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迷人」是閱讀的本質,圖書館是迷人探索之徑
我永遠記得小學二年級第一次讀到課外書,書中人物暑假到鄉下外婆家的雀躍心情,至今難忘;也忘不了小學四年級升五年級的暑假,閱讀足本西遊記,看到精彩處,捧腹大笑或頓足捶胸的情景。閱讀讓我觸及的天地與視野,使我從小就不斷想從小世界向外探頭,發現新世界,從閱讀得到的滋養,也成為我後來積極推動閱讀的動力。本書作者提到的「迷人」(compelling)
的內容,我完全「了然於心」。因為故事迷人,所以我在小學四年級暑假就看得懂足本西遊記。如果一本書的內容是可以深深的吸引讀者,那麼即使他對閱讀策略所知不多,也會沉浸其中。因此,推動閱讀的本質就是要讓孩子找到自己的樂趣,而自然「投入」其間。
在迷人的輸入之後,
Krashen教授認為,「學術用途語言」是不需要刻意去學的,作者認為更高階的學術語言能力的發展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聽故事(包括朗讀),第二階段是自發性的大量閱讀,第三階段是特定主題的閱讀。但在每個階段,作者仍強調迷人的輸入,即文本要符合個人的興趣。要讓自己成為投入的閱讀者,興趣的養成是重要的。而對此,作者認為自選的讀本越多,越有興趣閱讀,知道的也越多;無論男女老幼,都寧可自選閱讀,而不要指定閱讀。閱讀的選擇,猶如愛好衣著、飲食,因人而異,在幼年時期-,父母與師長的指引很重要,而有一座可以自由探索的圖書館更重要。在圖書館寶庫中,任何人都可以找到所愛,圖書館是通往迷人內容之途徑。作者以PIRLS的測驗,證明圖書館的重要性,根據作者所做的研究發現,學校圖書館擁有館藏500本以上(PIRLS的定義是5000本以上),與學生的閱讀能力呈正相關,而閱讀教學時數則與閱讀測驗分數呈負相關。
在被要求讀教科書的青少年時期,我覺得自己心靈枯竭,思想貧瘠。進了大學後,可以自由的瀏覽於大學圖書館書庫,真有如劉姥姥進了大觀園,可以大量借書,像海綿般的閱讀吸收各種書籍,更是孕育我後來始終有興趣探索知識的重要原因。圖書館的書籍,向左是概論,向右是專論,古今中外的知識井然有序分門別類的被陳列出來,即使我沒有辦法深入閱讀每一主題每一本書,光是讀一讀類別及書名,都別有一番視野。幽默大師林語堂認為,他能在學校教書、辦雜誌,能在歐美國家著書立說,都得益於圖書館。這樣的描述對我而言亦如是。小學與國中是培養閱讀興趣最重要的時期,如果每一所小學及國中都有座可以讓孩子探索的學校圖書館,有可以帶孩子找到迷人內容的師長,相信「學習」會變成樂趣。
國立師範大學教務長、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
陳昭珍
推薦序
孩子們的最愛--自由自在的閱讀
什麼閱讀活動最受孩子喜愛呢?什麼閱讀策略最自然呢?什麼獎勵對閱讀最有效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自由自在的閱讀」!自由自在的閱讀絶對不是放牛吃草,而是奠基在自律的閱讀習慣,是一種巧妙的安排,在閱讀作業和閱讀樂趣之間,在指定閱讀和自發閱讀之間,無縫的接軌,讓孩子們因為愛上閱讀,不知不覺的增進閱讀能力。
在小學圖書館服務近10年,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可以和許多小讀者暢談閱讀後的發現,欣賞最美妙的閱讀風景。我們每天一大早進入校園,就是最珍貴的晨讀時光,老師和學生一起安靜選擇自己喜歡的書來看,由圖書館負責傳送各學年輪流閱讀的書,讓學生們在教室裡可以隨手拿到書就開始閱讀,我經常看見孩子們閱讀時專注的模樣,眼睛發亮,時而蹙眉時而微笑,全班都沈浸在閱讀世界。我也曾看到有位低年級老師,在晨讀時間為學生朗讀,當她念到:「狐狸媽媽咕噥著回應小男孩對母親的呼喚」,這時候有些學生不禁掉下眼淚,有些孩子則是用充滿期待的眼神凝望老師,這就是最美的校園風景啊!
午休時分,小朋友可以來圖書館聽故事,或是欣賞讀者劇場的演出,或是參加多彩多姿的閱讀活動,或是自己選一個角落安靜的看書,每一位學生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閱讀風格。閱讀課的時候,老師帶領孩子們進入圖書館,可以是導讀一本書、參加主題閱讀活動、找尋專題報告的資料,或是完成指定的閱讀任務,最後保留一段自由看書的時間,是所有學生的最愛!當鐘聲響起,有些學生捨不得離開圖書館,有些同學迫不及待的借書,有些同學眉飛色舞的談論剛才讀到的情節,整個圖書館好不熱鬧,閱讀早已融入在自然流露的默契之中。
自2013年起,很高興獲邀擔任石頭湯計畫的培訓師,到合肥分享推動閱讀的經驗,記得第一次抵達合肥的時候,看到好大、好氣派的圖書館,但是書架上幾乎都是整整齊齊的經典文學、敦品勵學的書籍,我不禁感觸的想,孩子們真的會喜歡這些書嗎?到了研習時間,不論是來自於都會區中心學校或是農村分部的老師們,每一位都非常認真聽講,對於不清楚的環節,一定要問到明白,積極精進專業發展的態度,讓我心頭一震,十分佩服!這幾年五次造訪合肥,每次到石頭湯聯盟的各個學校,看到學生們在教室、在圖書館、在校園角落,開心的打開書享受閱讀,也看到老師們的神情從小心謹慎到充滿自信,從一板一眼的教學步驟到活潑創意的課程設計,師生共展閱讀的熱情,讓校園更加溫馨。
近日,有幸閱讀《看得懂、又有趣:自發自由閱讀的原因及影響》,深刻的體悟到這幾年堅持「自律、自由、自在的閱讀」,是一種充滿能量的信念,並且逐一印證書中的觀點,例如每日晨讀就是實踐「持續安靜閱讀」(Sustained Silent Reading,
SSR)的精神,透過朗讀故事能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提供自選閱讀的機會,有助於發展高階語言和讀寫能力。當學生打從內心喜歡閱讀的內容,無論是圖畫或文字,無論是中文或外文,都攔不住他們想要一探究竟的心。學校裡有位二年級的學生,非常非常喜歡恐龍,不論是簡潔的繪本故事,或是上千字的複雜圖鑑,他就是一本接著一本的讀,只要談到恐龍的知識,總能滔滔不絕,同學們都叫他恐龍大師,這位小朋友的故事,再次驗證自發自由閱讀的力量。然而,身在教學現場要面對諸多的挑戰,尤其是不同階段教育政策的要求,以及各式各樣的社會期待,如何堅定的、持續的為孩子們提供「迷人的閱讀」,是值得深思的議題。
台北市萬興國小圖書館館員、教育部閱讀推手獎
曾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