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探索誠靜怡的生平,彷彿趙牧師的影子
今年8月10日,我趁訪問台灣基督書院之便,順道參觀北投趙天恩檔案中心。得趙師母誠摰接待,囑我為本書作序。當時我表示,自己已久未閱讀清末民初中國教會史,其生疏程度,近乎荒廢武功,理宜推卻。
回港後,我先後閱覽中譯和原作。趙牧師的文章分析性強,一向暢順可觀。這一回,我看過導言,即誠氏的家庭背景,就很想一口氣把全書讀完—雖然只及誠氏前半生。非因辭藻華美,表現手法生動;而是內容翔實,分析和綜合到家。文學故事與歷史研究,大概分別在此。
上世紀60年代後期,趙牧師開始研究基督教在華史,1970年就出版了一本書目。我見聞有限,在半個世紀以前,華人基督徒學者之中,罕有先為研究範圍產生書目的。據說,趙牧師原擬研究誠靜怡,作為博士論文的範圍,故本書應可視為論文的預工,甚至論文的部分。後來題目調整為1920 年代中國本色教會運動,部分原稿於1978 年在中國神學研究院發表。倘拿本書與論文比較,
即見論文蘊涵本書的諸多內容,二者可謂一脈相承。在那個年代,鮮有華人基督徒學者研究上世紀之交的教會人物。
可以說,趙牧師在華人基督徒學界,啟動了中國教會研究的潮流,並創辦了中國教會研究中心。而他的切入點,正是誠靜怡研究。今日,中國教會史學者人才輩出, 成績斐然;超越前輩的亦不在少。然而,若論開張一代研究風氣者,則非趙牧師莫屬。
同時我發現,趙牧師的文章,無論中、英文,除了具備學者應有的嚴謹外,還隱隱然透露了他對基督教世界的深度熟識,又蘊含了國際視野和福傳、文化使命感。這是許多研究固定範圍、特定時間的教會史專著所欠缺的。至於聖經的根柢、神學的造詣、宣教的知識,培訓的實踐, 趙牧師在其有生之年,都能以「基督化」一以貫之,即個人、教會、社會、文化的基督化。探索誠靜怡的生平,彷彿也看見趙牧師的影子。
麥炳坤
香港中國宣道神學院前教務主任
2016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