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第四版)

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第四版)
定價:670
NT $ 637 ~ 765
  • 作者:Clara E. Hill
  • 譯者:林美珠田秀蘭
  • 出版社:學富文化
  • 出版日期:2017-02-14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6571339X
  • ISBN13:9789865713393
  • 裝訂:平裝 / 508頁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馬里蘭大學教授Clara E. Hill所著暢銷教科書《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之第四版修訂,是適用於大學部以及研究所低年級生學習的基本助人技巧。作者Hill描述了此三階段助人模式的目標以及理論基礎,分享學習助人技巧的有用提示,並協助讀者學會倫理實務以及文化差異之意義。Hill也挑戰學生去討論成為助人者的歷程及理由。

  在這個最新版中,增加了以下的內容:
  ․增加自我覺察以及文化覺察之章節。
  ․增加挑戰個案的多種方法。
  ․每個章節最後都附上研究小品,以凸顯相關的實證研究。

  本書另有加值活動,像是相關網頁資源(pubs.apa.org/books/supp/hill4),提供講師及老師最新的輔助資源,還有兩份助人三階段模式的DVD《助人技巧的實務》以及《夢工作的實務》。

  這本助人技巧的書是我採用過的教科書當中相當實用的一本,也大概是目前有關諮商技巧的學習架構中對學生來說容易學習的模式。透過Hill的助人技巧三階段模式,我在課堂上可以有組織有系統的介紹每項精微的諮商技巧,帶領學生一同探究助人技巧的奧妙。──林美珠,國立東華大學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助人過程可以很清楚地分為探索、洞察、行動三個階段。透過這三個階段,助人者以不同技巧與個案建立關係,協助個案進入內心世界,了解自己,接納自己;進而產生頓悟,豁然開朗;最後自然而然形成一股改變自己的力量,有所行動,並解決問題。此外,本模式涵蓋諮商理論三大取向,分別為人文取向、心理動力取向、行為及認知行為取向。作者對整個模式所包括的技巧均有精微的分析及實例演練,最後的統整也合乎邏輯而容易理解,很適合諮商心理等領域助人工作的初學者。在所有我接觸過的初學者用書中,是最佳選擇之一。──田秀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林美珠


  學歷--美國普度大學諮商師教育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田秀蘭

  學歷--美國愛荷華大學諮商師教育哲學博士
  現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
 
 

目錄

致謝  iii
關於作者  v
譯者序  vii
中文第四版序  ix
前言  xi

第一篇 概覽  1
第1章  助人工作之簡介  3
什麼是「助人」?  4
心理治療有效嗎?  5
助人的催化面  7
助人的問題面  9
人們何時會求助?  10
成為一個助人者  12
本書概覽  14
DVD  19
結語  20
說說你的想法  21

第2章  助人歷程的概覽  23
三階段模式的假設  24
三階段模式  26
催化的條件  32
助人歷程與結果模式  34
結語  47
說說你的想法  47

第3章  助人的倫理議題  51
普遍性的倫理原則  53
新進助人者的倫理議題  55
處理倫理兩難的議題  62
結語  64
說說你的想法  65

第4章  自我覺察  67
自我認識和自我洞察  68
提高自我聚焦的狀態  75
說說你的想法  80

第5章  文化覺察  83
文化的定義  84
文化的層面  85
助人歷程中的文化議題  87
倫理行為與文化的關連  88
成為一個具文化素養的助人者  90
助人者會有的文化議題困難  91
我自己的文化經驗  93
說說你的想法  94

第二篇 探索階段  97
第6章  探索階段的概覽  97
理論背景:Rogers的個案中心理論  100
探索階段的目標  110
探索階段的技巧  114
結語  116
說說你的想法  116

第7章  專注、傾聽與觀察技巧  119
專注、傾聽與觀察的概覽  120
專注、傾聽與觀察的文化議題  121
放輕鬆並保持自然,但具有專業性  122
促進專注的非口語行為  122
促進專注的潛口語行為  128
促進積極傾聽與觀察的行為  128
適切與不適切的專注、傾聽與觀察的例子  136
助人者在專注、傾聽與觀察上遇到的困難  138
結語  138
說說你的想法  138

第8章  探索想法與敘事的技巧  141
探索想法與敘事的理念背景  142
重述與摘要  143
想法的開放式問句與探問  150
想法的封閉式問句  156
相似性的表露  159
探索想法的技巧比較  162
說說你的想法  163

第9章  探索感覺的技巧  165
探索感覺的理念背景  166
處理情感時的文化考量  168
情感反映  169
情感的表露  184
情感的開放式問句與探問  186
澄心  188
情感探索技巧的比較  190
說說你的想法  191

第10章  探索階段的技巧統整  193
選擇目標以促進探索  194
選擇技巧來配合目標與意圖  195
落實探索階段的技巧  196
探索階段的過程  197
文化考量  200
進行探索階段的難題  201
克服難題的因應策略  205
探索階段的案例  207
說說你的想法  210

第三篇 洞察階段  213
第11章  洞察階段概覽  215
何謂洞察?  217
理論背景:精神分析理論  219
發展個案動力的概念化  227
洞察階段的目標和技巧  228
結語  230
說說你的想法  231

第12章  挑戰個案及培養覺察的技巧  235
挑戰的理念背景  236
挑戰的理論觀點  238
挑戰的類型  239
如何使用挑戰  250
使用挑戰時助人者經驗到的困難  252
說說你的想法  254

第13章  催化洞察的技巧  257
促進洞察的開放式問句與探問  258
解釋  259
洞察性的表露  274
說說你的想法  280

第14章  立即性  283
立即性的類型  285
使用立即性技巧的理念背景  286
如何使用立即性技巧  288
助人者使用立即性技巧的例子  291
使用立即性技巧時助人者會遇到的困難  292
說說你的想法  293

第15章  洞察階段技巧的統整  297
洞察技巧的整合步驟  298
使用洞察技巧時需特別注意的事項  304
文化方面的考量  305
助人者在洞察階段經驗到的困難  306
克服洞察階段困難的策略  308
洞察階段延伸互動的實例  309
說說你的想法  312

第四篇 行動階段  315
第16章  行動階段的技巧  317
行動階段的理念背景  318
行動的阻礙  319
哲學基礎  320
知道何時可進入行動階段的訊號  322
理論背景:行為和認知理論  323
行動階段的目標  327
行動階段所使用的技巧  328
說說你的想法  349

第17章  四項行動任務的工作步驟  351
放鬆  352
行為改變  356
行為預演  372
做決定  380
說說你的想法  386

第18章  行動階段技巧的統整  389
落實行動階段  390
助人者在行動階段經驗到的困難  392
克服困難的策略  395
說說你的想法  396

第五篇 總結  399
第19章  統整三階段  401
晤談管理  402
處理困難個案以及臨床情境  414
一個延伸互動的例子  422
結語  428
說說你的想法  428

參考書目  431
索引  457
附錄  463
回饋格式  508
 
 

關於作者

  Clara E. Hill在1974年取得美國南伊利諾大學的博士學位。她在馬里蘭大學開始她教學與研究的學術生涯。她目前的研究興趣是訓練治療師助人技巧、心理治療過程與療效研究、夢工作,以及質的研究。她曾經擔任諮商心理學期刊的主編(1993-1999)、以及心理治療研究北美學會的主席,並曾榮獲美國心理學會第17分支(諮商心理)的Leona Tyler獎以及終生成就獎(心理治療歷程與療效研究)、第29分支(心理治療)的傑出心理學家獎。她已經出版了超過一百七十多篇的期刊論文、以及數本專書,包括《治療師的技巧和個案成效:短暫心理治療的八個案例》、《心理治療中的夢工作》、《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助人技巧:實徵的基礎》、《心理治療中的洞察》,和《夢工作: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等。

譯者序

  來自馬里蘭大學的Clara E. Hill教授是諮商心理學研究領域的資深前輩,她早年著作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助人歷程與效果的研究,而這本《助人技巧: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可說是Hill教授從相關研究中發展出來的跨治療學派的助人模式與技巧。自從中文譯本2003問世之後,兩位譯者陸續地修訂過第二版,到現在第三版的修訂,每一改版,都可以發現作者不斷在更新諮商歷程與效果的研究近況,也不斷地在修正助人技巧的寫作架構。尤其是第三版與過去的版本在架構上有很大的修訂,這是讀者首先要知道的。

  這十年間,兩位譯者不僅在教學與實務訓練中使用本書所介紹的三階段模式,同時也在研究工作上持續驗證這三階段的助人模式。譯者發現這本書不僅對諮商工作新手的學習很有幫助,同時對教學者也提供了具體清晰的引導模式。兩位譯者在大學部二年級以及三年級學生的諮商技巧課程上使用這本書,也在全英文授課的國際學士班用過這本書的原文版,同時發現這本書對研究所以及大學部層級的學生都相當有用。對於想學習基本助人技巧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是必要的,而如果學習者想要進階地學習更多助人三階段模式的應用,還可以參考兩位譯者另一本譯作,來自相同作者的《夢工作:探索、洞察與行動的催化》。
 
  對於這本書修訂版的翻譯工作,兩位譯者花費了很長的時間,逐章節、逐頁、逐段落,甚至逐句逐字的校對以及做修改。我們發現修訂版的修改處很多,除了作者前言中所提的之外,其實每頁都有或大或小的修改處,兩位譯者也針對過去的讀者及使用者給我們的建議(例如:重要字詞附上原文)來做增補。

  這本書修訂本的完成,要感謝學富文化公司于雪祥先生的支持,還有許多這本書使用者的回饋與鼓勵。我們感謝魏琳恩、林佳慧以及其他學生對修訂版本初校工作鉅細靡遺的投入,讓這本書的修訂版能順利完成。最後,期盼這本書的出版能帶動國內更多助人技巧訓練與實務的交流與研究,讓國內的助人訓練工作邁向更專業更成熟的發展。

中文第四版序

  我很榮幸能為助人技巧第四版的中譯本撰寫序,很謙遜也很欣喜在台灣的夥伴們對這助人技巧專書感興趣。

  助人技巧的緣起,要回溯到Carl Rogers及個人中心心理治療。Rogers在1940年代的作品裡,指出治療者以重述方式做為個案的一面鏡子,讓個案能聽到自己所說的,並開始反思自己的想法及感受。藉由治療者不帶評判、同理、接納,以及用心地瞭解個案,Rogers認定個案能開始接納並了解自己。説也奇妙,Rogers相信也唯有透過接受,個案才會開始改變。

  之後Rogers修改自己的理論,建議催化的態度比特定的技巧(像是重述)要來得重要。但不少學者仍舊相信他早期所提出的特定技巧訓練還是很重要。在我的訓練裡,Carkhuff所提出的幾個特定技巧是可以訓練的。

  在1970年我研究所的第一年接受Carkhuff模式的訓練,之後每年在大學部及研究所擔任一次或兩次的整個學期的技巧教學。在擁有更多臨床經驗時,我進行治療過程的研究,同時也在課程中聽取學生的反應及疑問,這時我持續修改這個治療模式。具體而言,我相信技巧取向與催化態度和覺察個案動力的結合是很重要的。我們不是只教導技巧,而是要教學生在催化態度的氛圍中使用這些技巧。雖然催化的態度是比較難教的,但可以教學生觀察個案的反應,想想他們的感覺大概如何,並反思自己的感覺及反應。我們也教學生覺察個案的動力和將他們的主訴概念化,這樣學生可以符合個案需求來修正自己的模式。

  重要的是我們得注意這助人模式是在美國建立的,因此,助人者與個案共同探索自己的問題,獲得洞察,同時也做行為上的改變。這模式很明顯的是以西方的個人化為焦點,很強調情緒上的探索、自己的責任、清楚及開放的溝通,以及為自己做決定。
    將此一模式調整適用於亞洲文化,會是個挑戰。不容置疑地,這會比我想像的要有更多修改的方式。我曾經在台灣、中國以及南韓進行工作坊的訓練。接下來的觀點,會以我在這些國家的研究經驗作為基礎。

  探索階段似乎較容易轉化應用於東方。東方個案對探索似乎能有很好的準備,尤其是在想法的探索方面。然而在情緒方面的探索則較為困難,因為亞洲的文化態度較傾向於情緒上的內斂,所以較不似美國人善於表達情緒。很明顯地,情緒是普遍的,但在開放表達方面,則不太一樣。然而可能如同我和EunSun Joo的研究所發現,亞洲個案需要更多的準備和自我探索價值的教育。

  洞察階段對亞洲治療者及個案而言較容易引起焦慮。對個案提出挑戰或解釋,也許是冒犯個案,是不恰當的,特別是如果做得不夠敏感時。在東方文化裡,立即性也許是最難的技巧,很多的溝通經常是不直接的。也就是說,這些技巧在東方文化會很有用,但治療者在使用這些技巧時,需要非常溫和且用假設性的方式來使用。除此之外,治療師持續注意個案的反應,並依其做調整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個案變得安靜或是沒有反應,助人者也許就要試著使用探索或行動而非洞察階段的技巧。

  行動階段也許是三個階段中讓亞洲治療者和個案最覺得自在的階段,因為個案通常會期望從治療者那兒得到建議。但也很有意思的,亞洲文化中的行動建議與美國文化中的建議也許不同(詳Duan et al., 2012)。西方文化認為與個案的溝通不一定是要個案依照治療者所說的去做,東方文化也許認為治療者是以提供輔導的導師或老師立場來提供個案行動方式上的建議。

  由於在不同文化中的技巧也會有不同的意義,我建議華人治療師在使用和美國同樣的技巧時要十分小心。我能提供的最佳建議,就是學習如何將這些技巧修正以配合治療者及個案的需求。這些年來,我深信沒有「正確」的治療方式,我們需要在身為治療者覺得自在的能力範圍內修改自己所做的,以適合個案的需求。

  我希望你們跟我一樣,能發現這些技巧的學習是很有樂趣的,不論是學習者或是訓練者。我十分欣喜於學習者的成長及發展,從擔心害怕自己是否能使用這些技巧,到自信於能夠使用這些技巧來催化個案的探索、洞察,以及行動,也為這些學習者的成長發展感到十分值得。

  我也希望大家跟我一樣,發現助人是十分值得的。能擁有特權協助他人成長改變並發揮潛能,是這過程中的最佳感覺之一。

  同樣地,我鼓勵訓練者以及學習者從事研究,以檢視這些技巧在訓練以及助人過程中的使用效果。透過嚴謹的研究,我們得以開始回答很多複雜的問題,包括這些技巧為何有用以及如何訓練。也許更重要的是開始進行跨文化的研究,探索在不同文化之下個案及助人者對催化情境及技巧的使用及感受如何。

  祝福各位有個快樂的助人技巧學習旅程!

前言

  我之所以對助人訓練有興趣,是源自於我在大學部以及研究所教助人技巧的課程長達40年之久。當我第一次教這些課程時感到挫折,因為我找尋不到適合的、可以涵蓋我對助人的哲學,以及適合我學生需求的教科書。即使有,僅有少部分教科書將情感、認知、及改變歷程中的行為等的重要性統整起來;有些教科書雖然強調情緒但忽略了挑戰以及行為在促使改變上的角色;而其他則過度強調洞察但缺乏情感探索及行為改變等要素。有一些受歡迎的教科書只專注於問題解決,卻忽略了情感因素對個案表達、瞭解、以及改變生活中不如意事情的幫助。其他還有些書籍並沒有提供助人技巧重要的理論和實徵的基礎。受限於上述,我用我當過學生、老師、諮商員、督導、以及研究者的經驗來寫一本教導助人工作者的書,以幫助他們的個案探索情感、想法,對其問題產生洞察,而能朝向正向的行為改變。

  我的助人哲學

  這本教科書介紹一個整合性的模式,這是一個以實務,理論和研究為基礎的模式。要讓這個模式建立於實務和理論的基礎上,就要參考臨床家和理論家所清楚揭示出的豐厚理論為基礎,這一點是重要的。像Rogers, Freud, Bowlby, M.Erikson, Mahler, Skinner, Ellis, Beck,以及其他人,已經為我們提供什麼是人類的本質、諮商和治療中的改變機制是什麼、以及協助個體發揮潛能達到目標的技巧是什麼等卓越的看法。三階段模式奠基於這些理論家的貢獻,而讀者將會讀到這些人出色的觀點。

  這個模式包含三個階段:探索、洞察和行動。探索階段是以個案中心理論為基礎的(例如,Rogers, 1942, 1951, 1957, 1959)。洞察階段的基礎則是精神分析和人際關係論(例如,Freud, 1940/1949; Teyber, 2006; Yalom,  1980)。而行動階段則是根據行為取向的(例如Goldfried & Davison, 1994; Kazdin, 2013; Watson & Tharp, 2006)理論。這三個主要的理論會被統整於這個模式,因為這三個理論皆已被證實在幫助個案上是有效的(詳見Wampold, 2001)。

  我也將這一個模式概念化成一個助人的歷程,由瞬間的互動序列(moment-by-moment interactional sequences)所組成。助人工作者對他們想如何助人產生了意圖(intentions),這些意圖乃基於助人者對個案的瞭解以及希望和個案共同完成些什麼的當下想法;有了意圖,助人者選擇如何介入的口語以及非口語的技巧(skills);接著,個案對介入的反應(reactions)進而影響到他們對助人者的行為表現(behaviors)。因此,助人不僅包含外顯的行為,也同時包含助人者(例如,意圖)和個案(例如,反應)的認知過程。對意圖的覺察可以幫助助人者選擇有效的介入方式,此外,專注於個案對介入的反應也可以幫助助人者計畫未來的介入方式。

  最後,我致力於寫一本書,能同時對學生學習成為助人者提供支持以及挑戰。成為一個有效的助人者是一個令人興奮且具挑戰性的過程,對有些人來說,這樣的工作可被視為一種生活改變。我的學生被這樣的歷程所吸引,他們在學習技巧以及發展助人的信心間奮鬥,因而提出了一些具思考性的問題。因為本書焦點放在助人者而不是個案,我會提出許多問題,問題包括助人發展以及隨之而來的情緒和想法。

  這本書無法提供的

  我有必要釐清這本書所無法提供的有哪些。這本書並未試圖提供有關兒童、家庭、嚴重情緒及心理問題的諮商訊息,雖然這本書所教導的助人技巧是重要的,並且可以形成與所有這些人工作的技巧之基礎,但是在助人者有資格可以處理這些群體以前,他們將會需要更多更廣泛,更特殊的訓練。

  再者,我並未提到有關心理問題以及心理病理學的診斷,這兩個領域需要更多的訓練。我鼓勵助人工作者在發展基本助人技巧的知識後,能繼續於評估與心理病理學的訓練。我相信所有的助人工作者,即使是與健康的群體一起工作的,也要對嚴重的心理疾病有所瞭解。這個層次的知識允許助人者做適當的轉介,助人者只有當被訓練能協助時才與個案工作。

  本書的目標

  對於閱讀此書的讀者,我預設了一些目標。那就是在閱讀過後,學生能清楚整合性三階段助人模式的原理以及此模式背後的理論和研究基礎;讀者能夠瞭解助人的互動序列,包括助人者對介入的意圖、與意圖相對應的助人技巧、個案的可能反應與行為表現,以及助人者用來評估介入的方法。此外,讀者對於自己將成為一個助人者能有更多的瞭解,諸如對助人工作的想法、自己的能力、以及繼續成長之處。最後,我希望對學習助人的歷程灌注熱情──這是一種事業,能在我們一生中提供無數的挑戰以及酬賞。

  第四版的修正

  我從助人技巧的教學與研究中不斷修正這個模式,也獲得了許多學生們回饋給我覺得很有幫助的地方,這個模式看起來就像是有生命的東西,隨著教學經驗,我總能不斷發現我可以讓它更好的方式。第四版與前三版有以下的不同:

  ‧我增加了自我覺察的章節。即使之前的版本也有包含這個部分,但是我想特別強調這個主題對於助人者成長的重要性。

  ‧我也增加了文化覺察的章節。學生們一直非常渴望有更多關於助人時文化角色的資訊。雖然我們對文化的瞭解處於不是很成熟的階段,我們仍然需要覺察到文化的角色,還有敏銳的注意到在文化背景之下個案的反應。

  ‧我在相關的章節中增加了更多種讓助人者能夠使用挑戰的方法。

  ‧我繼續試著讓行動階段更加的清楚明瞭而且更容易使用。

  ‧在每個章節新增了研究資料的摘要,凸顯出這些研究結果如何強化我們在助人過程中對於助人技巧的瞭解。

  網路資源

  跟前幾個版本一樣,第四版也有一個相關的網站資源「教師與學生資源導覽」(Instructor and Student Resource Guide)(pubs.apa.org/books/ supp/hill4),相關於學生的部分是網路表格(PDF檔),可以幫助學生評估助人技巧以及助人者和個案的晤談(中文版詳見本書附錄)。網路格式同時包括情緒字詞一覽表,詳見示例櫥窗9.2(第9章)──學生們認為有這個一覽表作參考,對於助人關係建立的探索階段來說是很有幫助的。而這個學生網路資源也包括每章節最後的實驗室活動和練習活動,可提供下載。

  此外,有兩片示範三階段模式的DVD。《助人技巧的實務:三階段模式》是與一位有童年、飲食和自尊議題的個案工作,並闡明助人三階段。《夢工作的實務》──則是與一位有重複夢境困擾的個案工作,來說明助人三階段。這兩片DVD都可以從美國心理學會購得。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5
    $637
  2. 新書
    95
    $637
  3. 新書
    $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