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辛說 卷十三 [顏淵篇]中(7CD)

論語辛說 卷十三 [顏淵篇]中(7CD)
定價:980
NT $ 882 ~ 931
  • 作者:辛意雲
  • 出版社:竹科廣播
  • 出版日期:2016-08-05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13:4712123530826
  • 裝訂:平裝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內容:7張CD,每張2集,共13集,時間總長420分鐘

  .在國君與諸侯的治國方針上,他提出以「德治」為根本,以「仁」為精神內涵,以「禮」為行為準則。
 
 

作者介紹

主講人簡介

辛意雲教授


  師承國學大師錢穆(賓四)先生。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中國美學史、經典導讀等課程,並致力於推動傳統國學的復興,長期配合社會大學開辦國學講座、暢談經書、史書、四書之大義、以及莊老思想、美學思想等。希望藉此可以讓一般大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體驗傳統國學之美和其中的生命經驗,進而擁有生命的智慧與喜樂。此外,辛教授亦長期隨素書樓文教基金會,在香港、大陸各地推廣傳統國學研究。

  二00七年辛意雲教授參與浪漫文學巨作――青春版牡丹亭的劇本整編、美學的理論結構,與各界專家共同完成此一盛事,將中國傳統最精緻的美,呈現在世人面前。

  辛意雲教授除了在大學授課外,也長期擔任建國中學國學社、北一女學術研究社的指導老師。並不斷接受各地講堂、講座的邀請,講授傳統國學。許多人在離校多年、有了人生閱歷後,都說更能從辛老師的講授中,體會到傳統經典之美。

  二00八年四月,辛老師接受IC之音電台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共同邀請,擔任每週四晚間黃金八點檔『論語辛說』節目主講人。以精深又淺出的義理、嶄新又合乎傳統的詮釋,使此兩千多年的經典,展現了驚人的現代生命。

  IC之音將陸續出版『論語辛說』的有聲書,好讓更多有心傳統學術及尋求生命的覺醒者,認識辛意雲教授,並且愛上『論語』傳遞的人生大智慧。
 
 

目錄

1    顏淵問仁
2    君子之道
3    四海之內皆兄弟
4    明與遠之智慧
5    君子慎於言
6    論社會國家根本
7    恆常之德
8    人倫之道
9    以德教化
10    治國先修身
11    行仁好義
12    自我覺知
13    愛人之道

 
 

辛意雲教授序言

人類的未來,在生命覺醒


  近來我常聽人說:「我終於慢慢學會與自己的情緒相處了,我的人生似乎有了起色。」這時,我才發現自己這一生有太多時間都花在與自己情緒的搏鬥上,而錯過了太多美好的事件了。」「為什麼我以前都沒有發現呢?」

  也有的人說:「當我知道我要重新出發,我才有未來。而要重新出發,我就得有勇氣向過去告別。我本來以為向過去告別是件極困難的事,但當我自覺到真實的自己,原來不是那樣的,我重新去發現自己,而當真實自己逐漸浮現時,過去的我就像蟬殼一樣脫開了。我竟然能飛了……真可惜我以前竟完全沒有意識到這回事。」

  最近還有一位聽眾同樣回饋給我他的這份經驗。他說:「達成覺醒的道路上,首先就必須達成與自己的和解,接受當下的自己,才有可能開展生命。」

  我聽到他們這麼說,真是高興極了!而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們都說是聽了IC之音「論語辛說」之後的領悟。

  在講「論語辛說」時,我總是一直說著「生命的自我覺醒」,或許有朋友覺得為什麼要這樣說個不停,我也擔心會不會有朋友聽了嫌煩,覺得說的太多了!

  現在我想,這顧慮可以稍微減少一些了,因許多人終於聽進去了,而有所領悟了。其實生命之道,誠如這些親愛的聽眾朋友說的,何以以前沒有發現,只是一昧的生氣、憤怒、鬧情緒,原來就是因受制於「人的」、「自我的生物生存本能衝動」之中的結果,當一旦「醒覺」,前塵就如煙霧般的逐漸散去。是以現代人本心理學說人在自我意識下,當人突然醒覺時,就如同從睡夢中甦醒一般,對一切原有的認識,都會再清晰的重新認識、重新評估,人新的生命就會慢慢的重新開始。如此人類總會有新的未來。

  孔子提出了這「未來」,這也是人類共同的未來。

  IC之音、台積電文教基金會曾董事長暨許執行長、IC之音的工作同仁,大家一起為人類未來而努力,這可真是一件重大有意義的事。真是感謝大家,讓我也有機會參與這盛事。
 
辛意雲謹誌於人學齋  六月五日

電台出版序

風行草偃,上行下效


  「在混亂的春秋末年,諸侯國相互征伐,卿大夫勢大力強,道德倫常崩壞,經常有橫奪禮制、甚至弒君犯上之舉。在只講實力、枉顧仁義的惡劣大環境下,孔子論政治,仍然充滿了理想性。他的政治理論不但自成體系,而且成為今日最經得起考驗的高度標準。他在道德最淪喪的時代,提出「政治的最高規格,就是道德。」

  孔子在論語中大篇幅提出為政之道。在國君與諸侯的治國方針上,他提出以「德治」為根本,以「仁」為精神內涵,以「禮」為行為準則。即使周遊列國,各國國君只重權謀武力,難以接受他的主張,但孔子始終堅持這才是正道。例如他在這一卷顏淵篇裡與季康子的問答,此時的孔子已經年過六十,在外流徙了十四年,歷經魯國內亂、陽貨亂政、復厄於陳蔡絕糧七日、宋司馬恆魁暗殺等種種磨難,直到季康子請他重回魯國。儘管歷經風霜,孔子面對季康子問政,仍然回答:「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可見行為中正與仁德感化,仍然是他不變的標準,他堅信只要在上位者做表率,社會大眾自然會受到影響,進而為善,未來總有一天,禮運大同篇的治世可以實現。

  這是過度的理想化嗎?其實不然。當代管理學已經把這種影響定名為「非權力性影響力」,指的是以個人的品德、才能、知識、感情等因素為基礎形成的自然影響力。企管講師強調:這種影響力表面上並沒有合法權力那種明顯的約束力,但在實際上它具有更大的力量,常常能發揮權力性影響力所不能發揮的約束作用。具有這樣優點的人,現代人稱為「成功的領袖」,孔子的定義就是「君子」。現代人總是問該如何成為成功的領袖?兩千多年前孔子早已回答他的弟子們:欲成君子,請從「修身」開始,先「崇德」、「修慝」、「辨惑」,然後就能成為有仁德的君子了。

  東西方的學說最終都肯定這種價值觀:「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可見,論語一部書,還有更多值得我們學習的。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新書
    9
    $882
  2. 新書
    95
    $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