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塵淨光生道感恩
趙有誠/臺北慈濟醫院 院長
永遠難忘6月27日,那一晚,是創院十一年以來,啟動「紅色九號」搶救大量傷患最嚴重的一次,也開啟了臺北慈濟醫院燒傷照護的歷史新頁。感恩全院同仁在緊急動員時,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證明了我們的應變與急救能力,展現出愛的醫療本質。
當晚由手機新聞快訊看著受傷人數不斷增加,猜想事發附近的慈濟志工,一定已經出動到現場與各個收治醫院膚慰關懷,身為慈濟大家庭一份子,思考模式都一樣:「災難發生了,慈濟能夠幫忙些什麼嗎?」臺北慈濟醫院距離雖遠,但也是有能力急救的醫療單位,與同仁商議後,決定先將部分急救區備妥,並通知消防單位我們已待命。
當第一個重傷女孩由親人送到,院內同時以廣播、手機簡訊、撥打電話通知「紅色九號」,一下子就有一百二十幾位醫護同仁,與原已就寢的二十多位醫療志工,集合在急診室,分配工作,相互支援。
過去,這樣大面積燒傷病人的收治,並不是臺北慈院熟悉的工作,但一輛輛救護車接續抵達,消防急救弟兄們被汗水濕透全身,醫護眉頭深鎖,到底我們該怎麼做?初步急救後,先有六位病人住進外科加護病房,其中四位插管;另外六個病人暫住到內科加護病房,因為那時已經沒有選擇了。午夜一點多,最後一位到院,還好呼吸照護病房剩下一張床,第一個晚上就這樣初步安置在不同的加護病房裡。
非常感恩新北市政府派員進駐本院並提供協助,衛福部也隨時關心各家醫院需求,調度可用資源,如藥品醫材、加護病房空床、轉院流程、社工關懷等等。
證嚴上人的祝福信與急難救助金,隔日就送到院區。電話裡,上人慈示:「院長,最重要的是要讓每一個家長、每一個家庭能夠把心安下來;唯有我們的心跟家長的心在一起,才能為這些年輕的朋友提供最好的醫療。」在加護病房外面,我親自恭讀慰問信,每一位家屬聽完上人祝福的信,接到了急難救助金,都流下眼淚。感覺在那個當下,家長們最焦急的盼望,就只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愛他的孩子像他們一樣。
八仙粉塵爆燃傷者將近五百人,北部幾乎所有醫院都超量收治,也幾乎全院召回,暫停休假。眼看不可能將每位病人轉院到燒燙傷專責醫院,整型外科盧主任憂心又焦急的告訴我:「看著這些病人,我覺得他們正在死去。」因為我們醫院的傷者燒傷面積平均超過體表60%,根據醫界經驗與數據,我們將失去一半。每天早上看到他們的時候,我都會想,應該不是這一位,應該不是這一位……心底堅持著一個都不能少!
不斷思考要如何照顧這十三位重傷的年輕人盡全力與死神拔河?如果我讓每一位醫護只做他最專精的事,壓力應該會小一點;集合全院的力量,讓每一件事情都由該科的專家來做,這應該就是最好的醫療。除此之外,感恩慈濟各院區,紛紛伸出援手,一點一滴補齊了我們所需要的,不論是醫藥材、燒燙傷傷口護理教學、整型外科人力等。
三百多個日子過去了,還是經常回想那段驚心動魄卻又充滿感恩的時光。每天早上五點先去加護病房一一探視每一位傷者,瞭解每一個細節,七點參加志工早會,八點開專案行政會議,十二點半開醫療專家會議,其他時間忙著處理各項事務……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每天精神奕奕,難道都不會累?」這要感恩塵爆發生前,早已鍛練了規律作息,每天清晨五點多「薰法香」,連線聆聽證嚴上人開示,凝神做筆記,如同精神食糧,讓我充滿正能量,整天精神都很好,能專注眼前的每件事,沒有時間感覺累。
其實,沒碰到危機,就不會察覺許多埋藏在底層的細節,原來是這麼地感人。而這些令我感動的人事物,也是督促自己不能鬆懈的動力來源。
從2015年6月27日到10月30日,最後一位傷者出院,這四個月當中,醫護團隊平均每天投入一百六十三位來照顧他們。負責照護的護理師們,很多很年輕,也很多是慈濟畢業的,他們不分職級、不挑工作,組成換藥團隊,下班後與休假時間也都全力投入。
我很感恩護理師對每一位的傷勢都瞭若指掌,看著他們為病人刷牙,餵病人吃布丁,會以為她就是這位病人的家人。但也是為了病人,護理師不能回家,也不願意回家,感恩家人也都支持和體諒。一位護理師的爸爸經常滷一大鍋茶葉蛋,送到加護病房分享,還鼓勵女兒:「妳這樣做是對的!」院區的按摩小站,聽到茶葉蛋的故事,就拿著免費的按摩券,表明要送給醫師、護理師,讓所有團隊免費按摩,紓解疲憊壓力。
中午在加護病房的專家會議裡,因為空間小,沒辦法正式的備餐,每個人分得一顆包子,聚精會神面對每一個病人的檢驗數字,討論下一步治療對策。行政團隊自許為強力後盾,與政府機關溝通、媒體訊息發布、開設諮詢專線、設置燒傷專區、處理大量醫療廢棄物清運;社工及志工掌握每一位家屬照顧細節,文山新店區慈濟志工八位一組陪伴一個家庭,協助處理各項繁瑣事務。
傷者除了燒傷嚴重,病況也經常有變化,甚至引發敗血症。腎臟科醫師在會議中提出,想試用一支要價十五萬的人工腎臟來洗去血液中的內毒素?我回他,只要有一絲絲希望就一定要用。二位病人一共用了八支,效果真的不錯,使用的第二天病人就清醒了,血壓也穩定下來,所有的器官功能慢慢恢復。代理商得知很高興,不但不收費,還再捐給政府使用。
復健之路很長,要長時間穿著又熱又緊的壓力衣,孩子們常常站著無法靜止,又癢又痛。上人很想為他們設計比較不那麼熱、又能透氣的壓力布,大愛感恩科技公司就立即研發,又將不知來回多少次試驗後所研發的壓力布,作成了壓力衣,上人自己先試穿了三天三夜,想親自確認孩子們穿上身是否舒適?真的讓我非常非常感動。
收治塵爆傷者三個月之後,上人行腳到臺北慈院來關懷,有五個孩子回來道感恩,當他們走過我面前時,我流下了眼淚,看到他們有機會再活過來,內心真的很感恩。我對他們唯一的期勉就是:「在健康的時候,要盡自己的力量,發揮良能,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有單親的孩子在臺北慈院治療期間,得到啟發,重新擁抱親情;也有一些孩子,過去對生命的意義沒有想那麼多,現在都長大了,回來看我時,臉上是帶著微笑的。父親節時,其中一位彭同學收齊了其他孩子寫的卡片,在家人陪同下,親切的喊著「院長爸爸」,然後交給我,這真是個令我歡喜又感動的父親節。
八仙粉塵爆燃意外,讓臺灣醫界團結攜手,創造死亡率僅3%的世界最低紀錄,多位參與救援的醫師,受邀到美國、新加坡、歐洲等地參加醫學會,分享臺灣「不可思議」的醫療成就。臺北慈濟醫院為全臺灣五十二家救治醫院之一,與有榮焉。
非常感恩大塊文化出版《紅色九號》一書,這段真實發生的歷史片段,如果沒有整理成冊,終將淹沒在時間的洪流裡。感恩本院公共傳播室與人文真善美志工,在塵爆救護期間,完整記錄留存珍貴院史;感恩慈濟醫療法人人文傳播室策劃編輯,深描菩薩身影,見證醫療從業人員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每回想起全院同仁奮不顧身搶救塵爆傷者、志工膚慰關懷家屬的身影,道再多的感恩、送再多的禮物,都無法表達我內心感恩的萬分之一。《紅色九號》的詳實記錄,對全院來說,就是最好的禮物與最大的肯定。感恩《紅色九號》的考驗,讓全院上下凝聚成一個大家庭,未來不論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我們都會是彼此最穩妥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