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之世,儒風已凌遲衰落,諸子百家爭鳴,然在當世能特然挺起,以明世博學之才,繼孔學、宏仁道、闢邪說者,孟子而後厥為荀子,故《史記》以孟荀並列錄之。《荀子要義》一書詳論荀子學說思想,較其與孟說,並兼論荀子與法家思想,使讀者了解荀子學說之實況。本書收錄「荀子略傳」與周紹賢教授自序。
本書特色
《荀子要義》一書詳論荀子學說思想,比較荀孟學說,並兼論荀子與法家思想,使讀者了解荀子學說之實況。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周紹賢教授(1908-1993)
童年師從晚清進士楊玉相,讀五經,習詩文。1933年,就讀於梁漱溟創辦的鄉村建設學院。1949年秋赴臺灣,曾任東吳大學、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教授,兼任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著有《魏晉清談述論》、《道家與神仙》、《老子要義》、《莊子要義》、《孔孟要義》、《荀子要義》、《佛教概論》、《中國文學述論》、《論李杜詩》、《漢代哲學》、《先秦兵家要旨》、《道教全真大師丘長春》、《文言與白話》、《應用文》、《松華軒詩稿》等。
周紹賢教授(1908-1993)
童年師從晚清進士楊玉相,讀五經,習詩文。1933年,就讀於梁漱溟創辦的鄉村建設學院。1949年秋赴臺灣,曾任東吳大學、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教授,兼任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著有《魏晉清談述論》、《道家與神仙》、《老子要義》、《莊子要義》、《孔孟要義》、《荀子要義》、《佛教概論》、《中國文學述論》、《論李杜詩》、《漢代哲學》、《先秦兵家要旨》、《道教全真大師丘長春》、《文言與白話》、《應用文》、《松華軒詩稿》等。
內容連載
(自序)
戰國之世,道術分裂,諸子爭鳴,互相攻難,〈韓非子‧顯學篇〉謂「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知儒,猶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之儒,有仲良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孟氏即孟軻,孫氏即孫卿。百家之學,各立門戶,各是其是,即儒門之中亦分派系,或「術謬學雜」而言論失真,或「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是故荀子在當時指出有「賤儒」、「俗儒」一般敗類(見〈非十二子〉、〈儒效〉篇)。儒家之風已陵遲衰落,是以引起楊墨之攻擊;而在當時能特然挺起,以名世博學之才,繼孔子之學,宏仁義之道,闢邪說以正人心,使百家相形失色,而丕振儒術以傳於世者,孟子而後,厥為荀子,故太史公以孟荀並列,為之作傳,著於《史記》。
法家攻擊儒墨與道家(《韓非子》顯學篇、忠孝篇),儒墨之相攻尤厲。古書記述簡略,孟子斥楊墨,謂其無父無君,後世或以為此言過甚;其實後世未見當時楊墨末學之流弊,便不知孟子之言有所據,試看荀子所刺之「賤儒」,「無廉恥而嗜飲食」,儒家本身不隱諱其同界中之劣跡,然則楊朱墨學之劣跡,孟子豈能為之隱諱?孔墨已歿,後學互相誹毀,初則針對當前人物之劣點而下攻擊,繼之以為併其祖師亦攻擊之,免得其徒屬恃為護符;孔墨遂間接受到輕蔑。各家之間,壁壘之所以形成,大抵如是。
戰國之世,道術分裂,諸子爭鳴,互相攻難,〈韓非子‧顯學篇〉謂「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張之儒有子思知儒,猶顏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之儒,有仲良之儒,有孫氏之儒,有樂正氏之儒」。孟氏即孟軻,孫氏即孫卿。百家之學,各立門戶,各是其是,即儒門之中亦分派系,或「術謬學雜」而言論失真,或「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是故荀子在當時指出有「賤儒」、「俗儒」一般敗類(見〈非十二子〉、〈儒效〉篇)。儒家之風已陵遲衰落,是以引起楊墨之攻擊;而在當時能特然挺起,以名世博學之才,繼孔子之學,宏仁義之道,闢邪說以正人心,使百家相形失色,而丕振儒術以傳於世者,孟子而後,厥為荀子,故太史公以孟荀並列,為之作傳,著於《史記》。
法家攻擊儒墨與道家(《韓非子》顯學篇、忠孝篇),儒墨之相攻尤厲。古書記述簡略,孟子斥楊墨,謂其無父無君,後世或以為此言過甚;其實後世未見當時楊墨末學之流弊,便不知孟子之言有所據,試看荀子所刺之「賤儒」,「無廉恥而嗜飲食」,儒家本身不隱諱其同界中之劣跡,然則楊朱墨學之劣跡,孟子豈能為之隱諱?孔墨已歿,後學互相誹毀,初則針對當前人物之劣點而下攻擊,繼之以為併其祖師亦攻擊之,免得其徒屬恃為護符;孔墨遂間接受到輕蔑。各家之間,壁壘之所以形成,大抵如是。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98
-
新書85折$213
-
新書9折$225
-
新書9折$225
-
新書9折$225
-
新書$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