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烈佬傳》與其說是成長於賭檔毒檔酒吧充斥的舊灣仔的黑社會小混混的故事,小人物經歷的歷史變遷,更準確是,小說寫一個普通人如何被巨大的歷史與命運力量所推使,即使難以抗拒,他還有他小小的喜樂,卑微的尊嚴,殘酷的生活給予他活下去的力量,並且得知人活着不為甚麼,不完成甚麼,我們苦苦追索,未必會得到的,生活智慧。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
共有五個學系及四個研究中心,分別為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語言文學系、音樂系、宗教及哲學系、語文中心、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及翻譯學研究中心。本院共提供六個學士學位課程:中國語言文學(榮譽)文學士、英國語言文學(榮譽)文學士、人文學(榮譽)文學士、音樂(榮譽)文學士、宗教研究(榮譽)文學士及翻譯學(榮譽)文學士。另本院亦與社會科學院合辦英國語言文學文學士(榮譽)及英語教學教育學士(榮譽)雙學位課程。
高等學位課程包括中國文學、語言及文化文學碩士、語言研究文學碩士、通識科及倫理學文學碩士、音樂文學碩士、翻譯及雙語傳意文學碩士課程;另設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研究生)課程。
本院的課程旨在讓學生擴闊知識層面,掌握中英語文技巧,以配合香港社會的多元發展,亦有著重激發創意的課程包括文學創作及音樂創作。
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
共有五個學系及四個研究中心,分別為中國語言文學系、英國語言文學系、音樂系、宗教及哲學系、語文中心、應用倫理學研究中心、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中華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及翻譯學研究中心。本院共提供六個學士學位課程:中國語言文學(榮譽)文學士、英國語言文學(榮譽)文學士、人文學(榮譽)文學士、音樂(榮譽)文學士、宗教研究(榮譽)文學士及翻譯學(榮譽)文學士。另本院亦與社會科學院合辦英國語言文學文學士(榮譽)及英語教學教育學士(榮譽)雙學位課程。
高等學位課程包括中國文學、語言及文化文學碩士、語言研究文學碩士、通識科及倫理學文學碩士、音樂文學碩士、翻譯及雙語傳意文學碩士課程;另設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研究生)課程。
本院的課程旨在讓學生擴闊知識層面,掌握中英語文技巧,以配合香港社會的多元發展,亦有著重激發創意的課程包括文學創作及音樂創作。
目錄
編者言:紅樓夢獎評論集──烈佬傳 / 羅責祥 11
「言語無用 沉默可傷」──「紅樓夢獎」得獎感言 / 黃碧雲 13
評論輯錄
遺忘之必要,理性之必然,微笑之必須──歷史與小說的寬容 / 黃碧雲 22
或此或彼──讀黃碧雲的《烈佬傳》、《烈女圖)或個人的選擇 / 黄念欣 41
為失語人建構另類華文書寫 / 吳美筠 50
無火之烈,有語之言──論黃碧雲《烈佬傳》 / 黃峪 62
黃碧雲筆下的香港輿圖:論韌性、性別群體,與歷史唯物主義 / 黃家軒 著 魏欣寧 譯 79
回憶裏的此處、那處、彼處──從本雅明「回憶」概念論《烈佬傳》的歷史書寫 / 李薇婷 96
重構中西文化因數──從非虛構的虛構看文學大勢:論《烈佬傳》 / 凌逾 111
黃碧雲《烈佬傳》:以文字照亮那沒有光的所在 / 饒翔 129
航渡遺忘──《烈佬傳》 / 廖梅璇 136
《烈佬傳》不烈,但純正 / 蔡益懷 143
看「流亡者」黃碧雲眼中的香港 / 黄志江 150
不為甚麼,不是別的──讀黃碧雲《烈佬傳》 / 鄧小樺 160
評《烈佬傳》:命運自主,抑或各有宿命 / 楊芷晴 165
短評選輯
黃碧雲:灣仔烈佬有話説 / 袁兆昌 172
如果命運有如果──讀黃碧雲《烈佬傳》 / 陳子謙 175
朝向現實的思索──讀《烈佬傳》短礼 / 盧勁馳 179
烈佬的灣仔,我們的香港 / 楊宇軒、蔡曉彤 183
南音時代的烈佬 / 廖偉棠 188
聰慧女子寂寞遊人間 / 卓茗 192
閱讀《烈佬傳》 / 文潔華 195
《烈佬傳》:無火之烈 / 王旨琪 198
烈佬的自述、自度與度人 / 符以軒 202
烈佬的本質 / 寂然 206
《烈佬傳》:人性本烈 / 鄭逸思 208
沉默之瞬間 / 蔡鳳儀 211
不從「烈佬」看《烈佬》 / 黎國威 213
行路‧難 / 謝雨馨 215
媒體迴響
從《烈佬傳》到香港文學的世界定位──給紅樓夢獎評審白睿文(Michael Berry)的十個問題 / 字花編輯室 218
當黃碧雲成為烈佬 / 謝傲霜 228
煉獄中的曙光──記「《烈佬傳》的寫與不寫」講座 / 劉健生 233
以小面對大是寫作人的責任 / 魏沛娜 238
新晉「紅樓夢獎」得主黃碧雲:我希望我的讀者是失意的人 / 李青 243
黃碧雲獲「紅樓夢獎」 / 江迅 247
附錄
頒獎禮致辭:文學的權力與自由精靈的懷疑與否定 / 黄碧雲 252
第五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説獎」頒獎禮決審委員會主席致辭 / 鍾玲教授 258
第五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説獎」決審會議記錄 261
「紅樓夢獎」緣起 332
第五屆「紅樓夢獎」首獎作品 334
第五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得獎作品 338
第五屆「紅樓夢獎」專家推薦獎得獎作品 342
第五屆「紅樓夢獎」決審及初審委員名單 348
第五屆「紅樓夢獎」籌委會委員名單 351
第五屆「紅樓夢獎」活動進程 352
「言語無用 沉默可傷」──「紅樓夢獎」得獎感言 / 黃碧雲 13
評論輯錄
遺忘之必要,理性之必然,微笑之必須──歷史與小說的寬容 / 黃碧雲 22
或此或彼──讀黃碧雲的《烈佬傳》、《烈女圖)或個人的選擇 / 黄念欣 41
為失語人建構另類華文書寫 / 吳美筠 50
無火之烈,有語之言──論黃碧雲《烈佬傳》 / 黃峪 62
黃碧雲筆下的香港輿圖:論韌性、性別群體,與歷史唯物主義 / 黃家軒 著 魏欣寧 譯 79
回憶裏的此處、那處、彼處──從本雅明「回憶」概念論《烈佬傳》的歷史書寫 / 李薇婷 96
重構中西文化因數──從非虛構的虛構看文學大勢:論《烈佬傳》 / 凌逾 111
黃碧雲《烈佬傳》:以文字照亮那沒有光的所在 / 饒翔 129
航渡遺忘──《烈佬傳》 / 廖梅璇 136
《烈佬傳》不烈,但純正 / 蔡益懷 143
看「流亡者」黃碧雲眼中的香港 / 黄志江 150
不為甚麼,不是別的──讀黃碧雲《烈佬傳》 / 鄧小樺 160
評《烈佬傳》:命運自主,抑或各有宿命 / 楊芷晴 165
短評選輯
黃碧雲:灣仔烈佬有話説 / 袁兆昌 172
如果命運有如果──讀黃碧雲《烈佬傳》 / 陳子謙 175
朝向現實的思索──讀《烈佬傳》短礼 / 盧勁馳 179
烈佬的灣仔,我們的香港 / 楊宇軒、蔡曉彤 183
南音時代的烈佬 / 廖偉棠 188
聰慧女子寂寞遊人間 / 卓茗 192
閱讀《烈佬傳》 / 文潔華 195
《烈佬傳》:無火之烈 / 王旨琪 198
烈佬的自述、自度與度人 / 符以軒 202
烈佬的本質 / 寂然 206
《烈佬傳》:人性本烈 / 鄭逸思 208
沉默之瞬間 / 蔡鳳儀 211
不從「烈佬」看《烈佬》 / 黎國威 213
行路‧難 / 謝雨馨 215
媒體迴響
從《烈佬傳》到香港文學的世界定位──給紅樓夢獎評審白睿文(Michael Berry)的十個問題 / 字花編輯室 218
當黃碧雲成為烈佬 / 謝傲霜 228
煉獄中的曙光──記「《烈佬傳》的寫與不寫」講座 / 劉健生 233
以小面對大是寫作人的責任 / 魏沛娜 238
新晉「紅樓夢獎」得主黃碧雲:我希望我的讀者是失意的人 / 李青 243
黃碧雲獲「紅樓夢獎」 / 江迅 247
附錄
頒獎禮致辭:文學的權力與自由精靈的懷疑與否定 / 黄碧雲 252
第五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説獎」頒獎禮決審委員會主席致辭 / 鍾玲教授 258
第五屆「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説獎」決審會議記錄 261
「紅樓夢獎」緣起 332
第五屆「紅樓夢獎」首獎作品 334
第五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得獎作品 338
第五屆「紅樓夢獎」專家推薦獎得獎作品 342
第五屆「紅樓夢獎」決審及初審委員名單 348
第五屆「紅樓夢獎」籌委會委員名單 351
第五屆「紅樓夢獎」活動進程 352
序
編者言
紅樓夢獎評論集──烈佬傳
羅貴祥
「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説獎」過去的得獎作品,大多是三、四十萬字的宏偉巨著,題材主要是關於家國文化大歷史的重要變遷。今屆的獲獎小説,卻好像跟過往的甚為不同。《烈佬傳》不單是相對地薄薄的一冊,表面上亦甚少觸及國家歷史的震撼性大事。然而,這並不表示了中國內地的華文長篇小説與香港華文長篇小説之間的典型差異。即使有著名內地作家自省的認為,中國大陸的小説無法走出宏大的歷史敍述,甚至説大陸作家沒有個人存在,因此無法寫個人的東西,更進而相信香港的文學小説都是關於個人的。這種觀點或許對中國當代文學含反思性的批判,卻未免有點籠統、二元,可能只是一種迷思。細讀《烈佬傳》便會發現,黃碧雲雖寫一個卑微的人,但並不「個人」;篇幅相對短小,也不是因為一個人的小歷史無法宏大,而是敍述視野與語言運用上的收斂克制。
中國內地文學與香港文學,固然因為種種歷史、地理、政治、文化緣由,呈現看上去有顯著的中原與邊界般差別的面貌與狀態,但這些不同並不絕對,很多時是人為主觀意識造成,在較客觀理性的現實審視下,未必全然站得住腳。紅樓夢小説獎強調「世界華文」,未嘗不是要跨越這些既定的界線與觀念,儘管過去有人誤解,以為這是「大陸方面的文學獎」,到今屆《烈佬傳》得獎,亦有閒言喑説怎麼「香港文學」也可以得此殊榮。
即使作家與作品來自某地域,也不等於他們只屬於那個地域。《烈佬傳》以第一人稱的廣東話作為主導敍述,並不就等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學。事實上,大部份的香港文學作品都不以廣東話書寫。對語言的試驗、重塑,於「華文」這個範籌既是顛覆,也是開拓。《烈佬傳》的廣東話,不可能單純是地域文化身份的指涉,而更可能如不少當代世界文學作品般,是對方言、少數群體、邊緣文化、被壓迫者等的關注。
與以往紅樓夢獎評論集只輯錄已發表的素材稍稍不同,本屆收入了專為此選集而寫的未曾發表論文。我在這裏要特別感謝吳美筠博士、黃峪博士與黃家軒博士三位學者,專誠為本書撰寫相關文章。當然要多謝紅樓夢獎召集人林幸謙博士對本書一路的支持,也感謝文學院辦公室的區麗冰小姐幫忙收集各方稿件,並安排黃家軒博士的論文作中文翻譯。對比之前的紅樓夢獲獎小説,有關《烈佬傳》的具份量的、已出版的出色評論文章,其實數目不多。本地討論香港出版的文學作品,本來就不多。或許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的文學蓬勃與否,生命力是不是強韌,不僅取決創作上的多寡與水準,還要看有關評論的質與量。期望本書能在這方面盡點棉薄的力量。
紅樓夢獎評論集──烈佬傳
羅貴祥
「紅樓夢獎:世界華文長篇小説獎」過去的得獎作品,大多是三、四十萬字的宏偉巨著,題材主要是關於家國文化大歷史的重要變遷。今屆的獲獎小説,卻好像跟過往的甚為不同。《烈佬傳》不單是相對地薄薄的一冊,表面上亦甚少觸及國家歷史的震撼性大事。然而,這並不表示了中國內地的華文長篇小説與香港華文長篇小説之間的典型差異。即使有著名內地作家自省的認為,中國大陸的小説無法走出宏大的歷史敍述,甚至説大陸作家沒有個人存在,因此無法寫個人的東西,更進而相信香港的文學小説都是關於個人的。這種觀點或許對中國當代文學含反思性的批判,卻未免有點籠統、二元,可能只是一種迷思。細讀《烈佬傳》便會發現,黃碧雲雖寫一個卑微的人,但並不「個人」;篇幅相對短小,也不是因為一個人的小歷史無法宏大,而是敍述視野與語言運用上的收斂克制。
中國內地文學與香港文學,固然因為種種歷史、地理、政治、文化緣由,呈現看上去有顯著的中原與邊界般差別的面貌與狀態,但這些不同並不絕對,很多時是人為主觀意識造成,在較客觀理性的現實審視下,未必全然站得住腳。紅樓夢小説獎強調「世界華文」,未嘗不是要跨越這些既定的界線與觀念,儘管過去有人誤解,以為這是「大陸方面的文學獎」,到今屆《烈佬傳》得獎,亦有閒言喑説怎麼「香港文學」也可以得此殊榮。
即使作家與作品來自某地域,也不等於他們只屬於那個地域。《烈佬傳》以第一人稱的廣東話作為主導敍述,並不就等同是地道的香港文學。事實上,大部份的香港文學作品都不以廣東話書寫。對語言的試驗、重塑,於「華文」這個範籌既是顛覆,也是開拓。《烈佬傳》的廣東話,不可能單純是地域文化身份的指涉,而更可能如不少當代世界文學作品般,是對方言、少數群體、邊緣文化、被壓迫者等的關注。
與以往紅樓夢獎評論集只輯錄已發表的素材稍稍不同,本屆收入了專為此選集而寫的未曾發表論文。我在這裏要特別感謝吳美筠博士、黃峪博士與黃家軒博士三位學者,專誠為本書撰寫相關文章。當然要多謝紅樓夢獎召集人林幸謙博士對本書一路的支持,也感謝文學院辦公室的區麗冰小姐幫忙收集各方稿件,並安排黃家軒博士的論文作中文翻譯。對比之前的紅樓夢獲獎小説,有關《烈佬傳》的具份量的、已出版的出色評論文章,其實數目不多。本地討論香港出版的文學作品,本來就不多。或許一個地方、一個城市的文學蓬勃與否,生命力是不是強韌,不僅取決創作上的多寡與水準,還要看有關評論的質與量。期望本書能在這方面盡點棉薄的力量。
內容連載
評論輯錄
遺忘之必要,理性之必然,微笑之必須──歷史與小説的寬容 黃碧雲(節錄)
如果還記得,並且以所有的情感記得,幾近淫褻。
淫褻的意思是,過份的,不恰當的,以私人當為公眾的。
過份的就是,經過時間,所有眼前都會變小,但過份就是,經過的沒有變小,甚至可能變得比當時更大。
恰當是理性決定。離理性愈遠,愈不恰當。
每逢「記念」,每多一年的紀念,我便愈感尷尬,因尷尬而愈為遠離。
譬如每一年的6月4日。以至我很希望來到6月5日,因為到了6月5日,那些大聲呼喊的人,又沉靜了,又忘記了他們的「紀念」,像過季衣物一樣,可以封箱了,明年同樣時,再找出來,紀念一番。
6月5日,是世界環境保護日。
情感會隨着時間而淡遠。人是因為這樣遺忘本能,才能夠以一個族類生活下去。
1989年6月3日晚上,全香港的人都沒有睡着。幾晚之後,我們開始睡着,因為太累了。但其後我們再無法為同樣的事情,無法入睡。
沒有經過那一個晚上的人,沒有在現場的人,談不上情感,無所謂淡忘,因為從來不深刻。
他們為了別的原因而「紀念」,希望不是為了「平反」──「平反」是一個有道德權力的統治獨裁體,對一件事情的定性──如果我們反這一種定性的權力,我們為何要「平反」,「平反」不是承認這種權力的合法性質嗎?
情感經驗,是私人經驗,我認為在公眾地方展示私人情感是淫褻。雖然有時我們都少不免會這樣做。我也曾在辦公室為各種事情哭泣,這樣説,我們無法以純粹理性行動,這令我──我不敢説對所有的人都一樣──的生活充滿羞恥與歉疚──我的過往是我的羞恥,我所有的錯誤我都無法彌補,如果不能遺忘,只能待死亡清洗──如果我不相信有天堂及救贖──我無法忍受重複背誦的「他已經在天堂安息」來作為證據──這樣救贖只能提前到死亡本身了──死了就「落了片白茫茫大海真乾淨」。
我們經過,事物退到身後,漸遠漸小,然後我們以為我們遺忘。
我們見過在亡夫之前,傷心欲絕的寡婦,不多久有新的婚姻生活。她最好將亡夫忘掉,如果不是,她的新房子會很擠,説不定亡夫還帶來幾個亡魂,他也有過去,也有幾個沒忘記他,陰魂不散的情感餓鬼。
遺忘之必要,理性之必然,微笑之必須──歷史與小説的寬容 黃碧雲(節錄)
如果還記得,並且以所有的情感記得,幾近淫褻。
淫褻的意思是,過份的,不恰當的,以私人當為公眾的。
過份的就是,經過時間,所有眼前都會變小,但過份就是,經過的沒有變小,甚至可能變得比當時更大。
恰當是理性決定。離理性愈遠,愈不恰當。
每逢「記念」,每多一年的紀念,我便愈感尷尬,因尷尬而愈為遠離。
譬如每一年的6月4日。以至我很希望來到6月5日,因為到了6月5日,那些大聲呼喊的人,又沉靜了,又忘記了他們的「紀念」,像過季衣物一樣,可以封箱了,明年同樣時,再找出來,紀念一番。
6月5日,是世界環境保護日。
情感會隨着時間而淡遠。人是因為這樣遺忘本能,才能夠以一個族類生活下去。
1989年6月3日晚上,全香港的人都沒有睡着。幾晚之後,我們開始睡着,因為太累了。但其後我們再無法為同樣的事情,無法入睡。
沒有經過那一個晚上的人,沒有在現場的人,談不上情感,無所謂淡忘,因為從來不深刻。
他們為了別的原因而「紀念」,希望不是為了「平反」──「平反」是一個有道德權力的統治獨裁體,對一件事情的定性──如果我們反這一種定性的權力,我們為何要「平反」,「平反」不是承認這種權力的合法性質嗎?
情感經驗,是私人經驗,我認為在公眾地方展示私人情感是淫褻。雖然有時我們都少不免會這樣做。我也曾在辦公室為各種事情哭泣,這樣説,我們無法以純粹理性行動,這令我──我不敢説對所有的人都一樣──的生活充滿羞恥與歉疚──我的過往是我的羞恥,我所有的錯誤我都無法彌補,如果不能遺忘,只能待死亡清洗──如果我不相信有天堂及救贖──我無法忍受重複背誦的「他已經在天堂安息」來作為證據──這樣救贖只能提前到死亡本身了──死了就「落了片白茫茫大海真乾淨」。
我們經過,事物退到身後,漸遠漸小,然後我們以為我們遺忘。
我們見過在亡夫之前,傷心欲絕的寡婦,不多久有新的婚姻生活。她最好將亡夫忘掉,如果不是,她的新房子會很擠,説不定亡夫還帶來幾個亡魂,他也有過去,也有幾個沒忘記他,陰魂不散的情感餓鬼。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8折$382
-
新書79折$387
-
新書85折$417
-
新書9折$441
-
新書93折$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