導保護海洋、永續發展、永續經營海洋的理念。然而有句話說:「我們無法保護我們不懂的東西」(We can’t protect what we don’t understand.),即在付諸環保行動之前,必須充分明瞭我們要保護的對象。在95%
的海洋尚未被徹底探索過的事實下,大家對海洋其實非常陌生,遑論保護她,因此從看海、懂海到護海,就是海洋學家們甘冒生命危險、忍受暈船之苦,鍥而不捨地出海探測、研究海洋的動機所在。
海洋科學不是門「立竿見影」的科學,動輒需要二、三十年以上且極為專注的研究,才得以對其中某個現象有所領悟,因此海洋研究的重要性易為人所輕視。尤其在3C 產業當道,AI
蔚為時尚的臺灣,做什麼事都要老百姓立即有感,導致像海洋研究既耗錢又耗時的學門,雖然能展現國力,但仍需國家傾力支持,於某些方面確實是難以討好政客和一般大眾。而另方面在政府高喊海洋立國、海洋環保、永續利用海洋資源與能源的口號之下,大家又不得不重視全方位的海洋研究,這時候就凸顯這本《臺灣區域海洋學》帶給我們的海洋科學知識,其實是讓我們一點一滴了解海洋、協助大家實踐這些口號的後盾。當氣溫節節上升、化石燃料枯竭、沒電、沒乾淨水源,3C
及AI 頓時無用武之地,屆時相信老百姓就會對我們現在為什麼要研究海洋有感。
在大家的努力下,《臺灣區域海洋學》這本書可以說是集五、六十年來,我國海洋學界在臺灣海域探測所得之精華而成的一本(也是第一本)「我們自己的」海洋學教科書。四年前初版1,500
本,承蒙各界愛戴與支持,已銷售一空,算是給了作者們一點小小的激勵。在臺大海洋所前輩、臺大出版中心及許多讀者的鼓舞下,作者們於是決定針對首版內容之不足,補強編纂及更新本書內容。第一章緒論之中,增加說明海洋研究船貴重儀器中心在海洋探測工作裡所扮演的舉足輕重角色,並強化海洋資料庫的現況說明及未來的發展;第三章海洋地球物理加強了各小節的內容;原第四章物理海洋環境因內容大幅增加,所以增加一章,分成第四章臺灣附近海洋物理環境與第五章臺灣附近海水運動概況部分,增添了水下聲學、長期氣候變化、波浪特性、近岸與河口海洋動力、小尺度運動等內容;原第五章現為第六章海洋化學,內容小修;第七章海岸及淺海海洋生態系(原第六章)小幅增添內容;第八章浮游動物群聚(原第七章)改寫頗多,更換及增加了許多由資料庫整編生物資料加值而出的最新成果;第九章底棲生態系統(原第八章)小修;第十章(原第九章)在海洋生物多樣性的架構上增加了演化和保育的內容。各章節都或多或少地更新了其中圖表,力求清晰與推陳出新。然而誠如戴昌鳳教授在初版序言中所述,海洋研究範圍與知識淵博,本書內容主要為臺大海洋所同仁們所熟悉的研究領域,無法含括海洋學的全部範疇。換句話說,為求一本全方位的《臺灣區域海洋學》,大家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不僅如此,大家也不要忘了有高達95%
的海洋尚待我們去探索。最後,若讀者對本書內容有任何批評與指教,還請不吝賜予,您的回饋與寶貴意見是本書不斷充實、向前進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