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東亞系暨比較文學系講座教授 王德威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特聘教授兼所長 范銘如
專文推薦
從中國到台灣、從戒嚴到解嚴、從殖民到媚外
各種文化、雙元史觀的融合與轉型
走出象牙塔的知識分子,從文學閱讀中探索、
觀察文學如何再現台灣社會,進一步檢驗當代人文精神
民主運動的展開,政治改革的翻轉,國際形勢的挑戰,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使整個社會再也不可能停留在戒嚴時期的寧靜與安定。學校的圍牆,再也抵擋不住變革力量席捲而來。知識分子留守在書窗裡的安頓,也不復存在。在知識實踐的時代,所有的思考者與書寫者似乎受到要求,如何把靜態思維化成具體行動。這恰恰就是當代知識分子所面臨的挑戰,也是檢驗人文精神的最佳時期。
而在閱讀中,我們發現文學容許我們看見女性受到歧視,原住民受到汙名化,農民工人受到剝削,同志受到扭曲。在靜態的文字之間遊走,終於激發讀者的批判行動。而這樣的批判,正好與我們所高舉的人文精神相互吻合。從文學閱讀中探索當代台灣人文精神,正是本書書寫的主要企圖。
本書重新探討文學對當代社會所帶來的衝擊。鼓勵讀者透過文學閱讀,進一步探索戰後台灣社會、政治、文化的演變。觀察文學如何再現台灣社會,如何從封閉的黨國體制走向開放的民主改革,如何使邊緣族群、性別、階級獲得發言權,從而進一步干涉政治權力。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高雄。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著作等身,主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革命與詩》;詩評集《詩和現實》、《美與殉美》;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現代主義及其不滿》、《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以及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灣新文學史》,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台灣文學批評學者的研究典範。
相關著作:《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
陳芳明
一九四七年出生於高雄。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立中興大學,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任教,同時成立該校台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著作等身,主編有《五十年來台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余光中跨世紀散文》等;政論集《和平演變在台灣》等七冊;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革命與詩》;詩評集《詩和現實》、《美與殉美》;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現代主義及其不滿》、《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以及學術研究《探索台灣史觀》、《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台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灣新文學史》,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台灣文學批評學者的研究典範。
相關著作:《很慢的果子:閱讀與文學批評》《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
目錄
推薦序
板塊與潮汐 王德威
隱形的力量 范銘如
緒論 什麼是人文精神?
第1章 面對台灣歷史傷口:一個歷史與文學的角度
第2章 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對決
第3章 殖民地與崇洋媚外的根源――帝國中心論的觀察
第4章 民主運動解放了什麼:七○年代的反思
第5章 誰先解嚴:文學或政治?
第6章 女性文學的意義:從人權立場出發
第7章 原住民文化的窺探:內部殖民的拆解
第8章 同志文學與台灣民主
第9章 和解為什麼可能
第10章 雙元史觀的建構及其實踐
第11章 本土.在地化.民族主義
後記 當前人文學的危機
板塊與潮汐 王德威
隱形的力量 范銘如
緒論 什麼是人文精神?
第1章 面對台灣歷史傷口:一個歷史與文學的角度
第2章 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的對決
第3章 殖民地與崇洋媚外的根源――帝國中心論的觀察
第4章 民主運動解放了什麼:七○年代的反思
第5章 誰先解嚴:文學或政治?
第6章 女性文學的意義:從人權立場出發
第7章 原住民文化的窺探:內部殖民的拆解
第8章 同志文學與台灣民主
第9章 和解為什麼可能
第10章 雙元史觀的建構及其實踐
第11章 本土.在地化.民族主義
後記 當前人文學的危機
內容連載
走出象牙塔
文學作品只是屬於靜態的文字嗎?它只是限於藝術審美的領域嗎?或者,它竟只是創作者之間的文字遊戲嗎?這個議題已經存在許多人的觀念或偏見裡,好像已經鑄成定論,那樣牢固地進駐在學術界裡。文學研究者曾經受到強烈質疑,而且也不時被指控:「文學不能治療感冒,也不能治療香港腳。」是這樣嗎?好像理工科技才是真正的知識,是非常實用的學問。然而理工領域,如天文學、物理學,也不能治療感冒與香港腳。學術界對文學領域的偏見,並非真正理解文學的核心價值。長期以來,我希望換一個角度,重新探討文學在當代社會所帶來的衝擊。在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開授了兩個學期的課程,名稱是「文學與當代台灣人文精神」。這個課程設計,在於鼓勵學生透過文學閱讀,進一步探索戰後台灣社會、政治、文化的演變。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具體寫出一冊專書,仔細觀察文學如何再現台灣社會,如何從封閉的黨國體制走向開放的民主改革,如何使邊緣族群、性別、階級獲得發言權,從而進一步干涉政治權力。
台灣社會曾經把學術研究視為象牙塔,這是許多人的看法,很少有人對這樣的概括反駁或抗拒。象牙塔(ivory tower)是一個西方舶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對知識分子抱持高度的貶抑。學者把自己關在象牙塔,也並非是罪大惡極。如果一個社會陷入混亂的意識形態鬥爭,或捲入惡劣的政治權力爭奪,學者反而可以獲得一個清楚思考的位置。所謂知識分子,是從英文的「intellectuals」翻譯過來的,意味著從事思考的人,可以實踐知識於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或家國。這個名詞,跟中國傳統的士大夫截然不同。士大夫在西方被譯為「literati」,指的是經過科舉考試的士大夫官僚(scholar-bureaucrats)。士大夫可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卻可以掌握權力,統治天下。這種畸形現象,曾經在中國延續數千年之久,使得民間與官方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文學作品只是屬於靜態的文字嗎?它只是限於藝術審美的領域嗎?或者,它竟只是創作者之間的文字遊戲嗎?這個議題已經存在許多人的觀念或偏見裡,好像已經鑄成定論,那樣牢固地進駐在學術界裡。文學研究者曾經受到強烈質疑,而且也不時被指控:「文學不能治療感冒,也不能治療香港腳。」是這樣嗎?好像理工科技才是真正的知識,是非常實用的學問。然而理工領域,如天文學、物理學,也不能治療感冒與香港腳。學術界對文學領域的偏見,並非真正理解文學的核心價值。長期以來,我希望換一個角度,重新探討文學在當代社會所帶來的衝擊。在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開授了兩個學期的課程,名稱是「文學與當代台灣人文精神」。這個課程設計,在於鼓勵學生透過文學閱讀,進一步探索戰後台灣社會、政治、文化的演變。現在時機已經成熟,可以具體寫出一冊專書,仔細觀察文學如何再現台灣社會,如何從封閉的黨國體制走向開放的民主改革,如何使邊緣族群、性別、階級獲得發言權,從而進一步干涉政治權力。
台灣社會曾經把學術研究視為象牙塔,這是許多人的看法,很少有人對這樣的概括反駁或抗拒。象牙塔(ivory tower)是一個西方舶來的名稱,在一定程度上,對知識分子抱持高度的貶抑。學者把自己關在象牙塔,也並非是罪大惡極。如果一個社會陷入混亂的意識形態鬥爭,或捲入惡劣的政治權力爭奪,學者反而可以獲得一個清楚思考的位置。所謂知識分子,是從英文的「intellectuals」翻譯過來的,意味著從事思考的人,可以實踐知識於他所賴以生存的社會或家國。這個名詞,跟中國傳統的士大夫截然不同。士大夫在西方被譯為「literati」,指的是經過科舉考試的士大夫官僚(scholar-bureaucrats)。士大夫可以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卻可以掌握權力,統治天下。這種畸形現象,曾經在中國延續數千年之久,使得民間與官方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二手書64折$230
-
新書7折$252
-
新書79折$283
-
新書79折$284
-
新書79折$285
-
新書85折$306
-
新書85折$306
-
新書85折$306
-
新書88折$317
-
新書9折$324
-
新書$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