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臺灣過去二十年來的教育改革引發許多問題,也帶來不少省思。惟其教育改革是一種持續性的過程,永遠沒有最後的終點。過去的興革歷程與事件,隱含著未來發展的線索與軌跡,亦是策勵將來的一面鏡子。本書回顧過去臺灣教改的種種現象與經驗,從研究的視野分享智慧的對話與思考,期待能對臺灣教育改革的政策與實務,尋找出更適切的發展方向。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劉源俊
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李奉儒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游振鵬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劉蔚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曾大千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單文經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李玉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楊瑩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
葉坤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蘇進棻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林逢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劉源俊
東吳大學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李奉儒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游振鵬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系副教授
劉蔚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曾大千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單文經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李玉馨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楊瑩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教授
葉坤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蘇進棻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制度及政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林逢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目錄
理事長序 張建成 iii
引文:1994—臺灣教改的轉捩年 劉源俊 1
1.描繪臺灣教育改革論述:社會地圖學的應用 李奉儒 23
2.從H. Arendt與P. Ricoeur的權威概念省思我國教育改革之「反權威」意涵 游振鵬 71
3.教改論述的歷史經驗分析—以近代中國推動兩個外國教學法為例 劉蔚之 97
4.教育基本法之發展脈絡與未來展望 曾大千 129
5.課程統整改革20年:杜威會怎麼看? 單文經 155
6.以知行統整培育公民素養:從杜威對職業教育之思辯論十二年國教新課程 李玉馨 203
7.我國高等教育受教機會公平性之探討 楊瑩247
8.Kerr論新世紀高教校長之領導及對臺灣高教治理之借鑑 葉坤靈 285
9.師資培育教育改革20年的回顧與前瞻 蘇進棻 319
10.詩性思維匱乏的教育改革 林逢祺 349
引文:1994—臺灣教改的轉捩年 劉源俊 1
1.描繪臺灣教育改革論述:社會地圖學的應用 李奉儒 23
2.從H. Arendt與P. Ricoeur的權威概念省思我國教育改革之「反權威」意涵 游振鵬 71
3.教改論述的歷史經驗分析—以近代中國推動兩個外國教學法為例 劉蔚之 97
4.教育基本法之發展脈絡與未來展望 曾大千 129
5.課程統整改革20年:杜威會怎麼看? 單文經 155
6.以知行統整培育公民素養:從杜威對職業教育之思辯論十二年國教新課程 李玉馨 203
7.我國高等教育受教機會公平性之探討 楊瑩247
8.Kerr論新世紀高教校長之領導及對臺灣高教治理之借鑑 葉坤靈 285
9.師資培育教育改革20年的回顧與前瞻 蘇進棻 319
10.詩性思維匱乏的教育改革 林逢祺 349
序
理事長序
1994年4月10日民間團體「410教改聯盟」走上街頭,提出教育改革四大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 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教育部旋於6月對此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行政院更於9月設立專責「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規劃設計一連串教育改革措施,就此開啟了臺 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
韶光荏苒,臺灣教育在2014年十二年國民教育改革的紛紛擾擾中,二十載歲月已然逝去。這期間,臺灣的 教育,不論是組織、法令、制度、財政、師資、課程與教學各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教育改革運動一波接著一波,其所引發的問題也是一重接著一重,可謂舊的改 革尚未落實安定,新的改革又隨之而來。
誠然,臺灣過去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固然引發許多問題,也帶來不少責難,甚至讓人產生「教育改革究 竟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的質疑,但教育作為百年大業,教育改革的功過成效,實在難從局部的革新方案與眼前的片斷現象便加論定。一如教育思想家杜 威(John Dewey, 1859-1952)所言,教育是一種連續性重組、再造及轉化的歷程。教育改革在決策之前應有審慎周全的規劃,確實針對教育現場進行診斷,徵詢相關人員的 意見,據以擬訂嚴謹的行動計畫,並隨時參照實際情況,彈性變通和調整實踐程序,方能促使改革方案穩建發展與有效實施。因此,教育改革應是一種持續的歷程, 永遠沒有最後的終點,透過反省性的思維螺旋,將可為未來的改革尋覓更好的途徑。過去的種種歷程與事件,隱含著未來發展的線索與軌跡,亦可作為策勵將來的一 面鏡子。與其一味指責過往教育改革的不是,還不如針對這些既存的歷史經驗,仔細回顧,深切省思,或可藉此前瞻未來,開展更積極的可能性。
值此時刻,中國教育學會為引發各界思考臺灣教育的問題與癥結,特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及其他教育學術團體合作,籌辦「教改二十年:回顧與前瞻」國 際學術研討會,希望集結國內教育相關領域之學術社群,並且邀請海外聲譽卓著之重要學者,共聚一堂,在學術研討的平台上,共同回顧過去教改的現象與經驗,從 研究的視野分享智慧的對話與討論,並對臺灣教育改革的政策與實務發展,做出前瞻的積極思考與建言,俾有助於釐清教育改革的核心本質,尋找出更適切的發展方 向。
主辦單位為使上述研討會的精華內涵廣為周知,持續發揮影響,爰從諸多論文稿件中,挑出十篇好文,集結成書,以饗眾多無法親到研討會現場的教育同仁,亦盼此書能充實教育的學術研究資料,為教育改革的實踐及深化貢獻心力。
本書能順利出版,必須感謝所有作者的智慧貢獻與心力投注,他們從各個專精的領域與議題切入,讓我們得以擴展對於教育改革與教育實踐議題的視野。而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甄曉蘭主任所率領的團隊,悉心規劃與辦理整個研討會之相關事務,擔負了催生本書的大部分責任,由衷感念。也要感謝匿名審查委員用心審查,提 供修改意見,使本書內容更加嚴謹。在編輯過程中,本學會方永泉及湯仁燕兩位副祕書長及葉雅琦小姐統籌專書的編輯事務,在此一併致謝。最後,感謝學富出版社 于雪祥先生慨允出版本書,他對教育學術的支持與傳播,令人敬佩。
1994年4月10日民間團體「410教改聯盟」走上街頭,提出教育改革四大訴求: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 代化、制定教育基本法,教育部旋於6月對此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行政院更於9月設立專責「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規劃設計一連串教育改革措施,就此開啟了臺 灣教育史上變動最劇烈的階段。
韶光荏苒,臺灣教育在2014年十二年國民教育改革的紛紛擾擾中,二十載歲月已然逝去。這期間,臺灣的 教育,不論是組織、法令、制度、財政、師資、課程與教學各方面,均有重大的變革。教育改革運動一波接著一波,其所引發的問題也是一重接著一重,可謂舊的改 革尚未落實安定,新的改革又隨之而來。
誠然,臺灣過去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固然引發許多問題,也帶來不少責難,甚至讓人產生「教育改革究 竟是在解決問題,還是在製造問題」的質疑,但教育作為百年大業,教育改革的功過成效,實在難從局部的革新方案與眼前的片斷現象便加論定。一如教育思想家杜 威(John Dewey, 1859-1952)所言,教育是一種連續性重組、再造及轉化的歷程。教育改革在決策之前應有審慎周全的規劃,確實針對教育現場進行診斷,徵詢相關人員的 意見,據以擬訂嚴謹的行動計畫,並隨時參照實際情況,彈性變通和調整實踐程序,方能促使改革方案穩建發展與有效實施。因此,教育改革應是一種持續的歷程, 永遠沒有最後的終點,透過反省性的思維螺旋,將可為未來的改革尋覓更好的途徑。過去的種種歷程與事件,隱含著未來發展的線索與軌跡,亦可作為策勵將來的一 面鏡子。與其一味指責過往教育改革的不是,還不如針對這些既存的歷史經驗,仔細回顧,深切省思,或可藉此前瞻未來,開展更積極的可能性。
值此時刻,中國教育學會為引發各界思考臺灣教育的問題與癥結,特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及其他教育學術團體合作,籌辦「教改二十年:回顧與前瞻」國 際學術研討會,希望集結國內教育相關領域之學術社群,並且邀請海外聲譽卓著之重要學者,共聚一堂,在學術研討的平台上,共同回顧過去教改的現象與經驗,從 研究的視野分享智慧的對話與討論,並對臺灣教育改革的政策與實務發展,做出前瞻的積極思考與建言,俾有助於釐清教育改革的核心本質,尋找出更適切的發展方 向。
主辦單位為使上述研討會的精華內涵廣為周知,持續發揮影響,爰從諸多論文稿件中,挑出十篇好文,集結成書,以饗眾多無法親到研討會現場的教育同仁,亦盼此書能充實教育的學術研究資料,為教育改革的實踐及深化貢獻心力。
本書能順利出版,必須感謝所有作者的智慧貢獻與心力投注,他們從各個專精的領域與議題切入,讓我們得以擴展對於教育改革與教育實踐議題的視野。而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學系甄曉蘭主任所率領的團隊,悉心規劃與辦理整個研討會之相關事務,擔負了催生本書的大部分責任,由衷感念。也要感謝匿名審查委員用心審查,提 供修改意見,使本書內容更加嚴謹。在編輯過程中,本學會方永泉及湯仁燕兩位副祕書長及葉雅琦小姐統籌專書的編輯事務,在此一併致謝。最後,感謝學富出版社 于雪祥先生慨允出版本書,他對教育學術的支持與傳播,令人敬佩。
中國教育學會理事長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張建成 謹識
中華民國一○三年十月十四日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院長
張建成 謹識
中華民國一○三年十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