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讀前,京都徒具皮相;讀後,京都血肉俱全 日本職場觀察家、網路作者_老侯
井上章一先生的幾部作品,如《美人論》、《愛的空間》、《靈柩車之誕生》,皆可謂是研究日本文化、對日本民俗感興趣的人,必讀的經典。《美人論》談美女,《愛的空間》談情人賓館,《靈柩車之誕生》談靈車,每本著作都是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引經據典,讓人嘆為觀止。尤其2002年出版的《見到內褲―羞恥心的現代史(朝日新聞社出版)》,從一縷褻褲出發,談出整個社會風氣的演變,妙趣橫生,拍案叫絕。
我本人出於民俗比較的興趣,對於井上先生的大作,本本必讀,幾近蒐羅,從當中獲益匪淺。這本井上章一先生的最新力作:《討厭京都》,付梓未久,即一躍成為日本書市暢銷書榜首,我也立刻買來拜讀。井上先生的文章,向來以論點新穎著稱,本書自然也不例外。
話說,「京都」在東亞漢字國家,本意是一國首都,不該是日本的專利。如有名的「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指的是北京故都,也與日本「京都」毫不相關,但今人談「京都」,似乎只有「日本京都」如雷貫耳,其他國家京都相形失色。就連外文翻譯也只採日文發音(Kyoto)。「京都」二字,從一個漢字國家首都的泛稱,一變而為日本專有地名,本身即是這個日本古都魅力的明證。但這都不免是外人霧裡看花的結果。
「京都」建都,自比中國洛陽,市中心則稱「洛中」,邊陲則稱「洛外」。井上先生本籍「京都市」,卻又出身邊陲地帶的「嵯峨」地區,感受得到洛中人對洛外居民的優越感,又深覺外地人對於這種京都內部情事不甚了了,椽筆一揮,成就了這部「洛陽紙貴」的大作。談和尚,則和尚風流;談寺院,則寺院市儈;談藝妓,時尚新潮;談人情,光怪陸離,樣樣都談得別開生面。井上先生筆中夾雜著對於自己出身地的複雜情緒,把京都種種,良莠並舉,讓人總算得以一窺日本古都閫奧。可以說,讀前,京都徒具皮相;讀後,京都血肉俱全。凡此,只有對京都又愛又恨者,才能勝任。
本書自從上市以來,除了暢銷之外,也因為其話題的「顛覆性」,言人所未言,引來了各類評價。無論如何,這本書已然成為理解京都者必然要做的功課。井上先生金針度人,非井上,無以語京都,相信您讀完之後,必不以我言為河漢也。
老侯 識於二〇一六年十月 東京
推薦序
翻開它,定深愛!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林氏璧
如果您和我一樣是位日本旅遊中毒者,這將是一本你翻開後便難以離手的奇書。
『劈頭就這樣寫教人遲疑,不過京都是個討厭的地方。』
開門見山第一句,就已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一位一九五五年生於京都府,居住在京都近六十年的日本人,卻說京都是個討厭的地方,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狀況呢?我抱著一探究竟的心情往下看,卻見作者依然語出驚人:
『我並非追查到什麼無人發現的現象。我的文章所聚焦的,就是每個人都隱約察覺,卻刻意不去提起的部分。說好聽叫有膽,說難聽就是白目、破壞世人的默契。』、『整本書都是一貫作風,百無禁忌。』
我在過去接觸過不少日本人,單刀直入絕對不是他們的人格特質;傳統的日本人講話拐彎抹角,迂迴曲折,往往讓人搞不清真正的語意;但這本書就像童話故事中說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白目小鬼,從宗教、歷史及人文等各種角度,篇篇直指驕傲古都不為人知的真實面相。
真誠的筆觸、犀利的語句,讀來真是拍案叫絕、痛快淋漓啊!推薦對於有興趣對於日本瞭解更深入的朋友,這本書是你不得不看的好書!
前言
京都,有什麼了不起?!
市面上探討京都的著作汗牛充棟,本書也在談論京都,主題難說新鮮,讀者看了可能要厭煩:哎,又來一本講京都的。不過,請容我在開頭吹噓一下,本書有別於過去的同類書籍,與其他剖析京都的書籍幾乎沒有雷同之處。光憑這一點,本書就值回票價。
但是,太想在內容上標新立異,也是我的毛病。我的作品或多或少都秉持這種特色,本書也以獨到的角度去捕捉京都,因此做為探討京都的書藉或許新穎,但就我個人的作品來說,似乎略嫌老套。
有些讀者稱讚我,說這個作者敢於挖掘別人不敢碰觸的題材;當然也有不少人厭惡我,說我個性太強,無法接受。站在我的立場,只能不去在乎後者,為前者繼續寫作。恕我誇張點說,往後我也將繼續珍惜這些碩果僅存的支持者。這次探討京都的作品,我也自認為不同於我慣常的寫作模式,獨樹一格。
但我並非以異於其他論者的扭曲觀點來寫作,也並未挖掘出無人發現的京都,只是陳述我在京都的見聞,並兼談歷史背景。只要是實際認識京都的人,應該都會認同本書的內容都是京都特有的現象。「對,沒錯!就像你說的,這個都市常有這種事。
不過刻意把它寫出來,或許會惹來批評:就算是事實好了,但這種事情有什麼好寫出來的呢?例如五年前,我曾在《京都新聞》寫了篇在KBS表演廳觀賞職業摔角賽的心得。我舉了在該表演廳目睹的、京都以外不可能見到的情景為例,談論這座城市(二○一○年三月十四日)。
《京都新聞》是京都的大報,所以文章觸及率頗高,許多人讚賞內容有意思,說那的確是只有京都才可能見到的情景,鮮明地反映出京都人的一面。然而另一方面,我也接到當地讀者的批評,像是:寫那什麼東西,你是在挑釁咱們京都嗎?《京都新聞》怎麼沒退你的稿!世上一堆對京都說三道四的文章,但從來沒有人敢那樣寫……
我並非追查到什麼無人發現的現象。我的文章所聚焦的,就是每個人都隱約察覺,卻刻意不去提起的部分。說好聽叫有膽,說難聽就是白目、破壞世人的默契。順帶一提,這本書裡也提到了KBS表演廳的事,但我下筆時並未因此而有所顧忌,我維持一貫的作風,百無禁忌。
本書就像是一幅洛外居民眼中的「洛中繪卷」。若說這觸犯了什麼禁忌,就只能說洛中人的價值觀在京都橫行無阻,一直以來都打壓著洛外人。
這本書的編輯是朝日新聞的田島正夫先生,二十多年前,《靈柩車的誕生》出版時我還是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寫手,但仍受到田島先生多方關照。至今,田島仍對我鼎力相助,甚為感激。也許是這個緣故,我想起了許多年輕時候的回憶,當時在京都洛中飽嚐的種種屈辱也浮現腦海。相較之下,或許受此影響,導致本書下筆時所添加的辛香料或許過重了些,請讀者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