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智慧穿戴從被谷歌眼鏡引爆至今,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整個智慧穿戴產業快速經歷了從0 到1 到N
的搭建過程。對於智慧穿戴這個產業的理解,也經歷了一個時間過程,從大眾的陌生到大眾的關注,尤其是對於可穿戴設備產品的應用。從產業本身層面來看,整個產業還處於一個需要梳理的過程中;從產業鏈技術本身層面來看,整個產業鏈技術環節則還處於一個探索的過程;從產業研究層面來看,也處於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這從我所出版的專著就能看出這個軌跡。
從最初,也是全球智能穿戴領域被稱為開篇之作的《智慧穿戴改變世界——下一輪商業浪潮》到之後在台灣出版的《穿戴式裝置時代——第四波工業革命來襲》,再到後來的《可穿戴設備:移動互聯網新浪潮》《可穿戴醫療:移動醫療新浪潮》、《智能穿戴:物聯網時代的下一個風口》,以及最新出版的《預見:智能穿戴商業模式全解讀》,整個產業研究過程也是一個從淺入深的過程。
而出版《智慧穿戴大解構:引爆下一輪商業浪潮》這本書,主要是想梳理這幾年對於智慧穿戴產業一些關鍵問題的思考。本書主要從五個面相來探討關於智慧穿戴產業,分別為談產業、談產品、談技術、談事件、談應用,總括來說這本書更像是關於智慧穿戴的百科全書,希望能夠對大家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於這本書的內容到底有多精彩,附上一部分觀點以利大家更清楚瞭解。
1.在智慧穿戴領域,我認為,當下也有一些迷霧需要廓清。因為這個行業的方向,是由國外大公司在引導,中國本土企業大多數是追隨他們,但是一旦進入別人的發展邏輯,中國本土智慧穿戴產業方向有可能走偏。
2.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定義可穿戴設備的話,那就是:「連接人與智慧設備的鑰匙」。這也正是可穿戴設備與手機以及其他智慧硬體之間最核心的區別,就在於人與物之間的資料化連接,這是手機無法做到的,只有可穿戴設備可以實現。
3.智慧穿戴簡單的理解就是感測器穿戴,指包括人與物在內的一切智
慧化活動。也可以理解為產業智慧化相關載體產品的總稱,所涉及的領域遍佈整個物聯網所覆蓋的範圍,包括人體、環境、工業、農業、家居、汽車、軍事、航空航太等。當然,在學術層面的名詞定義為物聯網的終端物理載體。
4.伴隨著智慧穿戴產業鏈技術的升級,智慧型手機終將被智能穿戴設備所終結,而且這事情的發生絲毫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
5.可穿戴設備真正的價值在於對人體感官功能的拓展,也就是說借助於可穿戴設備讓我們的生理、心理,以及我們的感官能力獲得了延伸與拓展,這才是可穿戴設備真正的價值與意義,也是顛覆的根本所在。
6.當手機被可穿戴設備取代之後,大資料的作用與商業化價值將會放大,同時會帶動人工智慧與雲計算的發展,當然還有生物識別技術。儘管今天我們基於手機的一些所謂金融支付創新,比如手機錢包等移動互聯網的金融支付工具,對於可穿戴設備而言都只是個過渡產品。
7.可穿戴設備的價值不僅僅是移動互聯網的價值入口,而且在下一輪的商業浪潮中,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行業,要想與人進行連接,就必須借助于智慧穿戴這把人體鑰匙才能有效開啟。
8.可穿戴設備真正的價值在於將人的動態、靜態各種行為與生命體態特徵資料化,這種變化所帶來的不僅是顛覆人類生活、商業的方式,而是能真正意義上實現移動醫療,或者說智慧醫療。
9.智慧穿戴產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產業,它不是單純的互聯網產品,也不是單純的硬體產品,而是一個以人、設備、智慧三者融合的產品,所以不能簡單地以互聯網的思維去思考智慧穿戴產品,也不能簡單地以硬體的思維來思考智慧穿戴產品,而是要抓住智慧穿戴的核心,就是與人綁定,並為人提供更為有效、便捷的生活方式。只有理解了可穿戴設備的本質,才能讓我們在產業商業化路徑的思考中不至於迷失。
10.物聯網時代與PC 互聯網或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相比有個革命性的變化,那就是計算能力由前端向後端轉移。前端硬體不再承載著資料的運算與處理工作,只承擔著採集、呈現、交互的工作,一切的運算向後端的雲端計算平臺轉移,這是一個從0 到1 的跨越。
11.如果說,傳統互聯網的載體是PC,移動互聯網的關鍵載體是智慧型手機,那麼物聯網的核心載體就是智慧穿戴設備。物聯網時代的生活,最基本的目標就是萬物相連、萬物數據化;借助於可穿戴設備將人與整個智慧穿戴設備連接起來,由此構建起一張龐大的物聯網。
12.我有一句話要提醒智慧穿戴產業的從業人員,由於市場對於可穿戴設備有比較高的期待、期望、關注,因此我們更加需要以冷靜、務實的態度來打造我們的產品。
13.可穿戴設備從出現至今一直在爭議中發展,看好也罷,唱衰也罷,總之可穿戴設備產業的發展不會因為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波折而停滯。
本書由陳根著。陳道雙、陳道利、林恩許、陳小琴、陳銀開、盧德建、張五妹、林道娒、李子慧、朱芋錠、周美麗等為本書的編寫提供了很多幫助,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由於水準及時間所限,書中不妥之處,敬請廣大讀者及專家批評指正。
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