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序
賽門.西奈克的千禧世代現象
2017年元旦假期剛結束,我正苦思如何為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的新書TOGETHER IS BETTER取個好一點的中文書名時,隔壁間同事突然大叫:「TOGETHER IS BETTER
的外文版在博客來網路書店即時榜上賣到第五名!」我知道這本書自去年九月出版以來,一直高居AMAZON語錄類書籍排行榜第一名,但是,連台灣網路書店也賣得這麼好,真是不可思議。無疑的,也為我們即將推出這本書的中英對照版《在一起,更好》打了一劑強心針。
仔細探討新書大賣緣由,原來是賽門.西奈克在Inside Quest《千禧世代在職場上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的訪談被大家瘋狂傳閱,台灣多位部落客也在他們的部落格上推薦,並連結新書資訊。B.C. &
Lowy就說:「隨著千禧世代(1984年之後出生的年輕人)慢慢步入職場,市面上的管理書籍也開始關注如何掌握七、八年級生的心理,及如何管理這些在社群媒體環境中長大的一代。賽門‧西奈克這位激勵演說家精準、動人、激勵人心的分析,一起追溯這些難題的根源,以及企業們該如何跟這這群職場新血一起進步。」
《經理人月刊》網路版也在一月四日,由編輯吳孟純整理了一篇西奈克對千禧世代的分析,標題是「耐心是整個世代需要修煉的課題;Simon
Sinek:年輕人的問題不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文中歸結年輕人動不動就想辭職的原因是:「1.失敗的家庭教育,導致千禧世代對自我的失落;2.科技與社群媒體成癮,讓年輕世代缺乏練習與人面對面交流的能力;3.過於便利的生活讓年輕人缺乏耐心,撐不過成功前的平淡;4.缺乏具有領導力的企業環境,讓年輕人無法學習彼此合作,營造自信心,提供成就感。」
西奈克發現他的訪談突然被海內外人士瘋狂傳閱後,立刻在自己的臉書上做了回應。他說,他應該是觸動到千禧世代的敏感神經,所以反應特別激烈。由於每次演講都有人問他如何管理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很多人批評1984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很自戀、自我感覺良好、不專注、自我中心、懶惰。他才開始進行調查,跟年輕人交談(包括高中生、大學生或是剛畢業投入職場的人),傾聽他們,了解他們。結果發現千禧世代的年輕人最困擾的就是人際關係,他們擔心自己沒有社交能力,他們很孤獨,很容易沮喪,甚至很多人輕生。不少人以為這是他們自己的問題,聽完西奈克的分析後才知道這是時代的問題,也才勇於向外求救。
西奈克說,有些人以為他是在為千禧世代開脫,其實不然。千禧世代有他們的時代背景;就像經濟大蕭條時代的人都很勤儉,甚至吝嗇;嬰兒潮世代的人則因為越戰和尼克森總統的關係,對領導者缺乏信心。他只是希望目前的企業管理人更了解千禧世代的養成背景,以同理心來對待他們,跟他們一起進步,一起解決困難。不過真正能夠解決問題的,還是在千禧世代本身,他們要勇於承擔,自己負起責任。他們必須走出去,找到同伴,一起去尋找願景。而這一段補充正是《在一起,更好》的主題。
書中,西奈克用三個主角來代表人生的不同階段;用操場代表我們服務的機構;用操場老大代表我們的主管。西奈克並沒有用完整的故事來敘述三個人是怎麼追尋願景,他只是用很簡單的語錄,配上生動的插圖來說明追尋人生旅程的必要。他尤其強調,很多事情一個人是做不來的,一定要找到同伴,互相幫助。在路上,大家一定會遇到困難,但是,只要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大聲說出來,別人幫助我們的機會也會增加。團隊不是一群一起工作的人,團隊是一群相互信任的人。
而在三人追尋他們的願景時,領導者如何從旁協助也很重要。「領導不是大權在握,領導是在照顧那些託付給他的人」,領導者真正的價值不是從他們做的工作來衡量,真正的價值是從他們怎麼啟發別人去做有意義的事。
擔心語錄及插圖無法表達某些領導管理深意,西奈克特別在書後針對重點句子做註解,強調領導是一種日常的練習,跟鍛鍊肌肉一樣,領導力會越練越強。領導人越強,身旁的人就會變得更強,到那時候,就好像變魔術一樣,獨自面對的艱困挑戰,靠團隊才能輕易解決。
2017是很特別的一年,國內外都充滿了未定之數,這時候更需要大家同心協力一起面對,一起解決。「一七」的諧音就是「一起」,能出版這本書是很快樂的事,能跟團隊一起努力更是幸運。
(文/遠流出版五部總編輯 林馨琴)
導讀
大多數人過的都是因緣湊巧的人生──
事情怎麼發展,我們就怎麼過。
人生想要有所實現,就要過得有目標。
「你的人生要幹嘛?你現在在做什麼?」
「你有目標嗎?有願景嗎?你有想清楚,自己為什麼做現在在做的事嗎?」
大概每個人都有認識的朋友,正在為這些問題傷腦筋。答案似乎很難找,也不確定。
雖然切入未來的途徑有很多,但是有一種方式能大大增加我們享受這趟旅程的可能:跟我們信任的人結伴同行。
我們能試著獨力發展成功的事業,或是靠自己營造快樂的人生,但我們幹嘛這麼做呢?
在一起,更好!
知名激勵演說家賽門.西奈克融匯了他在世界各地所汲取的智慧,寫了一則溫暖感人、圖文並茂的故事;以相當意想不到的方式來闡述「在一起,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