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胡適先生考證《紅樓夢》作者為曹雪芹後,世人多從此說。然作者獨持異議,發表論文,認為《紅樓夢》書中以諸多隱語,暗藏漢人受異族統治的隱痛,是漢族志士反清復明之作,主要在宣揚中華民族大義。
本書收錄潘重規先生與胡適、俞平伯、周汝昌、吳恩裕等紅學大師討論的文字及論文。讀者從中能一窺《紅樓夢》作者之真意所在,以及紅學發展之流變。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重規
潘重規(1908~2003),安徽省婺源縣(今江西婺源)人。193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曾任東北、四川、暨南、安徽等大學教授,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973年自中文大學退休,應聘為法國巴黎第三大學博士班客座教授。返臺後,先後擔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所長兼文學院院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曾獲法國法蘭西學術院漢學茹蓮獎(Julian Price)、韓國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敦煌研究院榮譽院士、臺灣行政院文化獎,並於2000年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獲中國國家文物局、甘肅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頒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貢獻獎」。
潘重規
潘重規(1908~2003),安徽省婺源縣(今江西婺源)人。1930年畢業於中央大學中文系,曾任東北、四川、暨南、安徽等大學教授,以及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新加坡南洋大學中文系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中文系主任兼文學院院長。1973年自中文大學退休,應聘為法國巴黎第三大學博士班客座教授。返臺後,先後擔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所長兼文學院院長,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化大學兼任教授。曾獲法國法蘭西學術院漢學茹蓮獎(Julian Price)、韓國嶺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中國敦煌研究院榮譽院士、臺灣行政院文化獎,並於2000年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週年,獲中國國家文物局、甘肅省人民政府及敦煌研究院頒予「敦煌文物保護研究貢獻獎」。
目錄
紅學論集序
自 序
《紅樓夢》新解 一
胡適〈紅樓夢考證〉質疑 三一
一、考證《紅樓夢》的方法問題 三一
二、曹家的家世問題 四五
三、《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問題 五五
四、結 論 六八
脂評《紅樓夢》新探 七三
一、脂評本的概況 七三
二、脂硯齋是誰 七八
三、我對脂評的看法 八七
《紅樓夢》的作者和有關曹雪芹的新材料 一五九
一、了解《紅樓夢》的先決問題 一五九
二、《紅樓夢》的作者 一六○
三、《紅樓夢》的主旨 一六五
《紅樓夢》答問 一七一
一、寶玉影射傳國璽之謎 一七一
二、林黛玉薛寶釵之謎 一八七
三、隱痛、隱事、隱語、隱書 一九七
怎樣讀《紅樓夢》 二一三
自 序
《紅樓夢》新解 一
胡適〈紅樓夢考證〉質疑 三一
一、考證《紅樓夢》的方法問題 三一
二、曹家的家世問題 四五
三、《紅樓夢》前八十回和後四十回的問題 五五
四、結 論 六八
脂評《紅樓夢》新探 七三
一、脂評本的概況 七三
二、脂硯齋是誰 七八
三、我對脂評的看法 八七
《紅樓夢》的作者和有關曹雪芹的新材料 一五九
一、了解《紅樓夢》的先決問題 一五九
二、《紅樓夢》的作者 一六○
三、《紅樓夢》的主旨 一六五
《紅樓夢》答問 一七一
一、寶玉影射傳國璽之謎 一七一
二、林黛玉薛寶釵之謎 一八七
三、隱痛、隱事、隱語、隱書 一九七
怎樣讀《紅樓夢》 二一三
序
自序
這幾篇小文是我近十年來研討《紅樓夢》陸續寫成的。第一篇〈紅樓夢新解〉算是我對《紅樓夢》看法的提綱,因此結集成這本小冊子時,就統稱它做《紅樓夢新解》。
少年時,我愛讀《紅樓夢》,後來多看清初遺民的文章著作,以及文字獄的檔案紀錄,觸發了《紅樓夢》中隱事隱語的機括,愈看愈覺得《紅樓夢》是一部漢族志士用隱語寫隱痛隱事的隱書,決非旗人曹雪芹所作。近年來,對《紅樓夢》的問題,談論的時候居多,寫作的時候很少。任教臺灣,曾就所見在臺灣大學、師範大學、文藝協會小說研究班作多次公開演講。南來後,又在南洋大學、華義中學、吉隆坡尊孔校友會、雪華高師同學會學術研究會演講多次。參加歐陸第十屆漢學會議時,又曾宣讀《紅樓夢》新看法的論文。明知全世界人士認定《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而個人獨持異議,自然很難得人同意;但是滿腹的疑團,又不能不一吐為快。因此常常被邀演講,而每次演講以後,許多朋友和編輯先生都逼我寫些文字,這裏幾篇文字可說全是被逼寫出來的。除〈脂評紅樓夢新探〉一文為了太長,未經刊布,其他各篇都散見新加坡、香港、臺灣各報章雜誌。由於異時異地,分頭發表,故內容不免有重複之處。現在綜合起來,算是我個人對《紅樓夢》的具體見解,也可以說是我對《紅樓夢》傳統說法的具體懷疑。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就正於當世愛好《紅樓夢》的讀者。我相信真理愈辯愈明,我的說法,如果不能有裨於真理,真理是必將有益於我的,我竭誠期望讀者們多多予以指教。
這幾篇小文是我近十年來研討《紅樓夢》陸續寫成的。第一篇〈紅樓夢新解〉算是我對《紅樓夢》看法的提綱,因此結集成這本小冊子時,就統稱它做《紅樓夢新解》。
少年時,我愛讀《紅樓夢》,後來多看清初遺民的文章著作,以及文字獄的檔案紀錄,觸發了《紅樓夢》中隱事隱語的機括,愈看愈覺得《紅樓夢》是一部漢族志士用隱語寫隱痛隱事的隱書,決非旗人曹雪芹所作。近年來,對《紅樓夢》的問題,談論的時候居多,寫作的時候很少。任教臺灣,曾就所見在臺灣大學、師範大學、文藝協會小說研究班作多次公開演講。南來後,又在南洋大學、華義中學、吉隆坡尊孔校友會、雪華高師同學會學術研究會演講多次。參加歐陸第十屆漢學會議時,又曾宣讀《紅樓夢》新看法的論文。明知全世界人士認定《紅樓夢》作者是曹雪芹,而個人獨持異議,自然很難得人同意;但是滿腹的疑團,又不能不一吐為快。因此常常被邀演講,而每次演講以後,許多朋友和編輯先生都逼我寫些文字,這裏幾篇文字可說全是被逼寫出來的。除〈脂評紅樓夢新探〉一文為了太長,未經刊布,其他各篇都散見新加坡、香港、臺灣各報章雜誌。由於異時異地,分頭發表,故內容不免有重複之處。現在綜合起來,算是我個人對《紅樓夢》的具體見解,也可以說是我對《紅樓夢》傳統說法的具體懷疑。我很高興能有機會就正於當世愛好《紅樓夢》的讀者。我相信真理愈辯愈明,我的說法,如果不能有裨於真理,真理是必將有益於我的,我竭誠期望讀者們多多予以指教。
內容連載
《紅樓夢》新解
《紅樓夢》,它活在中國小說界,正如太空中高懸著一顆明星;它的光輝,永恆的、晶瑩的,閃耀在宇宙內,多少讀者為它心醉、傾倒、流淚、著魔。過去如此,將來也復如此!我們用肉眼看此書的表層,無疑的,是一部精妙絕倫的言情小說;但是,如以慧眼觀照,通過這悱惻動人的兒女深情,還可以觀察到作者嗚咽的、傾瀉著民族興亡的血淚。他一字一淚,乍吞乍吐,傳達出一段民族沉哀,想衝破查禁焚阬的網羅,告訴失去了自由的並世異時的無數同胞,指示他們趨向自救的光明大道。我彷彿見到作者這片苦心,不惜撥弄唇舌來辨明這重公案。
多少年來,探求《紅樓夢》本事的學人,有各種不同的斷案。現在我抄錄周樹人《小說史略》的評論如次:
此書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別求深義,揣測之說,久而遂多。今汰去悠謬不足辨,如謂是刺和珅(《譚瀛室筆記》),藏讖緯(《寄蝸殘贅》),明︽易︾象(《金玉緣評語》)之類,而著其世所廣傳者於下:
一、納蘭成德家事說:自來信此者甚多。陳康祺(《燕下鄉脞錄五》)記姜宸英典康熙乙卯順天鄉試獲咎事,因及其師徐時棟(號柳泉)之說云:「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釵十二,皆納蘭侍御所奉為上客者也。寶釵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妙』為『少女』,『姜』亦婦人之美稱,『如玉』、『如英』,義可通假。」侍御謂明珠之子成德,後改名性德,字容若。張維屏(《詩人徵略》)云:「賈寶玉蓋即容若也;《紅樓夢》所云,乃其髫齡時事。」俞樾(《小浮梅閒話》)亦謂其「中舉人止十五歲,於書中所述頗合。」然其他事跡,乃皆不符。胡適作〈紅樓夢考證〉(《文存‧三》),已歷正其失。最有力者,一為姜宸英有祭納蘭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玉于寶玉可比;一為成德死時三十一,時明珠方貴盛也。
二、清世祖與董鄂妃故事說:王夢阮沈瓶庵合著之《紅樓夢索隱》為此說。其提要有云:「蓋聞之京師故老云,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而又指董鄂妃即為秦淮舊妓嫁為冒襄妾之董小宛。清兵下江南,掠以北,有寵於清世祖,封貴妃,已而夭逝;世祖哀痛,乃遁迹五臺山為僧云。孟森作〈董小宛考〉(《心史叢刊‧三集》),則力摘此說之謬。最有力者,為小宛生於明天啟甲子,若以順治七年入宮,已二十八歲矣,而其時清世祖方十四歲。
《紅樓夢》,它活在中國小說界,正如太空中高懸著一顆明星;它的光輝,永恆的、晶瑩的,閃耀在宇宙內,多少讀者為它心醉、傾倒、流淚、著魔。過去如此,將來也復如此!我們用肉眼看此書的表層,無疑的,是一部精妙絕倫的言情小說;但是,如以慧眼觀照,通過這悱惻動人的兒女深情,還可以觀察到作者嗚咽的、傾瀉著民族興亡的血淚。他一字一淚,乍吞乍吐,傳達出一段民族沉哀,想衝破查禁焚阬的網羅,告訴失去了自由的並世異時的無數同胞,指示他們趨向自救的光明大道。我彷彿見到作者這片苦心,不惜撥弄唇舌來辨明這重公案。
多少年來,探求《紅樓夢》本事的學人,有各種不同的斷案。現在我抄錄周樹人《小說史略》的評論如次:
此書敘述皆存本真,聞見悉所親歷,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而世人忽略此言,每欲別求深義,揣測之說,久而遂多。今汰去悠謬不足辨,如謂是刺和珅(《譚瀛室筆記》),藏讖緯(《寄蝸殘贅》),明︽易︾象(《金玉緣評語》)之類,而著其世所廣傳者於下:
一、納蘭成德家事說:自來信此者甚多。陳康祺(《燕下鄉脞錄五》)記姜宸英典康熙乙卯順天鄉試獲咎事,因及其師徐時棟(號柳泉)之說云:「小說《紅樓夢》一書,即記故相明珠家事,金釵十二,皆納蘭侍御所奉為上客者也。寶釵影高澹人,妙玉即影西溟先生,『妙』為『少女』,『姜』亦婦人之美稱,『如玉』、『如英』,義可通假。」侍御謂明珠之子成德,後改名性德,字容若。張維屏(《詩人徵略》)云:「賈寶玉蓋即容若也;《紅樓夢》所云,乃其髫齡時事。」俞樾(《小浮梅閒話》)亦謂其「中舉人止十五歲,於書中所述頗合。」然其他事跡,乃皆不符。胡適作〈紅樓夢考證〉(《文存‧三》),已歷正其失。最有力者,一為姜宸英有祭納蘭成德文,相契之深,非妙玉于寶玉可比;一為成德死時三十一,時明珠方貴盛也。
二、清世祖與董鄂妃故事說:王夢阮沈瓶庵合著之《紅樓夢索隱》為此說。其提要有云:「蓋聞之京師故老云,是書全為清世祖與董鄂妃而作,兼及當時諸名王奇女也。」而又指董鄂妃即為秦淮舊妓嫁為冒襄妾之董小宛。清兵下江南,掠以北,有寵於清世祖,封貴妃,已而夭逝;世祖哀痛,乃遁迹五臺山為僧云。孟森作〈董小宛考〉(《心史叢刊‧三集》),則力摘此說之謬。最有力者,為小宛生於明天啟甲子,若以順治七年入宮,已二十八歲矣,而其時清世祖方十四歲。
網路書店
類別
折扣
價格
-
新書79折$142
-
新書85折$153
-
新書9折$162
-
新書95折$171
-
新書$342