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婆的力量:一介歐巴桑 × 十八年校園申訴案的心情軌跡

雞婆的力量:一介歐巴桑 × 十八年校園申訴案的心情軌跡
定價:380
NT $ 200 ~ 300
  • 作者:黃俐雅
  • 出版社: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 出版日期:2017-02-13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572851691
  • ISBN13:9789572851692
  • 裝訂:線裝 / 368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8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順著作者黃俐雅風格的文字就能周旋於[各種]校園、教室、房間,體驗[各種身分]的人與事的奇妙書籍。你也能化身為不默許弱勢遭到迫害的雞婆人,實際體驗雞婆力量得以展現的精髓。
  
  《雞婆的力量》將顛覆您對於校園、教室、教師令人安心的印象,直接帶您觀看另一面我們從未想像過的樣貌。
  
  人與人的差別究竟有多大?
  
  就聰明才智來說,或許大家沒太大差別。但如果就人的心究竟有沒有溫度來看,那可就天差地遠!而且絕對與身分、年齡、地位無關。
  
  本書搜羅人本教育基金會十八年來重要的校園申訴案例,真實事件中的每位大人都因為身分而握有對我們的孩子絕對保護照顧責任與權柄,一旦這些大人誤解扭曲了權柄的本意,我們的孩子就將只能躲在暗夜裡哭泣、而求助無援。
  
  爸爸媽媽,你跟親愛的孩子談過以下問題嗎:
  1.萬一開學,同學們早都學過ㄅㄆㄇ,只有他不會,而且老師說他不好,怎麼辦?
  2.老師到底可以摸我孩子身體的什麼部位?身體界線在哪裡?
  3.萬一老師真的對孩子亂摸怎麼辦?孩子可以怎麼辦?
  4.老師可以嘴對嘴餵他吃糖果嗎?
  5.萬一老師打人怎麼辦?是合法的嗎?
  6.如果孩子班上總有個身體臭臭、神情怪異的孩子,您怎麼跟孩子談?可以提供什麼樣的觀點與協助?
  7.萬一班上有個調皮得不得了的孩子被體罰得非常嚴重,比如罰站超過整堂課、被罰跪、被打得想逃跑,孩子可以怎麼應對?
  8.萬一班上有特殊氣質的孩子,他該用什麼樣的應對方式與之互動?
  9.幼稚園老師可以強迫孩子吃飯?限制孩子的行動嗎?
  10.幼稚園老師會用各種匪夷所思的方法整小孩到讓孩子不敢回家告訴您。您怎麼解讀孩子所發出的害怕上學的訊息?是,老師說慢慢就會好而不管他?還是認真聽懂看懂孩子所表達的?
  ......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問題,因為當您輕忽任何一個孩子正在學校遭遇的狀況,就是在拉遠您與他的關係,就是在鼓勵他成為一個冷漠、鐵石心腸的人!
  
  對此,您或許無可想像,那這些案例值得花時間一讀。唯有更多校園圍牆外的大人們都拿起本書,對校園的人事有更多理解、或是願意更進一步去了解。那些因為權柄而自我擴張、不畏被訴訟的扭曲大人,才可能有被我們看見與離開的一天。
  
  不論任何人,只要身邊有孩子在任何體制就學,這本「教戰手冊」都是居家必備書籍。
  
名人推薦
  
  誠心推薦──
  知名作家 小野
  江文瑜/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教授、詩人
  林佳範/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系主任
  郭凌豪/律師
  劉定基/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廖永來/前台中縣縣長,現任台灣手工業推廣中心董事長
  謝淑美/奧林文化&大穎文化總編輯
  蕭昭君/東華大學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副教授
  
眾多名人,誠心推薦

  
  史英/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捧著俐雅這本書,看著這些年來走過的足印,心中真是百感交集。說教育要改革,廿幾年來,這話誰都會說,但說來說去,都說這是體制的問題,結構的問題,資源分配的問題…好吧,誰也不能說那些沒問題,我們只是納悶,為什麼就不肯說是人有問題,人的思想意識有問題,體制內佔有巨大資源的人的所做所為很有問題?
  
  涂志宏/屏東縣中正國中校長
  過去的時代改變裡,她扮演了校園母親的角色,從愛自己孩子的小愛擴大愛別人孩子的大愛,每次見到她奔波校園,甚至會忘記她是人本基金會的副主任角色,這份堅強又柔軟的形象在解決校園事件中讓受害孩子與家長得到強大的依靠。
  
  張萍/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人本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裡說: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俐雅常常在出門演講前,大聲的幫自己打氣說:我要去愛他們了!
  
  謝國清/前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榮譽理事長、現任台灣家長教育聯盟理事長
  作者把他在「人本」所處理過的四十多個個案整理出來,雖說只有四十幾個個案,但其樣態卻是琳琅滿目,而這些個案並不是炫耀如何找學校麻煩?反而是在幫校長、老師及家長等,釐清真相後一起幫助孩子,而在釐清真相的過程中,一定會遭受到想隱瞞真相者的反彈,再加上「人本」對於那些有偏頗行為者向來不假辭色,就更令一些衛道者的反彈,而這也是我最無法理解的事情,因為假使孩子隱瞞事實,許多大人們不也會對他們不假辭色嗎?
  
  張國城/教育工作者、「台灣健檢書」作者
  「不是雞婆--是斬妖除魔。」
  
  郝廣才/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
  在黑暗的地方,點亮一根根蠟燭!
  
  馬成麟/曾任屏東縣家長協會理事長、現任監事
  經常面帶微笑的俐雅,多年來一直在為我們的孩子【尋找幸福】,也許歷程是平順的、也許歷程是艱辛的、也許歷程是火爆的、甚至歷程是危險的,她總是用溫柔的聲音、正確的言語、堅韌的態度、不放棄的毅力來完成這些旅程,我很敬佩她做了這一切,更感謝她給我們這些平凡的家長留下不凡的歷史紀錄。
  
  林佳和/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這個教育結構中,不論作為主體或客體、教育或受教育者、曾經或當下、璀璨或黯淡。俐雅副主任這本書,述說多少沈痛,但不應只觸動閱讀者一鞠同情淚,而是必須開啟「這個結構」一份子的自省,乃至行動,別無其他。尼采說:瘋狂少見於個人,但常見於群體,如果容忍故事繼續,不斷複製悲劇,那就不僅僅是個人或群體,而是整個教育結構的瘋狂;雞婆的力量,何其重要。
  
  黃致豪/律師
  「看了《雞婆的力量》,不禁讓我猛然想起描述日本一部著名的少年家事法律漫畫著作《家栽之人》其中的桑田義雄法官。願意花十八年在崇尚「權威教育」、「體罰教育」、「功利教育」的台灣社會當中逆流而上,不斷的耗損自己,只為了堅持能完整檢視孩子們人格與靈魂,賦予這些孩子重新認識自己價值的機會,這樣的人尤如鳳毛麟角。
  雖然俐雅並非專業的法官或律師;但就我所知,她為了這些申訴事件所願意付出的資源與心血,恐怕已遠超過大部分專業的法律人。是以,《雞婆的力量》之所以成其為一股力量,正因為它是一種生活態度--而且或許是當前的台灣最需要的生活態度。無論您是關心孩子們、關心教育,或者關心生活的,都應該認真地讀一讀這本書,重新省視一下自己。
  
  游美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我們都不希望學校發生違反「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相關案件,尤其是性騷擾、性侵害或性霸凌等相關性別事件,其中總是積壓了很多當事人的血淚與苦痛,處理起來倍感壓力;但是我們也總是期盼,一旦知曉有案件產生,學校以及相關人員都能認真看待並積極處理,讓案件能因為妥善的處理而漸漸平息,甚至可以轉化成為教育的力量。所以,《雞婆的力量》相當可貴,我們需要更多不怕麻煩,勇於任事的正義之士,攜手同行為捍衛「性別平等教育法」而努力。很高興看到俐雅的新書《雞婆的力量》出版,也趁機向「人本教育基金會」致敬,感謝在台灣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路上,有你們同行,大家一起打拼。
  
  王秀雲/成功大學醫學系STM中心副教授
  這是一本父母、老師、學生及教育部長都應該看的書。它揭露了教育體制中的種種問題,在淚水與辛酸之外,也我們看到一群帶著愛與毅力的女人們所能夠帶來的驚人改變。
  
  幸佳慧讀完本書說,俐雅跟張萍是南國兩大菩薩!
  「很多我們以為的小事,都是讓真理與真相浮現的爬梯,你必須順著它才能看見良知。雞婆的力量,讓我們看見成人在教養中面對黑暗時,必要的不放棄與不默許,是如此美麗。」──幸佳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俐雅


  生長在跟大自然很親密的屏東鄉村。
  她媽媽曾在她五十三歲時說她:「脾氣很好,像柔水,隨便你唸或罵,但最不聽話」!
  當過護校老師。
  現任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委員。
 

目錄

推薦序   史英
推薦序   不默許的力量 
推薦序     聞聲救苦,活出意義   
他不能講話了,我們替他說!
尊敬的人 
來自ㄅㄆㄇ的壓力  
小駿嗆聲的故事      
和平國小,那位焦急的媽媽    
性愛光碟案     
三顧校園──媒體上沒看到的事     
屏東某公立附幼.整孩子不遺餘力 
那所國中對於體罰的態度
苦難,是在召喚人的謙卑與慈愛     
屏東中學.警衛痛毆學生事件
暴力離我有多遠?  
就讓所有矛頭都轉向我們吧!
面對事實:幫助老師,等於幫助學生     
找人本好像也沒用?       
他們病了,需要別人更多的諒解     
發球
那個小孩揹書包被罰站,有時整天,有時整週       
開展我們的抽象同情       
踩著學生喊無辜      
「不默許」的力量無窮   
這所學校能喊無辜嗎       
化作春泥更護花      
長征
緊來啦!不災出啥代誌   
師道?失道     
辯事理,不攻擊人  
就是想愛你一些      
誰被欺負了     
為何他∕她不拒絕  
處理性騷擾案的省思       
導師的一片天 
那些年的一些事── 驀然回首也無風雨也無晴     
老師!你到底相信甚麼   
中城國小案外案      
羅素是你們人本的甚麼人啊?
對話
讓人與事往好方向發展   
跟我無關 
讓我靠近你們一些  
為了那個好不容易回學校的孩子     
除了學生的問題      
改革不是把對象當敵人,是挑戰他們背後的價值觀

附錄
防制性侵擾的功課──大家來談「性」
好好談性教育,孩子就會懂!──與南部特教學校學生的交流
戀愛是教育議題:談少年維特的煩惱     
成為孩子的重要他人─ 創造性的生命態度才能限縮與回應生命的無奈 
大人的性焦慮 V.S. 孩子的性教育──訪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工作專員黃俐雅  
孩子想談性說愛,怎麼辦?   
 

推薦序
  
還要走到哪一天?──人本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史英

  
  捧著俐雅這本書,看著這些年來走過的足印,心中真是百感交集。
  
  說教育要改革,廿幾年來,這話誰都會說,但說來說去,都說這是體制的問題,結構的問題,資源分配的問題……好吧,誰也不能說那些沒問題,我們只是納悶,為什麼就不肯說是人有問題,人的思想意識有問題,體制內佔有巨大資源的人的所做所為很有問題?
  
  體制、結構、資源都是「物」,隨你怎麼切割、重組、變造,它都不會說話;但人是活的,要想改變他的思想意識和所作所為,比登天還難。這些年來的教改,從九年一貫課程到多元入學方案,以及現在的十二年國教,莫不都是因此而踢到大塊的鐵板:無論形式上怎麼改,他們總是在實質上把它扭回去。
  
  要明白這一點,似乎非常困難:一開始的時候,大家相信只要「鬆綁」了,讓老師們可以自由發揮,一切事情就會好了;到後來,事實証明這只是美麗的幻想,這時候說法就變成「都是家長的壓力」。奇怪的是,學校裡的人並不領家長的薪水,為什麼他們只聽家長的話向升學主義投降,卻不肯聽聽國家的教育政策是要求五育均衡發展呢?
  
  事實上,所謂家長壓力,是要看你給的是什麼壓力;如果家長的要求,哪怕是稍稍忤逆了學校既有的走向,那也很難說他會有怎樣的下場。捧著俐雅這本書,看著這些年來走過的足印,我不由得想起卅年前的往事。
  
  簡先生有一對雙胞胎的女兒,就讀同一所國中;國一剛開學,妹妹被分到A+班,姊姊被分到後段班。有一天,姊妹倆在走廊上說了幾句話,沒想到被老師看到,當場賞了姐姐一個巴掌。簡先生氣得不得了,跑到學校去想要給一點「壓力」;沒想到老師說:「前、後段班的同學不可以交談,是學校統一的規定;即使是親姊妹也不可以例外,這叫做不能以私害公。」
  
  隨著時日的推進,慢慢地妹妹變得不肯去學校了;簡先生問說:「妳受了什麼委屈?是老師打了妳嗎?」妹妹說:「老師不會打全校第一名的學生,只是我看班上同學每天都被打,實在是受不了。」簡先生其實也是有一點社會地位的人,但他對此束手無策。
  
  當時還沒有人本教育基金會,好像是我們正在籌備的階段;透過朋友的朋友,我知道了這件事,立刻就想跑去找校長理論。簡先生雖然面有難色,但也攔不住年輕氣盛的我。話是這麼說,但記得當時我提出的要求其實非常低調,只不過是要求把妹妹轉到任何一個普通班,讓她不必每天看到地獄的景象。當然,也是因為簡先生再三懇求,叫我千萬不可太過激烈,因為小孩總還是要去上學。
  
  校長的態度倒還客氣,說讓她想想辦法。但過了幾天,她就告訴我沒有老師願意接受「這種」沒出息的學生,居然想從人人羨慕的A+班轉到普通班。和她說來講去的,我的火氣越來越大,早就把簡先生的叮嚀忘到腦後去了;不但把姊姊被打的舊事又提出來,話也越說越重,大概就是說,你們這不是在辦學校,根本是在辦集中營,還加上說她個人不誠實、不誠懇、膽大妄為、違法犯紀的各種批評。
  
  說到最後,校長居然哭了,說她長這麼大從來沒有被人家這樣搶白過;我雖然丟下一句「誰叫妳要做這種事情」,但還是匆匆結束,不敢再給任何壓力了。然而,事情並沒有任何進展,直到幾個禮拜之後,我對校長表示要帶媒體朋友到學校採訪能力分班,妹妹才終於轉班成功。
  
  這是我的第一件申訴案(雖然案主還不是很情願),現在把它記在這裡,並不全然是因為想起從前,也是想要藉此向俐雅她們的工作致敬。俐雅她們後來的處理手法比我當年細緻很多,展現了更多的教育理念,並且對事情有較全面而周延的思考。所有這些,在這本書裡面都有詳實的記載。
  
  捧著俐雅這本書,看著這些年來走過的足印,我不由得有了一種自以為是的看法:任何人如果沒有看過這本書,就不足以談論教育,因為他不會了解他所談論的事情的真相,沒有真相就沒有說話的資格。
  
  然而,知道了真相,並不表示就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如果我們只知道它是如此,但並不知道它何以如此的話。早些年,我們處理的比較多是體罰和能力分班的問題,那時候還可以說也許是雙方的教育理念有所不同(雖然我常覺得他們也不是基於什麼理念),或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更好的教育方法;但是到了性騷擾或性侵案的時候,我就真的不能理解了:怎麼會有任何人可以放縱這種事情在學校裡發生而無動於衷?
  
  前面說的簡先生的小孩,那是在台北縣的學校;下面的事情,則是發生在台北市:一位將屆退休的老師,常常叫全班的女生站起來,走過去一個一個觸摸她們的身體;我打電話給校長,建議把這位老師暫時調做行政(先保護小孩,再看可以怎麼幫助老師),沒想到校長居然說:「他如果會做行政,那就好了。」這是什麼話?因為沒有能力做行政就該去班上害小孩?我氣得想摔電話,卻還耐著性子慢慢跟他解釋,但一點用也沒有──所以,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平平都是人,校長想事情怎麼和我們「凡人」差這麼多?
  
  我曾經拜託俐雅去找「這種」校長或主任、老師深入談一談(唉,一點也不難找),看看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到底是怎麼樣;俐雅把過程寫在〈改革不是把對方當敵人,是在挑戰他們背後的價值觀〉那一章裡,裡面那位S先生就是我。大家可以去看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多一點了解,只不過,留下來的問題說不定更多。
  
  在這一章的最後,俐雅也記錄了「深談」回來後的討論。一位同仁認為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過善良,以為任何人都可以再教育;對很多人來說,這恐怕還是新聞:我哪有他說的那麼慈眉善目,這些年來得罪的人還嫌少了嗎?
  
  我完全無意於「再教育」任何人,恰恰相反,我倒是怕被他們「教育」了去:他們的問題就是無心,或只肯用心在自己有利的方向;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只肯用心在自以為正確的方向呢?我一直想要了解他們,首先就是不願意像他們那樣不能了解別人──他們就是不願了解小孩或弱勢者的痛苦;其次,當然也是為了找到真正能促進改革的方法。
  
  這也不僅僅是為了教育改革,在追求轉型正義的過程裡,每個方面都會遇見抗拒的人;真正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只看他嘴上喊些什麼,是我們能夠成功的唯一可能。
  
  捧著俐雅這本書,看著這些年來走過的足印,我不能不百感交集:台灣啊!我們的母親,這一條修復的漫漫長路,還要走到哪一天?
 

內容連載

踩著學生喊無辜

我們曾舉辦過一個研討會,名稱是「校園性侵,國家有責」。

過去,校園性侵案固然可在刑事或民事上對加害人求償,但從來沒有國家賠償的先例。然而,在該研討會中,我們提出的幾個案例,都是經過數年努力,終於在司法上確認,國家負有校園性侵害的賠償責任。這是台灣司法史上的里程碑。

校園性侵國賠——化苦難為力量

這些案例中的導師或主任、校長並未對學生的安全把關,以致性侵時間、次數、 受害人數持續累增,最長的犯案時間跨越十五年以上,受害學生人數無法計算。這些案例中的校長,有人沒有開性平會、有人跟受害家屬建議讓雙方結婚、有人更改案發教室的裝潢破壞現場、有人在家長得知後不得不通報了,卻把性侵害通報為性騷擾、有人說:「其他學校也有發生,為何針對我們?」

在人本追究行政責任下,這些校長有申請退休者、有被監察院彈劾降職者,還有被暫調為督學者。

案例中,有學生兩次寫紙條向導師求救,導師說:「老師幫你,誰來幫老師?」讓該生持續九個月被恐嚇與性侵;有小四起就受害的學生向主任、校長求救,但他們並未處理,兩位行政主管的不作為,導致學生在長達三年的時間裡,反覆遭到侵犯。畢業前,這個孩子察覺到某小四學妹被老師鎖定了,他擔心學妹的遭遇,再度寫信給校長,但是學校仍然沒伸出援手。

提國賠是希望吸納這些苦難,化作進步的力量,透過已發生的缺憾改善現有體制的不足,促使中央與地方政府建立更完整的防範與處理機制,讓校園真正成為學生受教育的地方,而不是使學生遭受傷害的現場。如此,受害學生與家屬的痛苦才有意義。

研討會現場的質疑與回應

研討會現場,有位教師起身兩次,發表了一大串主張:「人本應跟學校合作,不是對立。」「性平法的精神是教育,不是懲處。」「希望外部監督力量可以促成內部體質提昇。」同時,他也提了幾個問題:「這個研討會為何要充滿肅殺之氣?」「那些沒有侵犯孩子的老師與主管不是很無辜嗎?」

座談會上,與談人對這位老師的回應包括:

「檢討某教育人員不是要所有教育人員對號入座。」

「這些有嚴重累犯紀錄的加害人適合留在學校嗎?」
 
「不懂得或不想處理性侵事件的校長,我們還要他繼續坐那個位置嗎?」

「性侵事件雖然讓同事或學校感到羞恥,但知情卻無任何讓傷害停止的行動就不羞恥嗎?」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3
    $200
  2. 二手書
    53
    $200
  3. 新書
    7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