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文學與文化政治

華語文學與文化政治
定價:490
NT $ 387 ~ 441
  • 作者:陳麗芬
  • 出版社:天地圖書
  • 出版日期:2016-12-02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0:9888257595
  • ISBN13:9789888257591
  • 裝訂:平裝 / 392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在這華語已成多音多文狀態的新紀元,過去總是從國家身份與文化主權出發的文學史觀早已不合時宜。

  華語文學是個各自彰顯獨特性、特立獨行的表演場域。本書十篇文字探討華語文學世界裏種種不可化約的異質。駁雜分歧的創作想像、矛盾糾葛的文化政治,是本書關注的重點。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麗芬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州Wake Forest University英美文學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副教授。著有《現代文學與文化想像:從台灣到香港》(台北書林)。
 

目錄

導論
世俗的文學:重思「華語文學」論述   6
 
一、作家與書寫
天花板下的旅人:尋找黃國峻   38
人在海上:側寫旅行文學   74
從馬肉米粉到蘇飛蛋奶酥──白先勇的飢餓敍事   95
童言流言‧續作團圓   132
誰怕張愛玲?──從黃碧雲的相機説起   166
野性的姿勢:《狼圖騰》與中國想像   188
幽靈人間‧鬼味香港   231
 
二、理論與文化政治
闡釋「台灣」──90年代台灣文學 / 文化批評本土論述   254
酷兒台灣:尋找國族主義的他者   299
當歷史再遇上文學   358
 
論文出處   388
 

內容連載

人在海上:側寫旅行文學(節錄)

一、想像「旅行」


近年來,「旅行文學獎」的舉辦在華人社會裏蔚為風氣。不僅由此而發掘了不少文壇新秀,也激發出了一些老手的新作。與其他的文學獎一樣,它也有效地帶動了文學寫作的普及化。然而有趣的是,我們發現,坊間的旅行文學作品縱然是琳瑯滿目,繁複多姿,但瀰漫在文化圈或評論界裏的卻常是一股不以為然,甚至「期望的失落」(胡錦媛1997)。就以舉辦過最多次「旅行文學獎」的台灣為例,每當評審面對眾多的參賽作品時,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評語:「才剛起步而已」,「好的旅行文學還未出現」等等(沈怡1995;詹宏志1998;羅智成1998)。不僅於90年代,即使是今天,針對旅行文學的類似批評仍是不勝枚舉。顯然,評者會對旅行文學寄抱着如此深切的期許,與其對旅行文學的意涵的詮釋有着密切的關係。於是關於旅行文學到底是甚麼,旅行與文學的關係又為何等等,便也成為晚近的熱門話題。1

「旅行文學」聽來好像是個新文類或新風潮,但它當然非自今始。我們若從中西敍事傳統的寬廣角度來看,其實旅行文學真是源遠流長。不僅如此,追根究柢,我們也不妨説,敍事的行為其本身正正是為旅行所啟動。旅行與説故事始終是個互衍互生的一體兩面。在由史詩發展到小説的西方文學傳統中,二者更是互為定義。敍事文學形式的歷史演化和旅行之間因此從來就是一種密切接合的狀態。數百年的文學發展流變下,跨越地理、文化空間的種種具體行旅,不但成就了一個漫長豐富的文學象徵體系,在敍述表現模式的轉化上,對於時間、空間的想像,文類的重組與再開發,公私領域的錯綜複雜關係的再現等,旅行──不論在實際行動的層面上,或作為追尋的隱喻上──尤其扮演了一個關鍵性的角色。比較起來,旅行文學在中國文學史的語境裏,則是兀自默默地發展着。雖是如此,卻也是一個不可等閒視之的傳統。從酈道元到柳宗元到徐霞客,遊記不論就文體或內容,在中國散文史上不僅有着開創性意義,也因其敍事抒情兩相宜的特性,在鋪演外在山川地理與個人內在心理風景的交疊時,充滿了多種可能性,影響頗為深遠。然而,它的重要性又不只在美學理念或創作技巧層面而已。它的發展也隱隱帶動了意識形態與知識觀上的反省。循此,論者早已指出,自清末以迄現代,遊記與中國現代性發展的密切關聯(李歐梵1996)。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79
    $387
  2. 新書
    85
    $417
  3. 新書
    9
    $441
  4. 新書
    9
    $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