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鍊心之旅
小時候喜看章回體的《西遊記》,章節之間起承轉合的詩句總是被跳過,只是沉溺在故事情節的追逐中,偶爾停下來,只想著:幸好玄奘法師有三位神通廣大的徒弟,再加上願意護佑的諸佛菩薩,不然,他怎麼能取得了經,他什麼都不會耶,只會念緊箍咒。後來,讀了歷史,才知道三藏法師真的只是一個人去取經,並沒有小說中玄奇的孫悟空、豬八戒和沙悟淨,繼之而起的念頭是:他怎麼做到的?
稍長,讀金庸的武俠小說,發現愈是高明的武功愈是不落形式,真正的高手是與生活融成一片,舉手投足間消融化解危機尚且不為人知,這時候,飄到教室外的白日夢中會猜想:唐三藏是不是也有這種厲害武功?之後,這些有趣的念頭逐漸消失在紅塵中,取而代之的是迫在眼前的柴、米、油、鹽。
中年時分,意外地禪修了三天,禁語、腿痛、紛亂的念頭……,結束後,平日話多的我,不想開口,心頭安靜了然,向聖嚴師父告假,拎著行李,一個人安步當車,由農禪寺走回東區的家,之後,連著幾天,人是清明安定的,思緒不雜亂,當下的事,一件一件地度過。想起,曾請教聖嚴師父如何每天面對如此多的事務,他說:「外境動而心不動。」我想,這就是嗎?幾天後,境界消失,心頭卻多了一分篤定,因為人心雖然難測,但是有方法了,從此走入「鍊心」的旅程。
我們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間如同江湖,隨著時間、空間的移轉,各種角色上身,人們總要在這過程中爭一個安身立命的位置,證明自己活著的價值,在此同時,也承受著各種江湖詭譎的風險,於是,角色、位置、價值在百般努力之後,是安定?是妥協?是委曲求全?還是……,這其中,不只是給周圍的人交代、也是給自己的交代,生命只要活著,沒有一刻停歇,心,如何安定下來?
總以為壓力是可以疏解的,休假、購物、旅遊、運動,甚至由職場退休,我必須承認,只要活著,就沒有﹁退休﹂這兩個字,下一餐要吃什麼、明天要跟誰見面……,沒完沒了,這就是生活。於是,進一步想,如何可以活得少點壓力,心,不要忙得這麼累,可是這世界不會因為「我累了」而改變,接下來,會發現,只有看世界的心變了,世界才會變。
生命歷程中,現實與理想的落差,想要與需要的衝突,做自己和成全他人之間的失落,我們都以為把相關的人、事、物擺平,就安心自在了,殊不知人定勝天的信念總在午夜夢迴的時候,隨著歲月悄悄地消失,那麼玄奘法師取經是如何做到的?
有一次,在法鼓山紐約象岡道場打禪七,那是鄉間一處僻靜的山谷,坐到第四或五天的時候,心地十分沉靜,晚間起坐後,並不想立即回房休息,於是在墨黑的夜空下往林間散步,小時候怕黑的我只覺眼前景況分明,耳中萬籟清晰,心地安定中帶著淡淡的喜悅,腳下崎嶇的山路如履平地。之後,回到寮房,睡前終於明白什麼是「心淨則國土淨」,同時,也明白心淨是鍊出來的,我相信,玄奘法師赴印度取經時的上乘武功就是「外境動而心不動」,心不動,而仍能起各種作用,心,必是清淨的。
《禪修入門50問》這本書,教的是上乘功夫,卻由周邊的配套措施入手,先由各種疑問切入,給一些基本觀念,然後告訴您看似細節卻一定會遇見的狀況,包括身體、心理和環境等部分;說不上鉅細靡遺,卻提綱契領,讓您有線索可以深入。簡單的文字,卻隱含心法,如果您在禪坐中有過片刻寧靜,您就知道這心法的本質就是「禪」。我們可能做不到玄奘法師的壯舉,仍然可以成為鍊心高手,為自己造就一片淨土,也為人間增添一分清淨。
楊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