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全球瘋行的工作效率升級方案,讓你的生活不再辛苦,工作更加省時省力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全球瘋行的工作效率升級方案,讓你的生活不再辛苦,工作更加省時省力
定價:380
NT $ 194 ~ 342
 

內容簡介

並不是愈辛苦就愈有生產力,
也不是愈努力工作,就會完成更多的事。

 
  ・《紐約時報》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最新力作
  ・個人、上班族、主管、團隊提升生活品質與工作效率必看的一本書!
  ・改變你的思考方式,比改變你的思考內容,更能影響你的事業與人生!
  
  所謂的有生產力,就是善用體力、腦力與時間,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有意義的報酬,讓自己不用很痛苦、很掙扎、壓力很大,就能做完事情,而且不必犧牲自己所愛的人事物。

  ‧一個年輕女生不念博士班了,開始玩撲克,接著又靠想像各種情境預測對手的失誤,成為全球最厲害的高手。

  ‧一群Google數據專家展開四年調查,挖掘最佳團隊的祕密,最後發現三個臭皮匠能勝過諸葛亮的原因,恰巧與長壽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歷久不衰的原因不謀而合。
  ‧海軍陸戰隊將軍看到每年進來的新兵大多是渾渾噩噩的年輕人,便設法重新打造訓練營,強迫他們練習幫自己做決定,讓人生原本沒有方向的新兵懂得掌握自己的人生。

  ‧迪士尼《冰雪奇緣》(Frozen)原本要開天窗了,直到團隊用對方法讓大家動起來,最後帶來票房破影史紀錄的創意發想。

  以上這些人有什麼共同點?

  這些人都深知生產力來自明智的抉擇——不管是做日常決定、設定目標、領導人培養創新文化、人與數據互動的方式……一切的一切,讓有些人是生產力大師,有些人則只是瞎忙。

  本書介紹動機、團隊、專注、目標、管理他人、決策、創新、吸收資訊等八個關鍵概念,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有的公司生產力驚人,彷佛擁有三頭六臂。書中有腦神經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發現,也有企業執行長、教育改革者、四星上將、FBI探員、機師、百老匯作曲家的親身經驗。生產力最強大的個人、公司與組織跟別人不一樣,一天可以抵一百天的人,他們看世界的方式、他們的選擇,都跟一般人很不同。

  普立茲得獎記者查爾斯.杜希格在《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中,解釋人們為什麼平日有種種習慣。在這本新書,他同樣懷抱著無窮無盡的好奇心,走訪各行各業,深入探討生產力的科學,用精彩的故事解釋我們如何能用更好的方法做事。想要成功,其實不必那麼累,壓力不用那麼大,不必犧牲親愛的家人與朋友。不管做什麼事,其實都有更聰明、更快、更好的方法。

強力推薦

  如同前著《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作者杜希格這次再度靠著各行各業的精彩故事,深入報導科學的最新發現,以更有人味的方式讓我們思考生產力是怎麼一回事。光是每天趕著做完待辦清單上的事,並無法讓人有生產力,我們必須把人生看成一連串的選擇,自己選擇要怎麼看世界。──蘇珊.坎恩(Susan Cain),《安靜,就是力量》(Quiet)作者

  為什麼有些人、某些組織硬是比別人更有生產力?杜希格幫大家去蕪存菁有趣的相關研究,用精彩的故事說出我們可以學習運用的主要原則。如果你想聰明工作、不想整天累死自己,一定要讀一讀這本書。──大衛.艾倫(David Allen),《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作者

  作者杜希格有問對問題的天賦,而且有辦法讓大家跟他一樣好奇心十足。我們永遠在問:如何才能更有生產力,最好能做完雙倍的事,甚至是十倍,但不要讓自己過勞死?究竟怎麼樣才能做事更有效率,又不用犧牲私人生活?杜希格再次用簡潔文字寫下自己找到的複雜答案。──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從A到A+》(Good to Great)作者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查爾斯.杜希格Charles Duhigg


  《紐約時報》記者、普立茲報導獎得主,二○○六年加入《紐約時報》,曾主筆或協助進行系列報導,包括檢視企業如何試圖占高齡美國人便宜的《黃金商機》(Golden Opportunities,2007)、研究金融危機前因後果的《罪惡的代價》(The Reckoning,2008),並以《毒水》(Toxic Waters,2009)探討美國水質污染惡化問題與執法者的回應。

  他近期特別追蹤研究蘋果公司。杜希格得過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全國新聞(National Journalism)、喬治.波爾卡(George Polk)、傑洛德.羅布(Gerald Loeb)等單位頒發的新聞獎項,二○一三年更榮獲普立茲報導獎。

  他上過《美國生活》(This American Life)、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吉姆.萊勒新聞時間》(The News Hour with Jim Lehrer)與《前線》(Frontline)等節目。
  杜希格為耶魯大學歷史系學士、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成為記者前在私募股權業工作,並在舊金山當過一天驚險的腳踏車快遞員。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是他的成名作,長踞《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出版人週刊》等多家媒體的暢銷書排行榜。杜希格會在幾分鐘內沾染上壞習慣,尤其是油炸食品。他和擔任海洋生物學家的妻子以及兩個兒子住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兒子的習慣包括清晨五點醒來、晚餐時間亂扔食物,以及露出迷人的笑容。

譯者簡介

許恬寧


  台大外文系學士、愛丁堡大學文化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蘋果橘子創意百科》、《蘋果橘子思考術》、《女力時代》、《是你讓工作不一樣》、《海盜共和國》、《老虎、蛇和牧羊人的背後》、《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合譯)、《無敵》(合譯)、《征服者》、《蘋果內幕》等書,以及《BBC知識》與《孤獨星球》雜誌文章。
 

目錄

前言
 
1 動機
新訓營大改造、養老院起義,以及人的控制力來源
 
2 團隊
Google的心理安全感與《週六夜現場》
 
3 專注
認知隧道、法航四四七號班機,以及心智模型的力量
 
4 目標
聰明目標、登月目標,以及贖罪日戰爭
 
5 管理他人
用「精實」與「敏捷」思考偵破綁架案,
以及放手讓人們去做的信任文化
 
6 決策
靠貝氏心理學預測未來,成為撲克大贏家
 
7 創新
創意仲介與絕境帶來的創意拯救迪士尼《冰雪奇緣》
 
8 吸收資訊
辛辛那提的公立學校化資訊為知識
 
附錄:生產力法寶總複習
謝辭
資料來源附註
註釋
 

前言

  二〇一一年夏天,我因為請朋友的朋友幫我一個忙,第一次親眼見識到這世上真的有生產力超高的神人。

  那年我正在埋頭寫一本書,講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其中牽涉到神經科學與心理學。我處於趕稿尾聲,人都快要瘋掉了,每天有通不完的電話,還有一堆心驚膽跳要重寫的段落,剛以為萬事搞定,又冒出需要修改的地方。我覺得自己離完工那一天愈來愈遠,看不到終點線,白天除了要當《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記者,努力追蹤報社正在調查的報導,晚上還要修改書稿。太太也好不到哪裡去,剛生完我家老二就回公司上全天班。我覺得自己被一堆不得不做的事追著跑,老是在匆匆忙忙開會,匆匆忙忙回信,永遠在道歉不好意思遲到了,不好意思這麼晚才回信,不好意思什麼什麼還沒做。

  我在焦頭爛額之中,假借寫書的名義,寄了一封信給自己很仰慕的作家阿圖•葛文德(Atul Gawande)。葛文德醫生是我報社同事的朋友,四十六歲的他簡直是成功人士的完美典範,除了在全球最頂尖的醫院當人人搶的外科醫生,還替知名雜誌固定寫文章;一邊當哈佛副教授與世界衛生組織委員,一邊主持送愛心醫療器材到低度開發國家的非營利機構。在那一大堆事情之外,他還寫了三本書,本本暢銷,而且家裡有老婆要顧,有三個孩子要養,然後依舊在二〇〇六年榮獲俗稱「天才獎」的麥克阿瑟獎(MacArthur “genius” grant),接著轉頭就把五十萬美元獎金瀟灑的捐給慈善機構。

  說老實話,有些人是「假裝」很有生產力,履歷表看上去洋洋灑灑,直到你發現他們最在行的事,其實是自我行銷。有些人則跟葛文德醫生一樣,似乎住在另一個星球,什麼都做得到。文章幽默風趣,開刀一把罩,還是好爸爸。每次葛文德醫生出現在電視上,看起來都一派輕鬆,滿臉睿智,在醫學、寫作與公共衛生等領域,都有真材實學的重大貢獻。

  我寫信給葛文德醫生,問他有沒有時間聊一聊。我想知道他怎麼有辦法這麼厲害,為什麼可以同時做那麼多事,他的祕訣是什麼?如果我能學個幾招,搞不好就不用活得那麼水深火熱。

  當然,對每個人來講,什麼叫「有生產力」可能不太一樣。有的人在早上送孩子上學之前,先運動一小時,他們覺得那樣的時間安排很完美。有的人則選擇用早上的一小時,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回電子郵件,打電話給客戶,然後也滿意自己完成了很多事。做研究的科學家與畫畫的藝術家,可能覺得失敗的實驗與搞砸的畫作,也算是一種生產力,因為每多累積一次錯誤,就離宇宙的祕密更進一步。工程師心中對生產力的定義可能又不一樣,他們在乎的事,可能是讓生產線跑得更快。此外,有生產力的週末,可能是指帶孩子到公園散步,有生產力的平日,卻是以光速帶孩子到托兒所,然後趁早進辦公室。

  簡單來講,所謂的有生產力,就是善用體力、腦力與時間,用最少的付出,得到最有意義的報酬,讓自己不用很痛苦、很掙扎、壓力很大,就能做完事情,而且不必犧牲自己所愛的人事物。

  就前述定義來看,葛文德醫生似乎找到祕方了。

  幾天後,葛文德醫生回我信,向我道歉:「真希望幫得上忙,但我事情實在太多,希望你能諒解。」看來,就算是三頭六臂的葛文德醫生也有極限。

  過了兩三天,我恰巧向認識葛文德醫生的同事提到這件事,我表明自己絕對沒有因為被拒絕就不舒服,還很敬佩醫生做事專心,不亂幫自己找外務。我想他應該很忙,要治療病患,要幫醫學院學生上課,要寫文章,還要提供建言給全球最大的衛生組織,沒時間是應該的。

  不,我朋友告訴我,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葛文德醫生那週沒空,是因為他買了搖滾樂團的票,要帶孩子去看演唱會,而且他跟老婆還要去度迷你假期。

  葛文德醫生甚至告訴我同事,請我那個月晚一點再寫信給他,到時候他就有時間聊一聊。

  聽到這件事的瞬間,我明白兩件事:

  首先,我顯然做錯了什麼,因為我整整九個月連一天都沒休息過,我甚至還在擔心,如果要孩子選老爸或保母,他們應該會選保母。

  更重要的是,的確有人比我懂得如何增加生產力,我只需要說服他們告訴我祕訣就萬事大吉了。

  就這樣,我開始研究怎麼樣可以擁有生產力,這本書是我的研究成果。我想要了解,為什麼有的人、有的公司,硬是比別人有生產力,到底是怎麼回事?

  自從四年前我聯絡葛文德醫生後,便開始請教神經科學家、企業家、政府領導人、心理學家,以及其他各領域的專家,請他們告訴我生產力究竟是怎麼回事。我曾詢問迪士尼《冰雪奇緣》
(Frozen)的製作團隊,他們如何在驚人的時間壓力下,做出史上最賣座的電影。原本電影已經要砸鍋,但他們靠著在同仁之間製造激發創意的壓力,有驚無險地順利推出電影。我和Google的數據科學家聊,也跟綜藝節目《週六夜現場》(Saturday Night Live)的編劇聊,據說Google和《週六夜現場》會這麼成功,是因為他們遵守了相似的團隊原則,同事之間會互相幫忙,而且勇於嘗試新點子。我還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探員聊,聽說他們靠著學加州費利蒙(Fremont)一間舊汽車廠的企業文化與敏捷管理,偵破綁票案。我還東奔西走,跑了多間辛辛那提公立學校,了解它們是如何靠著聽起來違反直覺的慢慢處理數據,讓學生脫胎換骨。

  我到處請教各行各業的人士,不管是撲克牌高手、機師、將軍、企業主管、認知科學家,大家都提到幾件共通的事,所以我開始相信某些人士、某些公司真的靠著手指頭扳一扳就數得完的幾個概念,完成比別人多很多的事。

  這本書要講增加生產力最重要的八個概念,例如其中一章會講光是覺得「事情操之在我」,就能讓人有動力做事,以及美國軍方如何靠著教新兵「自己來」,讓原本人生漫無目的的年輕人,變成英勇的海軍陸戰隊員。另一章則講我們可以如何靠著建立心智模型保持專注,以及一群機師如何靠著在心中說故事,阻止了一場差點奪走四百四十名乘客性命的危機。

  本書要講如何運用正確的方式設定目標(除了要有具備雄心壯志的大目標,也要有明確的小目標),還要講以色列領袖為什麼在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的醞釀期,一直抱著錯誤期待,以為不會開戰。他們的問題在於做決策時,理應想像未來所有可能的情境,而不是抓著一種解釋不放。書中還會提到某位女士靠著假想的技巧,打敗全國撲克冠軍。此外,本書提到的例子還包括矽谷公司是如何靠著培養「承諾的文化」(commitment cultures),在風雨飄搖時團結一心,穩住軍心。

  本書要講的八個概念,全都和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有關:絕不是愈血汗就愈有生產力,也絕不是愈努力工作,就會做完更多事。光是坐在桌前更多小時,或是做出更多犧牲,並不會帶來生產力。

  生產力其實來自用某種方法,做出某些選擇。我們選擇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設定日常決策,將決定我們是否具備生產力。此外,我們在內心告訴自己的事,我們沒放在心上的簡單目標,以及團隊感與領袖所培養的創意文化,也統統會造成影響。種種因素會決定我們是純瞎忙,還是忙得轟轟烈烈。

  在今日這個世界,我們隨時能與合作者聯絡,用智慧型手機就能接收重要文件。需要什麼知識,幾秒鐘就能查到。要什麼產品,二十四小時之內就能送到家。公司可以在美國加州設計電子產品,接到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訂單後,用電子郵件把設計圖寄到深圳,然後在全球各地追蹤貨送到哪去了。為人父母者,可以自動同步全家人的行程,還可以躺在床上上網付帳單,並在孩子晚回家時,立刻追蹤孩子的手機位置。我們正處於重大的經濟與社會情勢變革,這場革命和從前的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一樣重大。

  通訊技術與科技的進展,理論上可以讓我們活得更輕鬆,但其實通常只帶來更多工作,更多壓力。

  為什麼我們把自己搞得一團亂?因為我們關注新科技時弄錯重點。我們想靠工具提升生產力,弄出一堆電子產品、應用程式、追蹤待辦事項的複雜檔案系統,卻沒學到科技想告訴我們的事。

  有的人則不一樣,他們找到戰勝新世界的方法。對某些公司來講,世界每天都在變反而是好事。

  我們現在知道生產力是怎麼一回事,也知道哪些選擇才重要,可以把我們帶向成功。我們現在知道如何設定讓不可能的任務成真的目標,也知道如何重新架構情境,讓看似棘手的燙手山芋,變成隱藏版的大好機會。我們現在知道如何敞開心胸,做出大膽、創新的連結,也知道如何慢下正在淹沒我們的資訊,加快學習的速度。

  這本書要講如何辨認出增加生產力的選擇,介紹曾經改造他人生活的科學知識、妙招與轉捩點。這世上有人輕鬆自在卻比別人成功,也有公司資源少卻產品好,還有人帶頭讓身邊渾渾噩噩的人重獲新生。

  這本書要講如何省時、省力、更聰明,讓各位的人生更加一帆風順。
 

內容連載

6決策
 
靠貝氏心理學預測未來,成為撲克大贏家
 

 
電視機前,無數觀眾盯著安妮,荷官也看著安妮,等著她做決定。二○○四年的撲克冠軍錦標賽(Tournament of Champions)正在進行淘汰賽,最後的贏家可以帶走兩百萬美元,其他人一毛都拿不到①。九名全球最厲害的撲克玩家齊聚一堂,不耐煩地等著全場唯一的女性安妮•杜克(Annie Duke)開口說話。
 
桌上堆著四十五萬美元籌碼②,荷官尚未發下任何公共牌,而安妮手上有一對十。她今天牌運不錯,因此這一局下了大注,現在必須決定是否全押,其他人都蓋牌了,只剩綽號「化石人」的格雷戈•瑞梅爾(Greg Raymer, the FossilMan)和她一決高下。瑞梅爾是身材圓滾滾的康乃狄克州人,出現在公眾場合時,總有獨特造型,口袋裡裝著樹皮化石,太陽眼鏡上是反光的蜥蜴全息圖。
 
安妮不曉得化石人手上有什麼牌,從剛才的局勢判斷,安妮還以為自己這一局要贏了③,然而化石人籌碼全下,打亂了安妮的計劃。化石人是在唬牌嗎?剛才一直在引誘她下大注,現在要通殺?還是說化石人其實牌沒那麼好,只不過在嚇嚇她,認為她一定不敢賭那麼大?
 
所有人盯著安妮,安妮不曉得下一步該怎麼走。
 
她可以蓋牌,但蓋牌的話,就得和剛才下注的數萬美元說再見,那些錢可是她先前辛辛苦苦玩了整整九小時才累積出來。
 
還是說也跟著化石人下注,籌碼全下?可是全押的話,要是這一局輸了,就永遠出局。但是話又說回來,要是贏了,就能在錦標賽中領先,孩子的學費、家裡的房貸,統統有著落。晚上再也不必擔心令人想到就胃痛的難堪離婚,以及前途未卜的人生。
 
安妮又看了一眼桌上堆得像小山的籌碼,覺得喉嚨很不舒服。安妮有恐慌症,有時嚴重到把自己鎖在公寓足不出戶。二十年前,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念二年級的時候,曾經焦慮到自己走進醫院要求住院,整整兩週後才出院。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1. 二手書
    51
    $194
  2. 二手書
    51
    $195
  3. 二手書
    55
    $210
  4. 二手書
    58
    $220
  5. 二手書
    61
    $230
  6. 二手書
    68
    $260
  7. 電子書
    7
    $266
  8. 二手書
    71
    $270
  9. 二手書
    73
    $276
  10. 二手書
    73
    $276
  11. 二手書
    73
    $276
  12. 新書
    79
    $300
  13. 新書
    79
    $300
  14. 新書
    79
    $300
  15. 新書
    79
    $300
  16. 新書
    79
    $301
  17. 新書
    85
    $323
  18. 新書
    88
    $334
  19. 新書
    89
    $340
  20. 新書
    9
    $342
  21. 新書
    9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